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杜月笙全传
  4. 倒卖黄金储备券
设置

倒卖黄金储备券(1 / 1)


倒卖黄金储备券

1940年代,国民党政府为了抑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发行了以6个月为一期的黄金储蓄券。原本发行这种储蓄券的目的是稳定物价,但由于国民政府没有建立起完善、强有力的货币金融体系,再加上四大家族利用手里的权利,以公谋私,亦官亦商,横征暴敛,大发国难财,使得控制“通胀”举措终以失败而告终,黄金储蓄券更成为了不法官僚、商人们投机生财的一种方式。杜月笙寄身重庆,也曾多次参与黄金、美金储蓄券的投机之中,大发利市之财。

抗日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打算抬高黄金价格。当时,黄金的价格为每两2万“法币”,财政部的几位巨头坐下来商议,决定把黄金价格从每两2万“法币”提高到每两3.5万“法币”,价格几乎翻了一倍。这当中可以赚取的利润,财政部的几位高官自然是心照不宣。此事原本绝密,但财政部的总务司长王绍斋却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杜月笙。

王绍斋原本是杜月笙的得意门生。在香港的时候,杜月笙派他前往吴铁城处的“荣记行”当总务处长,为两人传递消息。后来,香港沦陷,王绍斋又随同杜月笙到了重庆。杜月笙到重庆后,开疆辟土,笼络权贵,很快就站稳了脚跟。为了让自己的势力渗透入政府部门,杜月笙通过各种的途径,将王绍斋介绍到了时为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手下工作。王绍斋精明能干,又很会察言观色,没过几年,就成了孔祥熙的得力爱将,出任财政部总务司司长一职。

王绍斋深知,若没有当初杜月笙的大力举荐,没有他动用关系,为自己多方张罗,定然就不会有自己的今日。于是,知恩图报,投桃报李,利用职务之便,频频向杜月笙提供内幕消息。杜月笙也因此赚了好几笔。这一次,王绍斋有幸参加财政部会议,共同决策黄金提价之事。散会之后,王绍斋觉得这样一个大好的赚钱机会,也应该让杜月笙知道,就马上驱车去了汪山别墅。

王绍斋的话,杜月笙是相信的。但他觉得私自抬高黄金价格,扰乱市场秩序,毕竟是违法行为,因此一直犹豫不决。王绍斋却劝他说,这件事幕后主使是行政院、财政部的首脑,有他们在背后撑腰,肯定没事。而且,日后大家回到上海,需要不少的钱,现在有这个天大的赚钱机会在眼前,不好好地赚上一把,更待何时?杜月笙觉得他说的有理,就同意了。在王绍斋临走的时候,杜月笙还一再地叮嘱他:“这件事很严重,千万不要给别人讲。万一事情穿帮,可就追悔莫及了。”

送走王绍斋后,杜月笙立即打电话,叫来了亲信顾嘉棠、杨管北、李祖永等人,告知财政部决定将黄金提价之事。这件事既然绝密,几人自然是稳赚不赔,所以大家都兴致很高,决心趁着这个好机会,大发一笔横财。李祖永却有些担心,害怕大家抢购黄金储蓄券会闹出事端来。杜月笙却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值得冒险一赌。只要计划精密些,口风紧些,想来也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李祖永也改变之前的种种担忧,决定放手干上一把。于是,在杜月笙、杨管北的筹划下,众人决定大量购买黄金储蓄券。杜月笙旗下所控制的中华信托公司、大业钞票印刷公司以及其他行业也尽量吃进黄金。为了分散别人的注意,杜月笙还建议大家分头行动,化整为零。杨管北、李祖永两人身兼职务,不便出面,就让杨管北的表弟舒开怡代为购买,杜月笙则让贴身秘书胡叙五拿着中国通商银行1000万元的支票,去购买民约500两的黄金储蓄券。

这日下午,中央银行门前,高级轿车往来穿梭,锦衣华服的客人们络绎不绝,大家蜂拥进了中央银行,声嘶力竭地吆喝着要购买黄金储蓄券。少则五两、十两,多则一百两、两百两,银行的职员们对此暗暗惊奇,一个个忙得焦头烂额。这些抢购黄金储蓄券的人,不用问自然都是知道黄金牌价内幕的人了。本来,知道此事的,也不过财政部寥寥几个高级官员而已,但由于人人都想赚上一笔,又想施惠于朋友、家人,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掀起了一股抢购黄金储蓄券的风潮。截止到中央银行打烊,库存的80万两黄金储蓄券几乎抢购一空。

杜门中人,除了主人杜月笙、姚玉兰等人狂买了大笔的储蓄券外,就连仆人、司机也得到消息,各倾其所有,买了几十两黄金。

翌日,中央银行黄金提价的消息传出后,宛如平地一声惊雷,轰然炸开。于是,整个重庆沸腾了,社会各界举行集会,强烈谴责官商勾结,大发国难之财。一些团体甚至联名上书,要求政府严查此事,将幕后之人一一揪出,交由国法制裁。蒋介石当然知道个中奥妙,原本想将这件事压下来,后来却发现各界群情汹涌,民愤腾腾,尤其是一些舆论更是借题发作,把矛头直接对准了他本人。蒋介石大为恼火,指示有关部门严查此事。

没过几日,此案就有了眉目。舒开怡等人因为购进黄金数目巨大,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调查人员根据这一线索,顺藤摸瓜,很快,牵连此案的杜月笙、王绍斋、李祖永等人先后浮出水面。于是,重庆市法院院长张肇昆亲自签发了逮捕令,将王绍斋、李祖永、舒开怡等人抓捕到案。至于杜月笙,因为牵连甚广,和蒋介石、戴笠都有关系,法院顾全他的面子,只给他送去了一张传票。

饶是如此,仍让杜月笙感到抬不起头来。他自诩是抗战功臣,从上海到香港,再到重庆,为民族抗日尽心尽力。既是很多党国要员的知交好友,又是党国“领袖”蒋介石的座上客,真可谓是十足体面,八面风光。可是,没想到这一次偷鸡不成蚀把米,晚节不保。杜月笙忧愤交加,将自己锁在屋子里,谁也不见,只一遍遍地绞尽脑汁,寻思还有什么人可以在这个时候拉上自己一把。

后来,杜月笙想到了戴笠。戴笠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又是他多年金兰兄弟。杜月笙认为只要戴笠肯在蒋介石面前美言几句,这件事说不定还会有回旋的余地。戴笠很够义气,闻听杜月笙身陷囹圄之后,便频频地在蒋介石面前进言,给杜月笙说了不少好话。蒋介石也正想要借助杜月笙的力量,顺利接收上海,就面见了杜月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