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徐茂公演义
  4. 第十二回
设置

第十二回(1 / 1)


第十二回

义狱官以义款囚犯智军师用智改诏书

李世民被带到金墉城,秦琼和程咬金把他交到李密面前。

李密在隋朝为官时,与李渊相交甚密。后来李密暗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之后,东躲西藏,又辗转投靠瓦岗军,这么多年失去了联络。李世民小的时候,李密曾经见过他。如今长大了,仪表非凡,举止不俗。这是李密想不到的。

李世民早不认识李密了,只听父亲讲过,因此见了李密口称叔叔。

李密不言不语。李世民说:“只因王世充杀我使臣,因而带兵来讨。世充兵败,坚守不出。我们屯兵千松岭,今日出外闲散,才被秦琼和咬金带来,面见叔叔。”

李密不耐烦地说:“你嘴真甜,一口一个叔叔。谁是你叔叔啊!如今我和你父是双雄并立,水火不容。你一定是前来探我虚实,然后来攻取我们的。你们父子先占了西都,野心勃勃,还来跟我攀亲,天大笑话。”

一番话说得李世民脸上发烧,哑口无语。

李密又说:“不是我去抓你,是你送上门来,那就别怪我了!”说罢,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了!

刀斧手上前,就要拉出李世民。

房彦藻对李密说:“且慢动手。暂把李世民押往南牢!”

李密见房彦藻已吩咐下去,也就同意了。

李世民被押走了,房彦藻近前对李密说:“李世民暂不可杀。如果杀了他,对我们大大不利。”

李密本来想,李渊父子占了西都,李世民的势力最大,如果一刀杀了李世民,就等于灭了唐军一大半势力。听房彦藻说“大大不利”,他不明白,便问:“却为何这么说?”

房彦藻说:“目下西都猛将如雨、谋士如云,一旦杀了李世民,那些人兴兵而来,我们难以抗争。如果将李世民监禁起来,以做人质,李渊必然着急。我们便可提出条件,以他的西都长安换取儿子。这样一来,西都不就唾手可得了吗?!”

李密连声说好。他想夺取西都日久,只是无能为力,如今有了这个好机会,真是天遂人愿。

听说李世民被押进南牢,秦琼很着急,正好徐茂公就在金墉城,便去找他。

茂公原先不知李世民被抓来,也不知李密要杀害于他,听秦琼一说,紧锁眉头,思谋着办法。他对秦琼说:“你可先跟狱卒通融一下,好吃好喝照料,别让李世民受罪。容我再想办法。”

秦琼去到南牢,徐茂公来见李密。

恰在这时,李密得报,唐王李渊派刘文静前来,向李密讲情。

那个马三保跑回千松岭,向诸将说李世民遇险,很可能被李密的人抓去了。众将不敢自专,飞报李渊。

李渊大惊,就要下令攻取金墉城,以救李世民。谋士刘文静说:“主公莫要惊慌,请你修书具札,我到李密营中,说服外甥,让他放人!”

李渊见是刘文静,才稍稍放心。因为这刘文静乃是李密的舅父,靠这一层关系,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修书具札,给刘文静带上。刘文静打马如飞,赶来金墉城,面见李密。

徐茂公还没来得及提起放李世民的事,插进来这么一杠子,便只得先在一旁看着。

刘文静见了李密,以长辈的口气跟李密说话,李密一脸不悦。他看了李渊的信,把它扔在一旁。

刘文静说:“我身虽在唐营,但还是你舅舅,我陈明利害关系,求你放了李世民。你当年随杨玄感起兵,失败之后到处被人捉拿,因为藏你、保护你,几个人为你丧了命。后来你投了瓦岗军才有了今日。为人做事不要太绝,太绝了准没好下场。你我虽然天各一方,争夺天下,但以你的势力,怎能和唐王相比?放了李世民,结交友好,对你会有好处的。你的属下也会敬服你的人品!”

李密听刘文静的话,句句如利箭直刺心肺,不由无名火起,大叫道:“你虽然是我舅父,但你为唐王效力,就是我的敌手。你还敢当着众人训斥于我,我怎能容你?别怪我大义灭亲了!”说罢,便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了!

看着李密疯狂的样子,谁也不敢求情。茂公慢慢站起来说:“主公请息怒。文静先生毕竟是你亲舅。俗话说,娘亲舅大。现在你是魏主,他倒成了阶下囚,传扬出去,众人会耻笑的。身为一国之主,仁义二字最重要。”

李密听了茂公的话,句句也是这么难听,本该是火上浇油。但他又一想:外甥杀舅确是大逆不道,传扬天下,于我争夺江山不利,莫如给徐茂公一个人情。便下令说:“也好,把他押送南牢,听候处置!”

刘文静被押走了。徐茂公见李密正在气头上,不便再说李世民的事。

这时候,有探子来报:并州守将杨通,举旗自立,攻下孟津,不知要杀奔何方!

听了这个消息,李密手拍桌案,大吼:“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我封他并州镇守使,是重用于他,他反而恩将仇报,实可杀也!”

徐茂公一见,来了机会,便对李密说:“主公,并州失守问题不大,只是孟津失守,对主公会有威胁。因为那是咽喉之地,杨通一旦得逞,完全可以与主公抗衡了!”

李密听茂公这么说,深知平灭杨通的重要,于是立即下令:程咬金为先锋,罗成、王伯当为左右护军,王当仁为后卫,他亲统大军十五万,直取孟津,剪灭杨通。

李密带兵走了,茂公找来秦琼,问:“南牢的狱卒可曾打点好了?”

秦琼说:“打点好了。不是狱卒,而是狱官。”

茂公问:“那狱官叫什么名字?”

秦琼说:“他姓徐,名立本,字义扶,是个很有见识的人。虽然是个小官,却眼力颇精,一看李世民,便认为将来此人一定大有作为。”

茂公吩咐秦琼再仔细查考一番,回来告诉于他。秦琼去了。

这个徐义扶,出身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曾考取探花,只因朝中没有靠山,被外放做官,曾任济阴通判。谁知赴任不久,因为得罪了朝中重臣杨林,而被贬为民,悲愤而死。只留一根苗,就是徐义扶。

徐义扶发奋读书,不图功名,只图个心里明白。他说:“不读书是瞎子,读书为做官,是疯子。”所以他反对“学而优则仕”那一套,只求做一个读书明礼有见识的人。一般人书读多了,怨气就多,什么都明白,什么都看不惯,就爱发牢骚。他却不然,什么事都能忍。自己能办的事就办,不能办的事,一笑了之。

他没有参加瓦岗起义军,只是李密到了洛口之后,有人介绍,说他饱学多才。李密问他想做什么官?他说:“我做个狱官吧!”

狱官干什么?只是管着几个狱卒。犯人入狱,不叫他跑了;死囚临刑前,为他送上一壶酒。

徐义扶为什么要当这么一个小官呢?只因他有一个乡亲交不起租税,被抓入狱后,又被打得遍体鳞伤,回家后死了。临死前他说,入狱就是入了阎王殿,有罪没罪,罪大罪轻,都得脱一层皮。

徐义扶想,别的我管不了,做个小小狱官,可以善待犯人,不使他在狱中受那些无名的罪。所以,徐义扶不嫌前程渺小,尽力行善,利物济人。

秦琼找到他,求他多关照李世民,莫要让他受苦。义扶说:“这个请你放心,不劳嘱咐。”

秦琼连着看过几次,果然不差。徐义扶把李世民安排到一个单间住,床和被褥,都很干净,吃饭有专人送,而且有酒有菜。

刘文静被押进来后,徐义扶也是这么对待,而且让李世民与刘文静见面,谈话也很随便。

秦琼又细致考察了徐义扶的情况,回报茂公说:“这徐义扶忠实可靠,而且善待所有的犯人。他的妻子早年亡故,只有一个女儿,名唤惠英,今年十八岁,尚未许配人家。父女相依为命。”

茂公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倒是个很大的方便。”过了一会儿,忽然问秦琼,“叔宝,你为什么对放出李世民这般用力?”

秦琼说:“不瞒军师,我当年曾救过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今见李世民果然不是一般英雄可比,所以如此。”

茂公说:“你不知道,李世民曾经冒着雷雨暗暗去过黎阳,我们深谈一夜。我深知他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所以设法救他。”

秦琼笑着说:“原来咱们与李世民早有些瓜葛了!”

茂公点头称是,又说:“你到南牢去,见了徐义扶,就说我们一起到南牢看望李世民和刘文静,让他给些方便。”

秦琼通知了徐义扶,时间定在晚上。

刘文静到了南牢,见到李世民,说:“殿下,文静无能,不能解救于你,实在惭愧得很。李密那个畜生六亲不认,差点将我斩首。多亏那军师徐茂公说情,这才押往这里。依我看来,李密这个人刚愎自用,独断专横,早晚必败。”

李世民说:“可惜那徐茂公,空怀壮志,有翅难展。还有那恩公秦叔宝也在魏营,使我有恩无以图报。”

二人正谈话间,徐义扶告诉他俩:“今晚,军师和秦琼前来探视。”

李世民和刘文静听了,很是高兴。

晚上,茂公和秦琼便装打扮,来到南牢。

茂公对徐义扶说:“多蒙费心照顾李世民和刘文静,十分感谢。”

于是,茂公又让徐义扶备了酒菜,约他一起入席饮酒。

茂公和秦琼见了李世民和刘文静,先是问候一番,李世民和刘文静自然对茂公和秦琼深深致谢。

茂公说:“这都是义扶做的,应该谢他。”

徐义扶连说:“区区小事,不必挂齿,在我这里,别说是唐王的殿下,就是一般平民,我也从未虐待,从未给气儿受过。”

徐义扶说着话,有狱卒过来,对他悄悄说了几句话。义扶便说:“你们先坐下饮酒,我去去便回。”说完,走出去了。

李世民对茂公说:“承两位盛情,世民有何德能,敢劳如此青睐。”

茂公说:“天生是一个缘字。我听叔宝说,当年他曾救过唐王。”

李世民说:“正是。父王曾多次提及,遍访恩公。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只是世民身陷囹圄,不能回报,甚为悲伤。”

秦琼说:“魏公做事实在叫人寒心。但他是我家主公,叔宝无力相救,这才搬出军师策划。”

李世民说:“如此相救,更加刻骨铭心,不知如何相报?”

茂公说:“我意说服徐义扶,让他夤夜将你们二人放出,一切事情由我跟魏公交代。只是义扶必须随殿下一同走。他还有一女,名唤惠英,也得离去。”

徐义扶回来,手中拿着一张纸,神色有些紧张。

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茂公问:“出了什么事?”

徐义扶说:“魏公此次出征,剪灭了杨通,拿下孟津,大获全胜。他在那里安排后事,有消息先传过来。为了庆贺胜利,大赦天下,全军将士均有封赏。刚才房彦藻差人送来魏公诏书,叫我好好看管世民及文静。”

茂公接过李密诏书,只见上面写着:天下罪犯皆可赦,不赦南牢李世民。

秦琼看罢,十分气恼,把拳头握得“咯咯”直响。茂公说:“别忙,大家先饮酒。”又特别招呼徐义扶坐下。

徐义扶愁眉不展。茂公暗暗望着他,说:“没有过不去的河。义扶不要发愁,快快乐乐饮酒吧!”

大家坐下来饮酒,酒至半酣。茂公让义扶拿来笔砚,自己慢慢研着墨。

大家不知茂公要写什么。徐义扶问:“军师,还需要纸吗?”

茂公说:“不必了,只把魏公的诏书展在桌子上吧!”

大家听了,更加不解,不知茂公意欲何为?

李密写的诏书展在桌子上。茂公拿起笔来,在墨盘里蘸蘸墨,然后在诏书的“不”字上,轻轻画了两笔,就变成了一个“本”字。

大家再读诏书,就变成了“天下罪犯皆可赦,本赦南牢李世民”。

两句话,只改了一个字,而且毫无痕迹,意思就变了。

四个人轻轻拍手说:“军师轻轻动笔,拨开了满天云雾。”

茂公说:“不然。那魏公是极精细之人,他不会认为自己笔误,把‘不’写成了‘本’。另外,细细推敲,前后两句文意,也不通顺。魏公一定会生疑虑。”

李世民和刘文静细细一想,是这么一个道理,但不知如何解决。

茂公问义扶:“你愿辞去南牢狱官,随殿下一同投唐去吗?”

徐义扶说:“我求之不得。只是家中有小女惠英,是个拖累。”

茂公又问李世民:“殿下,义扶愿意投唐,可否带上义扶的女儿惠英同行?”

李世民说:“父女相依为命,这是自然。义扶相救于我,恩同再造,一切听军师安排。”

茂公说:“这就好了。不然魏公回来,一定加罪于义扶。没有这个诏书,义扶和你们走不出南牢,有了这个诏书,你们可以顺畅而去,义扶也省得遭险。余下的事,由我和叔宝周旋!”

李世民和刘文静千恩万谢。

李世民说:“秦琼恩公,两次相救我父子,不知何日可报答。但望军师与恩公,不日归唐,遂我心愿。”

茂公说:“凡事不能强行,只听凭自然而已!”

当夜,茂公和秦琼又准备两匹马,让徐义扶和惠英骑。

准备妥当,李世民、刘文静、徐义扶、惠英骑马出南牢而去。

后来,惠英嫁了李世民。李世民做了皇帝,她为徐惠妃。这是后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