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商道】谋事以诚,信誉为重
设置

【中庸商道】谋事以诚,信誉为重(1 / 1)


【中庸商道】谋事以诚,信誉为重

在东北地区,一旦有人提起姜伟涛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不过,他之所以如此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有巨额的资产,或是有400多家的连锁店,而是因为他那段靠着诚信而成功的传奇经历。

姜伟涛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一个普通煤炭工人的家中,在17岁那年中考时,他的总成绩虽然在全校名列前茅,却因英语成绩较差而被市重点高中拒之门外。不过,懂事的姜伟涛怕拖累本就贫寒的家庭和多病的母亲,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复读,而是顶替父亲成了一名煤矿工人。

在正式工作以后,为了让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一些,同时也为了提高自己,他还先后报考了乐理函授和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而他在音乐上的特长和自学的精神,引起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为此还经常让他半脱产去做一些文艺策划活动。但是,他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因为有些人常以此为借口,说他借故脱产。

1989年春,年仅21岁的姜伟涛愤然辞职,并拿着东挪西借来的2000元钱,毅然“下海”经商去了。他先是在梅河口市一座新建的市场内租下了一个摊位,然后又到沈阳进了一批日用品,开始了自己的淘金生涯。

在那段时间里,他每天很早就得起床,匆匆吃过早饭之后,先是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发赶到8公里外的山城镇,然后再坐通勤车去梅河口市摆摊。在那鱼龙混杂的市场上,他和其他的摊贩一样,整天忙着和客户讨价还价,目的只是为了赚点儿微薄的利润。不过,他卖的东西不仅价格公道,而且买的人都觉得物有所值,没过多久就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以至于在整个市场内,许多人都能叫出他的名字。

姜伟涛并不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更不可能满足于眼前的小打小闹。当他积蓄起了十几万元的资金以后,他再一次作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即在梅河口市开设一家精品服装店。因为在当时的梅城,并没有人做这一行,而他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不过,当时的梅河口市毕竟只是一个小城市,因此,当他将那些价格颇高的精品服装摆到柜台上出售的时候,虽有不少人询问,但是真正拿出钱买的人却很少,毕竟来逛这种市场的人只是一般消费者。再加上他之前摆过摊,也难免有人怀疑他卖的衣服是从南方倒卖过来的,并非是正品行货,只是想趁机捞一把而已。至于那些高层消费者,他们宁愿多花些钱跑到远处的大城市去买,也不相信在姜伟涛的地摊上就能买到真正的精品服装。关于这段经历,姜伟涛也曾调侃道:“当时的情况并不能怪消费者,只因市场内的部分商人不守信用,进而损害了我们大多数商家的信誉。这种情况下,谁能坚持诚信的原则经商,那他就能迅速地脱颖而出,而我只是众多幸运者的一个而已。”

后来,为了打破自己零销售的尴尬,姜伟涛便在自己的摊位前打出一个非常醒目的条幅,上面只有两句话:

一、所有款式的服装均不讲价、不降价;

二、所有售出的服装,只要不是在人为的情况下毁坏,均无条件退货。

其实,他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目的,像他所卖的高档服装,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若是像买菜一样可以随便讲价或是降价,那样只会损害自己的信誉,而且这对之前购买过服装的客户也是一种欺诈行为。至于无条件退货,虽然会给自己造成一些损失,却能为自己换来不少信誉。

在他打出条幅后的第一周,他只卖出了一条领带,而且还经常有人对着他那个条幅指指点点,并认为他条幅上的那两句话只是一种“噱头”而已;到了第二周,情况有所好转,但也只是卖出去三件服装,而且还被退回一件;到了第三周,则卖出去五件,被退回两件……但一个月后,他的日营业额则是第三周的数十倍,而随后的一个月其营业额又暴增了数十倍。到了第三个月时,他先将相邻的三个摊位买了下来,没过多久又在梅河口交电大楼租了一间十多平米的房间,专门做起了高档服装的专卖,很快就为自己挣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到了1994年,他又将全部资金转入到了服装洗染业,并靠着诚信经商的原则及其之前所建立起的诚信形象,只用了四年的努力,就收回了成本,并成功开设了第一家连锁分店。

随后,他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将其连锁分店迅速地扩张到了400余家,涉及东北和华北地区的50多个城市,使他从当初的落魄煤矿工人,一跃成为了拥有资产无数的企业家。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