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杜月笙全传
  4. 第二十八章 病逝香江
设置

第二十八章 病逝香江(1 / 1)


第二十八章病逝香江

最后一次创业

杜月笙避居香港后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所有的时局动向、舆论流言等,只令他心情越来越抑郁。

杜月笙从来就不会理财。他发迹前好赌好玩,为人也比较仗义,所以兜里从来留不住隔夜财。从他发迹,原配沈月英进了上海八仙桥钧复里杜公馆起,杜家就有了专职的会计、出纳和账房先生。几十年来,杜月笙和几个夫人,以及少爷、小姐们都没有管过家用账。他的钱来得容易,去得也快,反正杜家人是不用操心的,只管花就是了。

如今到了香港,会计、出纳、账房都没有人了,杜公馆的开销又大,就必须有人负责管账。不料,几十口人的杜家,竟然找不出一个“账房”,最后只好由卧在榻上艰难喘气的杜月笙亲自担任了。

当初卖房的那45万美金在上海就花了一些,带来香港时其实只剩30万左右,这些钱可撑不起杜公馆的庞大开销。杜月笙大手大脚花钱惯了,他命女儿杜美如管支票,哪里要用钱,他吱一声,杜美如就撕下一张支票,就这样支票一张接一张地撕,杜月笙很快就吃不消了。

看来节流的事情,他是做不来了。那么,就只能在开源上想办法了。

这时,徐学禹拜访了杜月笙。徐学禹是中国航联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总部原设在上海,业务一直做得很不错。如今他也逃难到了香港,就想在香港恢复这个机构,成立航联香港分公司,他希望杜月笙能加入进来。他告诉杜先生,自己已经打听好了,要在香港设立联航分公司,就要照香港政府的规定,缴纳5万美金的保证金。

杜月笙听了徐学禹的计划,也比较动心,对缴纳保证金的事,也很赞同。抗战时期,他到香港避难,当时汪伪政权的人就曾向香港差馆(警署)告密,说杜月笙是无业游民,要香港政府将他驱逐出境。后来香港方面查实,此事纯属诬告,不过他还是受了一肚子的气,并让王新衡等人跑前跑后地费了不少周折。有了这样的“切肤之痛”,杜月笙慷慨允诺5万美金的保证金由他负责,并对徐学禹说,上海朋友在香港成立一个事业机构是件好事,以后自家人办事也有个头衔和职业,不会被香港政府当成无业游民,勒令出境了。

有了杜先生的大力支持,中国航联香港分公司很快就成立了。杜月笙为董事长兼常务董事,徐学禹、杨管北、宋汉章、钱新之为常务董事,前中华实业信托公司副总经理、华孚保险公司总经理沈楚宝任总经理,杜维藩任财务经理。

杜月笙办过不少实业,他的头衔一大堆,那么多的事情他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可这一次,他这个中国航联公司董事长终于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保险公司的业务一直毫无起色,使得杜月笙完全失去了创办事业的雄心壮志,而杜公馆每月数万港币的开销,一直是有增无减,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忧虑。

看来公司短期内是绝对不会盈利了,于是杜月笙又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生意。不久前,他投资的四川丝茧生意刚赔了10万美金,这让他很难再提起做生意的念头。不过,环境所迫,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再考虑此事。这一次,杜月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谨慎了。

当时,逃到香港避难的人非常多,主要都是一些有钱的纨绔子弟。他们以为国民党有美国人撑腰,很快就会打回大陆去,这样他们就又能回去享福了。于是,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做过长远打算,拿着逃难带来的钱财大肆挥霍,日日花天酒地。正是这些人,造成了当时香港的畸形繁荣。当然,随着新生的人民政权越来越稳固,这些人回不了大陆,吃光了老本后,也只有落魄潦倒了。不过香港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人,自然也会有不少商机。

一天,一位同样逃难香港的朋友就找上了杜月笙,劝他在香港投资开一家影戏馆,说现在香港的市面越来越热闹了,开戏馆一定可以赚大钱。杜月笙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说自己在上海几十年都没有开过戏馆,哪里会在香港开戏馆。

又有一次,刘鸿生想在九龙开一家规模很大的织布厂,连计划书和预算表都做好了,希望杜月笙投资合营。不料杜月笙考虑半晌后,还是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九龙离深圳太近了。当年日军占领香港,就是从深圳攻打九龙,几乎是跨一步就能打进来,如今的局势与当年很相似,若共产党打过来,九龙的工厂就没了。其实,杜月笙最担心的还是赔了老本,一大家子人就真的揭不开锅了。

这一时期,逃到香港的上海人很多,许多人都是吃着老本,徘徊观望两岸局势。在国民党的大力宣传下,他们认定了“共产党闹不长”、“过些时候还是回上海”。有一部分人热衷“炒金”,弄得倾家荡产。也有极少数人沉下心来做事业,干贸易工作,经常来坚尼地台请安的恒社弟子袁国梁就是其中一个。他一有机会就做点小生意,赚点钱来补贴家用,毕竟,谁家也没有那么多老本吃。

一次,袁国梁来探望杜月笙。师生二人寒暄了一会后,杜月笙终于拉下脸面,向弟子诉起苦来:“坚尼地台这边无论怎么省,每月也要五六万港币才撑得住。我几十年也没算过家用,如今却越算越心焦。”袁国梁只能好言宽慰,说无论将来情况如何,生活总是能解决的。

“你最近做点啥生意?”杜月笙冷不防问道。

袁国梁愣了愣,答道:“有时候做点股票,有时候做做棉布。”

“赚铜钿吗?”杜月笙很热切地望着他。

袁国梁苦笑了一下:“香港不比上海,眼光不大容易轧得准。”

尽管如此,杜月笙还是关照他,帮自己留心一下,有机会就帮着做两票。杜月笙的话,袁国梁自然满口应承。

不过杜月笙又开玩笑似地嘱咐了一句:“顶好眼光轧准点啊!”这还真不是开玩笑,他的确赔不起了。

袁国梁做股票生意,总会有赔有赚。他是真心想为杜先生效力,可“眼光轧准点”令他很有压力,做起事来也不敢放开手脚了。很快,他就看准了一支股票,这一进一出间,能赚上几千美金。他打算帮杜月笙买50张股票,却又担心万一赔了该怎么办。于是,他决定自己垫付本钱,若是赚了,就算杜先生的,若是赔了,反正没问杜先生要押金,就算到自己名下了。

当他含糊其辞地告诉杜月笙买了50张股票时,杜月笙立即拿出押金给他。他就说自己手头正好有一笔余钱,押金就先垫付好了。这次做生意,袁国梁比平时紧张多了。他天天战战兢兢地盯着那支股票,生怕出一点差错。后来等股票涨到一定程度了,他就立即向杜月笙请示,接着就马上抛售出去,帮杜月笙赚了几千美金。

这几千美金是杜月笙到香港后的第一笔进账,他赚到了铜钿,有了点信心,就拿出押金,鼓励袁国梁放心大胆地去做。

袁国梁这才慢慢放开手脚,不料第二次就蚀了近3万港币!虽然这个钱杜月笙还承受得起,但袁国梁比赔了自己的本还难受,他怕无法向杜月笙交代,就决定掏腰包填上这个窟窿,再贴上五千港币,谎称这次又赚了。

当袁国梁来到坚尼地台杜公馆时,杜月笙的哮喘病刚好轻了一点。袁国梁就把“利钱”奉上,并介绍了一下这回的投资情况。不料杜月笙听了大笑不止,并说道:“国梁,把你的钱收回去。告诉我,这次蚀了多少?”

袁国梁惊愕不已,难道杜月笙躺在病床上也能未卜先知?

杜月笙笑着解释道:“我只是大致估算了一下,这票生意要是赚了,就不止三五千港币,若是赔了,数目肯定不会少。你想让我开心,赚了九千也会添成一万,怎会只有五千呢?赔了你就会算成自己的。你说我讲得对不对?”

杜月笙的一番话,使得袁国梁在惭愧之余,更十分感动。于是,他只好老实交代,“赔了两万多港币”。

杜月笙与他将这次的账目算清楚后,就明确表示不要他代理做生意了。此后,杜月笙再也没有做过什么事业,杜公馆的家用照旧如流水般地花着,他既担忧又无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