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政道】汉代名相丙吉
汉代名相丙吉,字光卿,山东曲阜人。自幼学习律令,曾经做过狱吏,后来因为美好的品德和卓越的功勋被提拔到朝中任廷尉右监。宣帝即位后,丙吉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职。丙吉任职期间,奉行中庸之道,凡事礼让,仁义待人,使得身边的官员戮力同心为朝廷尽心,有力地维护了汉王朝的统治。
丙吉执掌狱司时,发生了“巫蛊之祸”,祸及卫太子。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将太子族人及其党羽诛杀殆尽,共有两三万人受到株连。在狱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是卫太子的孙子,也是汉武帝的曾孙。丙吉在视察牢狱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孩子。他很可怜这个孩子,找人精心地照顾他,并且经常亲自检查喂养情况,不许任何人虐待这个孩子。孩子生病了,丙吉就自掏腰包找来狱医诊治。孩子病愈后身体虚弱,丙吉又想法子补充孩子的营养。正是在丙吉的精心呵护下,年幼的小皇子才得以在环境十分恶劣的监牢里一天天长大。
几年后,汉武帝病重,疑神疑鬼,总觉得有人陷害自己。于是,一群心术不正的方士告诉汉武帝:“长安监狱里有天子之象。”汉武帝晚年相当昏庸,为了铲除后患,当即命人前去盘查,如果查不出来,就要将监狱里的人全部诛杀,以防后患。使臣到了长安监狱后,丙吉守着大门不让他们进去,还对使者说:“监狱里面是有一个无辜而又可怜的皇曾孙。无缘无故地杀死普通人都不应该,何况这个孩子是皇帝的亲曾孙啊!”使者无可奈何,只得回去禀告汉武帝。汉武帝听了这话,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就下令把监狱里关的死囚一律免去死罪。
后来,丙吉担心皇曾孙在监狱里不够安全,就把他送到了他的外婆家照顾。多年后,汉昭帝即位。昭帝二十多岁就死了,因为膝下无子,导致帝位空悬。丙吉从朝廷大局出发,向霍光推荐立刘病已(即丙吉在监狱里保全的小皇孙)为太子,继承皇帝位。霍光同意他的意见,上书皇太后,立刘病已为皇帝。不久刘病已即皇帝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兴之主汉宣帝。
丙吉对于自己曾在危难中救护皇帝之事,只字不提。而汉宣帝也并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如此大的恩德,所以只封了一个“关内侯”的爵位给丙吉。丙吉对于这些毫不在意,毫无怨言地为国事尽心尽力。直到多年后,此事才偶然被揭开。汉宣帝这才明白,身边的这位耿介老臣竟然就是自己幼时的大恩人。丙吉有如此大功德,却只字不提,真是难得的贤臣。于是宣帝下令封丙吉为博阳侯,升任丞相。
丙吉当上宰相后,更是兢兢业业,努力学习儒家经典,探索治国之道。在担任丞相期间,他宽大为怀,凡事礼让,努力维护朝堂的和谐,使得朝堂上下同心为朝廷尽职尽责。丙吉对犯有错误的官员也不是一棍子打死,总是尽量掩过扬善,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丞相府有一个椽史(按汉代官制,一郡除太守、郡丞、郡都尉外,下设曹,每曹主事称椽史)犯了错,依照律例,是不能再任职了。丙吉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把他斥退罢官了事,而是让他采取请长假的办法离职,后来也没有再追究案情,这样就使这名椽史比较体面地下台了。
有人对丙吉的作法不理解,说:“你身为丞相,对犯了错误的官员,为什么不加惩治呢?”
丙吉回答说:“在朝廷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办事机构里,有人被立案审查,对朝廷来说实在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啊。”大家这才明白,丙吉并不是徇私情,包庇罪犯,而是为了维护汉王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权威而采取的措施,从此以后,援引成例,对三公府中的官员犯罪不立案审查。
丙吉不仅对朝廷的大臣掩过扬善,对身边的仆人也是宽大为怀。丙吉有一名马夫嗜酒如命,经常喝得醉熏熏的,但丙吉从未责怪于他。一次,这名马夫又喝醉了,还将秽物呕吐在丞相的车里。丞相府里的主管考察选拔的西曹主吏知道马夫行为不检后,就向丞相提出来要惩治和开除这个马车夫。丙吉却说:“他是因为喝醉了酒才犯了错,现在若是把他开除了,以后这个马夫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这次也只不过是吐脏了我车上的垫子而已,不妨放他一马。”
马夫得知此事后,十分感激丙吉,希望能报答他。有一次,匈奴入侵攻入了云中和代郡这两个地方,边关使者飞马回京禀告此事。马夫恰好见到使者,经过打探,得知了这个紧急军情,随后就将这件事告诉了丙吉。丙吉对马夫的情报非常重视,当即组织属下开会,仔细查阅了各方面的资料,作了大致的部署。当晚,皇帝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他们边境的情况。御史大夫没有准备,什么都回答不上来,遭到了皇帝的痛斥。而丙吉因为事先有所准备,所以回答得清楚而准确,得到了皇帝的表扬。事后,丙吉感叹地说:“要能容纳各种人,他们都各有所长。假如不是马夫先向我报告听到的情报,我怎么能知道呢?又怎么会得到皇帝的嘉奖呢?”
汉宣帝年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国力持续强盛,这除了有宣帝本人的文治武功外,也有丙吉的一份功劳。正是丙吉团结群臣,群策群力,才成就了“宣帝中兴”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