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做人】吕蒙正处世有道
设置

【中庸做人】吕蒙正处世有道(1 / 1)


【中庸做人】吕蒙正处世有道

吕蒙正(946?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吕蒙正早年家境贫寒,但勤学不缀,后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状元。吕蒙正为官清廉,作出了不凡的政绩,官职也一再迁升,并于端拱元年(988年)出任宰相。吕蒙正出身平民,通晓世故,为人处世深谙中庸之道,宽厚质朴,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誉,在历史上也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吕蒙正宽宏大度,从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他刚任宰相时,朝中有一位官员在帘子的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大步走过去。和他一起参政的官员为他抱不平,准备去查问那名官员的姓名,看看究竟是什么人这么胆大包天。

吕蒙正知道后,急忙制止说:“如果我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便一辈子也忘不了,所以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同僚们听了吕蒙正这番话,对他的雅量都很佩服。

又有一次,有人上奏说在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官员中,有人私运官货到其他地方去贩卖,从中牟利。众人对此颇有微词,建立太宗严惩。太宗却向左右说:“要将这些人完全根除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好像用东西来堵塞老鼠洞一样无济于事。对此,不可以过于认真,只需要将一些过分的、影响极其恶劣的首恶分子惩办就可以了。假如有些官船偶尔有挟私行为,只要没有妨碍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这么做也是为了确保官运物资畅行无阻啊!”

太宗的这些话,吕蒙正甚为赞同,他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从。小人的作为伎俩,君子怎能不知道呢?如果我们能大度兼容,就可以使万事兼济。昔年,汉朝的曹参对于司法和市场的管理非常慎重,他认为在赏善罚恶的量刑过程中要拿捏分寸,不要过于严苛,这样奸人就可以容身,少生事端;如果逼迫过紧,奸人无处容身,就会制造事端。所以只要谨慎从事,就能使恶人无处遁形。陛下如此宣谕,正合黄、老之道。”

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吕蒙正的处世之道,即不过分地吹毛求疵,凡事留有回旋的余地,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能放且放。人无完人,不可能事事尽善尽美,过于求全责备,则可能产生反效果。

吕蒙正做了宰相没有多久,有人揭发蔡州知州张绅贪赃枉法,吕蒙正调查此事后,就把他免了职。这时候,朝中有人为张绅开脱,对宋太宗说:“张绅家里富足,哪里会把钱看在眼里呢?现在张绅被免职,肯定是吕蒙正年轻的时候贫寒,曾向张绅要钱,张绅没给他,今天做了宰相就报复人家罢了。”

吕蒙正明白,这种事情很难说明白,就什么话也没说。于是,宋太宗就恢复了张绅的官职,没过多久,其他的官员在审理案子的时候又得到张绅收受贿赂的证据。张绅再次被免职。宋太宗这才知道冤枉了吕蒙正,就对他说:“原来张绅果然有贪污受贿的行为啊。”吕蒙正只是淡淡地说:“知道了。”

从这件事上足见吕蒙正的高明。面对别人的诬陷,他没有急着澄清,因为他明白宋太宗疑心很重,越是解释反而可能越糟。他相信张绅收受贿赂,肯定还会有把柄被抓住的,所以他选择沉默以对。不久,真相果然大白,吕蒙正清白了。

吕蒙正公正无私,不会因为私人的恩怨而报复他人。他举贤任能,即便那人是经常诽谤自己、说自己坏话的人。吕蒙正有一位同窗好友名叫温仲舒,两个人同年中举,很有交情。

后来,吕蒙正青云直上,做了宰相,而温仲舒因为牵连到案子里,被贬多年。吕蒙正当上宰相后,怜惜其才华,就在皇上面前举荐他。哪知道,温仲舒在得到重用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还落井下石。温仲舒的这种举动,遭到士人们的不齿,而吕蒙正却仍常常维护他。有一次,吕蒙正在太宗面前夸奖温仲舒的才能。太宗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却常常把你说得一钱不值啊!”

吕蒙正笑了笑说:“皇上您安排我做宰相,只是要我向您举荐人才,至于别人怎么说我,我哪能管得了?”太宗听后大笑不止,从此更加敬重他的为人。而温仲舒从此也再也没有说过吕蒙正的坏话。

吕蒙正位居宰辅,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从不滥用权力,而是有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还经常主动下放权力给其他官员,以便于政务的顺利展开。当时,很多人对此非常不解,议论纷纷,认为吕蒙正虽然身在高位,却没有治理国政的才能。某天,吕蒙正回家后,听见几个儿子在窃窃私语,就问:“我在朝中做宰相,外面是不是有什么议论?”

儿子回答说:“您的口碑很好,只是有人说您无所作为,职权多被同僚分走。我们心中有些为您不平。父亲您是当朝宰相,皇上把您提升到这个位置上,看中的就是您的才能,为什么您总是让人三分呢?”

吕蒙正笑着说:“我确实无能,哪有什么才能呀,皇上提拔我,只是因为我善于用人罢了,我做宰相,人若不能尽其才,才是我真正的失职啊!”吕蒙正中庸处世,美德善行由此可见一斑。

人们都知道中庸处世的益处,却很少有人这么做。吕蒙正奉行中庸之道,结果引起了很多人的误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都不能奉行中庸之道。如果不亲自去体会、去施行中庸之道,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懂得中庸的奥妙和智慧所在。人皆饮食,鲜能知其味,欲知其味,还得亲自细细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