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杜月笙全传
  4. 抗日要低调
设置

抗日要低调(1 / 1)


抗日要低调

上海市民轰轰烈烈的反日活动,让在沪的日本人坐立难安。他们一再向日本领事馆、内阁政府去电,请求迅速采取手段制止上海民众的抗日活动。日本外交当局的抗议函件堆积如山,上海市政府有鉴于全国汹汹的抗日热情,也不敢贸然地将自己推到广大民众的对立面上去,因此对这些抗议充耳不闻。日本政府恼羞成怒,同时也为了转移东北的视线,决心在上海制造新的事端。

1932年1月18日,在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以及驻沪武官田中隆吉的策划下,5名日本僧人故意在三友实业社门前游荡,挑衅、谩骂工人义勇军,并掷石块,挑起事端。工人们十分愤怒,和日本僧人发生了冲突,结果5名僧人被揍,狼狈逃窜。在逃跑途中,5名僧人遭到了被田中隆吉收买的、伪装成工人的流氓的暴力袭击。几天后,日方声称一名僧人死于医院,鼓动几十名日本浪人趁着夜色前往三友实业社纵火。巡捕房闻讯赶到。这些暴徒不但阻挠巡捕执行公务,还依仗着人多势众,对巡捕们大打出手,结果当场打死华捕一名,打伤两人。

正所谓“恶人先告状”,这日下午,日方鼓动日侨举行了千人集会,随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活动。他们沿途高呼口号,撕毁抗日标语,并捣毁华人商店、橱窗等。与此同时,日方蛮横地向中国政府提出了道歉、惩凶、赔偿、取缔抗日活动和抗日团体等四项无理要求。23日,日方军舰在黄浦江上游弋,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最后的通牒:如果上海市长不对以上的四项要求做出“满意答复”,日本军舰就将展开“自由行动”。这就表示,日本海军将会介入此事。

此时,上海市长为吴铁城。他的前任张群在一个月前因学生反日运动高涨,被迫辞职。面对日本赤裸裸的威胁,吴铁城不敢擅作主张,立即向行政院请示。行政院根据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指示吴铁城全部接受日方的无理要求,以此平息事端。

吴铁城接到这一命令后,顿感棘手。对于上海市民热情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他是亲眼所见的。从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强占东北,到日本焚烧三友实业社,鼓动侨民闹事等事件,上海市民的反日怒潮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这个时候,如果在这件事情处理不善,很可能就会为广大民众的怒潮所吞没。然而,中央政府既然已经有了明确的指示,又不能不遵从。

吴铁城经过一番思虑,觉得此事还是由杜月笙出面为好。一来,杜月笙在上海工、商各界很有影响力,他的门生陆京士、于松乔等人还是工人运动中的领袖,由他们出面,定然会事倍功半。二来,由杜月笙出面制止抗日活动,无论其结果如何,都和上海市政府没有任何的关系。

28日上午,吴铁城给杜月笙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他对杜月笙说,眼下上海形势紧张,日本陈列兵舰于黄浦江上,虎视眈眈。日本驻沪总领事村井约他于本日中午12点做最后谈判。为了保全上海,他已经决定按照中央的意思,答应日本人的要求。

杜月笙听出了他的弦外之意,声称既然南京方面还有市长已经下了决定,他会全力配合的。抗日救国会虽然是以抗日救亡为目的而建立的,但若解散了,有利于政府与日本的谈判,相信大家是不会反对的。吴铁城接着说,光解散一个救国会还不够。杜月笙这才明白,吴铁城是要借助他的力量,全面地制止抗日活动,取缔一切的抗日、反日团体或者组织。

兹事体大,饶是神通广大的杜月笙此时也颇为踌躇。如果答应,那就等于打自己一记耳光。当初,正是杜月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建抗日救国会,提出抵制日货,为上海人民的反日、抗日运动推波助澜的。而广大的上海民众也正是看到他在抗日活动中所做的努力,才把他奉为上海市民抗日的坚实的后台和领袖。如果现在违背初衷,解散抗日团体,制止抗日活动,那上海市民怎么看自己,那些仇恨日本人的徒子徒孙们又怎么看自己?然而,吴铁城的要求,他又无法拒绝。看得出来,在这件事上,上海市政府和中央达成了一致,那就是要和日本妥协,尽量避免和日方的冲突。如果在这个时候拒绝了吴铁城的要求,那可就站到政府的对立面去了。

杜月笙明白,他之所以能够在上海滩呼风唤雨,除了自己手腕高明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密切的“官民合作”。因为,他就算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过是一个地头蛇而已,是无法和国民政府抗衡的。

考虑到这一层后,杜月笙委婉地告诉吴铁城,这件事很难办,但他会尽力而为。

吴铁城有了杜月笙的保证,顿时信心满满地去和日本驻沪总领事村井进行谈判。谈判中,他完全答应了日方提出的一切无理要求。为了表示对日本的诚意,他甚至在会议桌上就给上海公安局下达了命令,声称上海各界的抗日救国会有“越轨违法”的举动,要求上海公安局将救国会取缔。

吴铁城如此示好,所提的条件对方又全部答应,村井无话可说,只得和吴铁城达成了协议。吴铁城兴奋异常,在村井离开后,当即以最快的速度列下协议的各点,由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亲自送到领事馆,交给村井。接着,吴铁城给国民政府发去电报,表示已经办妥此事。随后,吴铁城回到府邸会见上海《时报》的新闻记者金雄白,告诉他:“对日交涉已经顺利取得协议,战祸可望避免。”

下午时分,《时报》的报纸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了这一消息,还出了号外,称“中日问题和平解决”。这两则消息已经发布,原本战云笼罩的上海滩彷佛突然之间散去了阴霾,晴空万里,上海市民原本紧绷的心弦顿时放松下来,认为在近期内,上海无战事,人人可得平安。

然而,谁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当天晚上,日军兵分数路,发动了预谋已久的侵略上海的战争。上海之夜,终究无法平静。千千万万的上海市民终究无法躲过这一场浩劫。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