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解】知善致诚获乎上
孔子说:“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段话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孔子是想告诉我们,处在下位的人如果没有得到上面的信任,是不可以治理民众的,就是说处在下位的人只有得到了上级的信任才可以大治。如果要得到上面的信任,首先要得到亲朋好友的信任,只有得到了亲朋好友的信任,才有可能去治理百姓。而要得到亲朋好友的信任,其关键就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怎么可能得到亲朋好友的信任呢?而孝敬父母的关键是自身要诚,假心假意把父母当成工具利用,怎么可能得到父母亲的信任呢?怎么会得到他们无私的爱呢?
作为下级如果想办好一件事情,当然离不开上级的支持与信任,否则工作根本无法进行。而获得上级信任的首要条件是朋友都感受到你可信,只有你身边的人都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上级才有可能会重用你。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或者说得不到他身边朋友的信任,那么我们就会有理由怀疑这个人的人品是否有问题。一个人如果被认为人品有问题,那么他慢慢地就会在社会中没有立足之地了。一个既无信用又不诚实的人,是不会有人愿意与之为伍的。其实,我们往往从一件事情身上、一种品行之中,来评判一个人是否值得我们去结交。试想如果一个人身边没有信任他的朋友,这样的人怎堪大任?
孔子告诉我们,想要得到朋友的信任,就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本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对父母无比孝敬的人,他的品行与为人也会为朋友所赞赏,因此也就会得到朋友们的信任。因为,对父母的“孝”与对朋友的“信”,其实在本质上是同样的。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真诚笃信,不能对父母有一丝一毫的不敬之心。
“诚”是人性之中真正值得别人尊重的一种美德。荀子说:“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表现了君子对至诚之心和完美德性的追求。郑玄认为:“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者也。”《中庸》全书的关键思想可以用一个“诚”字来概括。“诚”是自然的大道,实践“诚”,是人类仁爱的大道。诚实的人不会勉强违心地去实行中庸,而是主动地去实行,这种人就是圣人和君子。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待人诚心诚意,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达到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就必须注意修养自己的内在品行与气质。只有诚心的人才会选择善行,并且持之以恒,这样才会慢慢地接近真正的中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