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商道】注重细节的王永庆
李斯曾言:“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讲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很多人都觉得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做大事不拘小节,这虽然是一种处世的态度,但很多时候这却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一旦麻痹大意,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忽略掉某个让你获得成功的细节。因此,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先从小处着手,那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就是因为将简单的事情做细、做透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王永庆小的时候,因家中贫困而上不起学,只好辍学做起了小买卖。1932年,年仅16岁的王永庆孤身来到台湾嘉义市,拿着父亲为其借来的200元钱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在当地有近30家米店,竞争相当激烈。王永庆在一条比较偏僻的巷子里租了一个很小的店面,由于他的米店开办的时间最晚,规模又不大,再加上还处在偏僻的小巷中,与其他米店相比,根本就毫无竞争力可言。即便是王永庆挨家挨户去推销,效果依然不是太好。不过,没过多久,王永庆就凭借着一个小小的细节而取得了成功,相继打败了嘉义市各大米店,并迅速占领了嘉义市场,为自己掘到了第一桶金,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个奇迹。后来,当有人问其为什么能够杀出重围,独占鳌头时,王永庆的回答很简单:将所有的事情做得更细致。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台湾,农业生产不是很发达,稻谷的收割与加工等技术都很落后。跟以前一样,收完稻谷后,先是在晒谷场上晒干,接着脱粒,至于砂子和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则很容易在脱粒的时候掺杂到大米里面。因此,人们每次吃米的时候,都要先淘干净。虽然很麻烦,但这却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
但是,一向心细的王永庆却不这么想,因为他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一个帮他打开市场的切入点,即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想到这些后,王永庆便立即找来自己的两个弟弟,和他们一齐动手,不辞辛苦地,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大米中的砂石、秕糠等杂物都挑了出来,之后才摆到店中出售。没过多久,王永庆店里的大米要比其他店里的大米干净的消息就在嘉义市传开了,而王永庆米店的生意也因此逐渐红火起来。
在提高了大米的质量之后,王永庆米店的生意虽然与此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但是王永庆并没有因此满足。因为,人们在买米的时候,大多都是自己扛回家。对于一般的年轻人而言,这根本不算什么,但若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那就很不方便了。但在当时的社会,前去买米的多是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注意到这个细节后,王永庆又超出常规地在店内宣布了一项新规定,即主动送米上门。
正如王永庆自己所说,他成功的原因就是将所有事情做得更细致。因此,在送货上门的时候,他还会帮买主将米倒进米缸中。若是发现米缸中仍有陈米,他就会先将陈米倒出来,接着将米缸擦干净,然后才将新米倒进去,最后再将陈米倒在最上层,以防陈米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不仅如此,每次给新客户送米的时候,王永庆都会细心地记下此人家中米缸的大小容量,打听清楚其家中共有几口人,每个人的饭量多少等,并据此估算出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然后记在本子上。等到快到时间的时候,还未等客户上门,他就主动地将预先估算好重量的大米送到客户家中。王永庆这一系列服务措施,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而他的生意也比以前更加红火了。
除此之外,王永庆在为客户送米的时候还了解到,当地许多居民多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因此,王永庆在送米上门的时候,也时常碰到因未到发薪日而囊中羞涩的客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仍按时送米,有钱的倒还好说,没钱的他则会与对方约定好日期,到时再上门收钱。这一方法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的客户,其生意也随之兴隆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刚刚掘到第一桶金的王永庆,自己又办了个碾米厂,并在最繁华的街道处租了一间更大的店铺。
待其事业发展壮大后,王永庆在管理自己的企业时,仍很注重每一个细节。他的部属虽然也曾劝他学一学美国式的管理方法,抛开细节,只管大政策。对此,王永庆只是笑着答道:“我不仅做大的决策,还会注意点点滴滴的细节。因为,每一件大事都是由若干个细节构成的。若是不注重这些细节的话,很有可能会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办不好,那样的话又怎能做成大事呢?”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若是让你做好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会觉得很简单;但你若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都做好的话,那你就不再简单了。”因此,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并不一定非要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平凡的小事也同样能够成就一个不平凡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