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政道】韩昭侯与申不害
设置

【中庸政道】韩昭侯与申不害(1 / 1)


【中庸政道】韩昭侯与申不害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官场人浮于事,政令混乱,国力相对落后。在争霸的年代,国力不济会被淘汰出局,很有可能被其他的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在这种背景下,韩昭侯在继位之后,迫切地希望整顿吏治,进行改革,增强国力。于是,他选贤任能,破格提拔贱臣申不害为相,力行改革。

申不害是当世奇人。他原本是郑国京邑(今郑州荥阳东南京襄城)人,曾为郑国的一名小官员,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申不害也就成了韩国治下的臣民,并做了韩国的一名低级官员。申不害极具才华,很快就在韩国朝堂上崭露头角,令韩昭侯刮目相看。韩昭侯的倚重,也使得申不害得以在处理国家事务上施展才华和抱负。

申不害为战国中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主张“术”治,强调权谋,强调君王驾驭群臣的手段。历朝历代,臣子弑君之事屡有发生,申不害据此认为,君主最大的危险并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和臣下,因此要求君主强化对大臣的监督、任免和控制。申不害反对立法徇私,认为国君只有做到正直无私,不因言废法,臣下才能忠于职守。他曾对韩昭侯说:“法者,见功而行赏,因能而受官。今君设法度而左右之请,此所以难行也。”意思就是说,以法治理国家,就应该赏罚公正,如果君王设立法度,却不按法律办事,完全凭个人喜好来办事的话,法律就形同虚设。这些观点得到了韩昭侯的赞许。

韩昭侯是韩国较为英明的君主,既然有心纠正韩国官场的不正之风,增强国力,便恪守法制,遵循原则,绝不徇私。有一次,韩昭侯喝酒喝醉了,烂醉就寝,碰巧被典冠(管理国君帽子的官员)看见,就为韩昭侯加了一件衣服。韩昭侯醒来后,看见身上的衣服十分高兴,问:“是谁给我加的衣服?”

左右回答:“是典冠!”

韩昭侯闻言,脸色顿时变了,下令惩处了这名典冠。

众人都疑惑不解,典冠也是满腹的委屈,自己做了好事,为什么还要接受惩罚呢。韩昭侯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又下令处罚了典衣(管理国君衣服的官员)。众人仍不解,典衣又没过错,为什么处罚呢。

等处罚了两人之后,韩昭侯才对众人解释道:“寡人惩处典冠,不是因为他为寡人添加了衣物,而是因为他犯了越权的错误。并不是说寡人不怕冷,而是因为越权的害处比寡人受寒的害处要大得多!寡人惩处典衣,是因为他犯了失职的错误,明明属于他职权范围内的事,他却不去做,这叫在其位不谋其政,罪有应得!”众人听了这话,纷纷拜服。

小吏枉法,韩昭侯能够铁面无私,公正处罚,大的官员有了过错,他也能够坚持原则,一切按照典章制度行事。韩昭侯处理君臣关系,深得申不害“术”治的精髓,以圆滑通融的方式协调君臣关系,既不会因为过于刻薄而有伤了臣子之心,也不会过于放纵而滋长臣子的不正之风。

申不害在当上相国之后,内修政事,使得韩国国势蒸蒸日上。申不害得志后,也想为自己的亲属谋个一官半职。于是,私下里请求韩昭侯给自己的一位堂兄封一个官职。申不害认为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韩昭侯一定会答应,却没有想到被韩昭侯拒绝了。

申不害心里不忿,脸上流露出怨色。韩昭侯看在眼里,对申不害说道:“我向先生学习的目的,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我现在是听从你的请求而废弃你的学说呢,还是实行你的学说而废弃你的请求呢?先生不是曾经教导我要根据功劳大小来任用人,封官进爵,而今先生却另有私求,那我听哪个话才对呢?”

申不害听了这话,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慌忙请罪,说:“君上真是贤明的君主啊,请处罚我吧。”

人们不得不赞叹韩昭侯的领导艺术。面对着申不害徇私求官的举动,韩昭侯先是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地予以拒绝。当见到申不害脸有怨色后,他和这位肱骨之臣进行了一次谈话。他没有直接批评申不害的徇私之举,而是通过委婉的语言,告诉申不害自己拒绝其求官的要求,实是为了维护申不害所立的法度。这样,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给臣子保住了颜面。申不害也是聪明人,听见韩昭侯的话,岂有不明之理?于是,赶紧请罪,君臣之间的一次小风波就这样化于无形。韩昭侯以中庸之道处理君臣事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申不害作为韩国改革的主要推手,说一套做一套,就有违中庸之道了。

中庸做人,是要求人们处事要周全,以谦和、友善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该做的要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处理问题要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韩昭侯以中庸之道驾驭众臣,得到了像申不害这样的耿介之臣,壮大了国力。韩国也因而赢得了“劲韩”之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