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解】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中庸》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意思是说,只有达到一个至诚的状态,才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才可以“与天地参”。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至诚的状态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变样才能够达到至诚的境界。
然而,如果还是无法达到呢?我们还有一种途径,那就是“致曲”,通过“致曲”达“有诚”。《中庸》中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就是告诉我们,只要能达到至诚的程度,就可以化育万物,就可以风化天下。其实一种文化的形成是历代积淀下来的,一种品行的修养也是一步一逐渐提升的。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一时间达到至诚的境地,也就难以化育世间万物,不过,却可以“致曲”。一个“曲”字,说明了这条路的曲折漫长,说明了想要达到至诚境界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但是,同时这个字也有“曲尽其妙”之意,说明了“致曲”也不失是一条通向至诚的一条途径,我们只要事无大小都用心对待,用一颗诚心去面对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人,就能够达到曲尽其情,培养出真诚的品性,获得世人的认可与尊重。
人类从愚昧状态一步步走向文明,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如同岩石经过不断的风吹,一点一点从一种坚硬的状态慢慢变得松软,被风化。自然界存在风化现象,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只不过在这里换了个字眼,我们称之为文化过程,或者称之为化育过程。《中庸》里面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就是告诉我们只有达到至诚的程度,才能够化育万物,才能够“化”人于无形之中,而只有坚持如一、守恒不变,才有可能达到至诚的状态,才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化”的境界。
事实上,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贤者有七十二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当然达到了“化”的境界,也就是“天下之至诚”的境界。又比如宋代的大儒朱熹,继承儒家学说的衣钵,用心整理各种儒学典籍,为儒家思想的复兴与传播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也可以算是一位达到了“化”境的圣贤之人。
我们作为世间的平凡之人,可能达不到圣人那种“天下之至诚”的“化”境,不能够“赞天地之化育”,然而,我们却可以秉持一颗真诚之心去为人处世,用自己的一颗诚心去感染别人、感化别人。只要时时怀有一颗诚心,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思想纯洁的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一个受人尊重和拥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