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做人】李纨与王熙凤的做人之道
《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很多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王熙凤和李纨两个人,因性格迥异、做人处世的态度不同,最终的命运也各有不同。李纨知进退、避锋芒,热心低调不争锋,晚年母凭子贵,有个好结局。而王熙凤精明强干,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未免令人唏嘘。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王夫人的儿媳,贾兰的母亲。她原本是金陵名宦之女。其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因为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没有刻意栽培李纨,只让她读了《女四书》《列女传》《贤嫒集》等书。故而,李纨粗识几字,和宝钗、黛玉这些人是无法比的。李纨嫁进贾府,没过多久,贾珠就早逝了。李纨正直青春年华,不到20岁就做了寡妇,内心苦楚是可想而知的。但她没有自暴自弃或者有所怨艾,而是谨遵妇德,或侍亲养子,或陪侍小姑,或针黹诵读,对其他事一概不闻不问。在贾府中,她虽才学不如宝钗、黛玉,精明干练不如凤姐、探春,但正是这种低调的处世态度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李纨安分守己的态度,赢得了贾府家长们的信任,所以她才能够以寡嫂的身份搬进了只有姑娘、少爷们才能居住的大观园。搬进了大观园后,探春提出办诗社,这正中李纨的下怀,于是她作了很多事情来支持探春,先是自荐为诗社掌坛人,又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在点评众人诗词优劣时,李纨更是体现了她平和中正的一面。第一次赛海棠诗,她举宝钗为第一;第二次赛菊花诗,则举黛玉为魁。而且每次赛诗,都评贾宝玉的诗为最差。因为她知道,贾宝玉在乎的只是姐姐妹妹们的开心幸福。
李纨与世无争,从不卷入到家族矛盾的旋涡中去。李纨作为贾珠之妻,贾府的长孙媳妇,又生下儿子贾兰,为贾家续了香火,按理说她比王熙凤更有资格管理贾府,但李纨不予计较,反而主动退让,乐得清闲。后来,王熙凤因为过于操劳,以致小产,王夫人于是就将府中琐碎之事交由李纨处理,并请探春、宝钗协理。这本是李纨展现自己能力的大好机会,但她偏偏主动让贤,让探春主掌此事。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按照惯例应该给一笔安葬费。李纨对照袭人之母的比例,决定派发40两银子,但探春为了表示不徇私,只给了20两。这惹得赵姨娘大为不满,将自己的女儿探春狠狠骂了一顿,最后还是李纨劝慰一番了事。
后来,探春在贾府内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决心以此消除贾府中存在的“买办”现象,严禁府中铺张浪费的行为。对此,李纨没有反对,只是道:“好主意!果然这么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园子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探春喧宾夺主,李纨却乐于交权,图个清闲,虽看似平庸,却也远离了是非圈。
李纨平和娴淑,最终有一个较好的结局。贾府衰落后,贾兰考中举人,金榜题名,她母凭子贵,被封为诰命夫人。较之于大观园中黛玉、迎春、王熙凤等人的悲惨命运而言,她要幸运得多。与李纨性格、命运截然不同的是王熙凤。
王熙凤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她办事情精明强干,因此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握有实权的“女管家”。她为人谄上欺下,做事心狠手辣,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叙述很多,有几件事情可以看出“凤辣子”王熙凤的手段来。一是设相思局,害死贾瑞一事。贾瑞垂涎凤姐的美色,凤姐假意投怀送抱,暗中设下圈套,三番两次地戏耍了贾瑞。贾瑞经受风寒,又遭惊吓,再加上对凤姐的相思煎熬,终致病倒,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第二件事是“弄权铁槛寺”一事。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请求凤姐帮忙。凤姐乘机向对方索要三千两的银子。银子到手后,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让长安节度云光进行干预,结果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
最能体现王熙凤智谋过人、心狠手辣的当属她逼死尤二姐一事。贾琏与王熙凤成婚数年,膝下无嗣,便在贾珍贾蓉父子的唆使下,偷偷地纳了尤二姐为妾。得知此事后,王熙凤心中恨极,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待贾琏外出,她假装贤惠,将这件事情禀明贾母,把尤二姐接回园内居住。尤二姐不明原委,心里感激凤姐的容人之量。凤姐却在暗中唆使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告官,将这件事情闹大。这样,贾母、邢夫人等人得知尤二姐底细,就对她颇为厌恶。恰在这时,贾琏又娶了一个小妾秋桐,尤二姐也怀了身孕。凤姐便借刀杀人,唆使秋桐辱骂折磨尤二姐,使尤二姐在身体、精神上饱受摧残。这还不算,凤姐还指使一名庸医,打掉了尤二姐腹中已经成型的男孩。尤二姐不堪打击,最终吞金自杀。尤二姐死后,王熙凤将过错推到了秋桐身上。贾琏对秋桐恨之入骨,没多久就把秋桐逐出府了。
王熙凤的泼辣狠毒,机关算尽,直接促成了自己最终命运的不幸。王熙凤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被夫抛弃、凄凉惨死的下场。
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以中庸的处世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识时务、知进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那是不理智的行为,最终只会害人害己。中庸思想作为一种至道,想要完全领会其涵义是很困难的。可是,若能领略其浅显的道理,就已经受用不尽了。在这些浅显的道理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接受、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