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不知变通:于谦遭人暗算
设置

【中庸政道】不知变通:于谦遭人暗算(1 / 1)


【中庸政道】不知变通:于谦遭人暗算

中庸用之于政道,常指一种恰如其分的对策。在封建王朝,各种钩心斗角的政治斗争经常发生,大臣们处在权力争斗的旋涡,面对不同的现实难题,应该有不同的对策。所以,贤明的大臣们在坚持正义、坚守原则的同时,也应该采取灵活的办法应对难题,而不是固守某些信条,否则会招来祸端。明代于谦就是因为做事极端,违背中庸之道而被人陷害。

于谦,字廷益,河南人。二十多岁时考中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因高尚的道德品德和卓绝才能,得到了宣宗的重用,被授予巡按、御史、兵部侍郎等职。于谦在职期间,尽忠职守,德行兼备,深得百姓爱戴。当时,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朝廷众臣为了巴结王振,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却从不带任何礼物。同僚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却淡然一笑,举起两只袖子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人的嘲讽。这就是成语“两袖清风”的来源。

于谦刚正不阿,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极大不满。于是,他指使党羽联名上书弹劾于谦。于谦被判处死刑,关押入狱。百姓听说这个消息,群情公愤,联名上书,要求释放于谦。为了平息民愤,王振只得无罪释放了于谦。由此可见,于谦在民间享有的崇高声望。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也先大举来犯,大同被围,京师震动。宦官王振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俘,京城岌岌可危。朝野人心惶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这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斥退迁都南京的提议,建议郕王朱祁钰诏令四方勤王,同时整饬兵力,顽强抗战,最终击退了入侵的瓦剌军。同时,于谦还和众臣一起拥戴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起明朝的政治核心。瓦剌也先本打算以英宗要挟明朝,见到这种情况,只能放归英宗。

土木堡之变后,皇帝论功行赏,于谦被加封少保,总督军务。于谦看似风光,其实背后隐患重重,一方面他拥戴新君,这就必然会招致明英宗的忌恨。另一方面,于谦平素待人太过苛刻,做事极端,违背中庸之道,得罪了不少同僚。于谦虽然是秉公办事,问心无愧,但得罪了小人,难免招来祸端。

文臣徐有贞,在瓦剌大军进逼京师时,率先提出“南迁”,遭到于谦的严厉驳斥,为此经常受众臣的嘲笑。景泰帝年间,他多次请求于谦举荐,希望能够谋取国子监祭酒一职。于谦也曾经在景泰帝面前提过此事,可是景泰帝认为,徐有贞在危急关头建议“南迁”,蛊惑人心,影响恶劣,所以不同意。徐有贞未能如愿,心中非常怨恨,认定是于谦从中作梗,影响了自己的前途,故此对于谦恨之入骨,时刻想着谋害于谦。

石亨是掌管京畿兵权的武将,一开始因在与瓦剌军的作战中战败而被贬黜,后来在于谦的保举下,又官复原职。后来,他在打败瓦剌军的德胜门之战中立下大功。德胜门的胜利,于谦的功劳要比石亨大,而石亨却得到了世袭侯爵恩宠。石亨觉得受之有愧,为了感谢于谦的知遇之恩,就向皇帝请求封赏于谦的儿子。可是,让石亨没有想到的是,于谦不但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还指责他徇私。石亨是员猛将,好面子,在朝堂上遭到如此指责,顿时觉得脸上无光,又愧又恨。从此以后,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积怨日深。

由于于谦不懂得为官的中庸之道,处理事情过于极端,不给人留面子,结果得罪了很多人。这就样,朝中的文臣武将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倒谦”的力量。于谦我行我素,自认无愧天地,所以对于反对势力不屑一顾,结果酿成大祸。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以宦官曹吉祥为内应,发动宫廷政变,迎英宗复位。英宗复辟后,石亨、徐有贞成为朝廷红人,被委以重职。他们在得势后所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镇压朝中的正直大臣,对付于谦。可怜于谦这位忠心报效朝廷的一代名臣,最后却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惨死。

毫无疑问,于谦所做的事情都是为朝廷考虑的,是正直而且高尚的。然而,在与朝廷大臣打交道的过程中,于谦过于固执,不知变通,没有采取更为合适的方式与大臣相处,结果导致与同僚的矛盾激化,最终倒在了对手的阴谋之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