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精解】学问思辨行
设置

【中庸精解】学问思辨行(1 / 1)


【中庸精解】学问思辨行

孔子说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里,孔子要告诉我们获得知识与智慧的五种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孔子用精警的语言有序地说明了学、问、明、辨、行五种获取智慧与知识的法门,并且告诫我们不能浅尝辄止,而要不断地进取,直到达到至善之目的,这才是君子、圣人真正应达到的境界。

“博学之”,就是要有一颗真诚的求学之心,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世间万物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用心学习。学问与学问之间是相通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等到我们的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的人格修为达到了一定境界之后,就会感觉其实各种知识都有一个“根”,这个根也许就是孔子一再赞赏的中庸之道。

“审问之”,不是去审查诘问别人,而是要仔细深入地问自己:所学的东西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自己从中究竟能学到什么?自己的理解究竟是否符合道义或者本来的意思?人们在学习中常犯的错误有三种,一是居高临下地审判别人或自己所学的东西,这样就会在内心中产生对立的甚至排斥的情绪,那么,能学到的东西就大大减少了,甚至有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到;二是没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学习,不去思考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而总是站在旁观的立场,不把学习与自己联系在一起,甚至站在旁边指手画脚;三是对所见所闻的东西浅尝辄止,根本没有理解或者理解错了,甚至有时候故意向不好的方向理解,乃至曲解,这就不是“择善”的态度了。

“慎思之”,就是要用真心去思考,严谨地去思考。任何人的本心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被遮蔽之后的表象。“思”字从“心”、从“田”,从这个字的构成来看,思考就好比是选择良种并播种在自己的心田之中。思考的过程,是把所学的东西与自己的修养结合起来的过程。为了博得名利而去思考,不符合本心;不严谨地思考,好比是播种时不认真仔细;不加思考,则好比是对种子不加选择,或者根本不播种。所以,学习知识一定要“慎思之”。

“明辨之”,指的不是去辩论,而是要明确地区别是非正误。因为这里用的是“辨”字,而不是“辩”字。如果不能“明辨”是非正误,也就不是真正的“择善”。怎样才能做到能“辨”而且能“明”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本心出发,撇开好恶之心、名利之心。

“学问思辨”是“择善”,而“择善”之后如果不“笃行”,则是空谈。“笃”是“固执”的体现,“行”是“择善”的落实。人人都希望他人以及社会对自己能够以“善”相待,但是,我们自己又常常不能从以“善”待人做起,常常在求知的途中莫名停下来,可见,想要做到笃行,一定要有非凡的毅力。当然,人的资质各异,年龄和阅历也有所不同,也许有人会认为自己资质愚钝,因此就自我放弃,然而这一放弃,便永远断绝了向君子之道迈进的可能性。愚钝、柔弱的人确实存在,可是治疗愚钝、柔弱的方法就是“学问思辨行”,只要能够持之以恒,比别人更用心用力,终究能够使自己变得智慧与刚强。因此,不仅聪明睿智的人需要全心全意去笃行,愚陋柔弱的人更需要提升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

现实社会中,不学、不问、不思、不辨、不行之人大有人在,这样的人当然是无法达到君子的修为境界的;学习君子之道,必须自强不息并且始终如一,把“学问思辨行”这五种达到大智慧境界的法门坚持到底。如果不能够持之以恒,也就难以成就君子之道。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