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做人】“关西孔子”杨震
设置

【中庸做人】“关西孔子”杨震(1 / 1)


【中庸做人】“关西孔子”杨震

杨震(59?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望族,祖上一直是汉朝的高官。杨震从少年起就拜桓郁为师,深入钻研《欧阳尚书》。桓郁是当时朝廷的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选试博士,曾为汉章帝和汉和帝讲授儒经,是当时德高望重、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师。在桓郁的教导下,杨震遍览群书,对当时儒学经书中的义理有着精深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杨震为学,特别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心志的磨炼。

成年后,杨震名震四方,前来求学的络绎不绝,最多时学生竟达2000人之多。在他的家乡牛心峪有很多槐树,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杨震槐市”。杨震授徒,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以清白正直为宗旨,被时人赞誉为“关西孔子”。杨震教书育人长达30年。朝廷多次征召,他都借故推辞了,实际上他是潜心磨炼自己的道德和才能。

直到50岁时,杨震才入仕为官。因为廉洁公正、政绩卓著,杨震不断受到朝廷奖掖,最后位列三公。

据史料记载,他在任涿郡太守期间,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参与公款吃喝,也不送礼受贿,更不曾为自己谋取过一丝一毫的私利。虽然身为太守,但他的家人均蔬食步行,生活十分简朴,与平常的老百姓没什么不同。亲朋好友劝他趁着当官方便,及早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却认为,如果子孙不肖,再大的家产也经不住他们败坏,真正能让后世子孙受用终生的,是处世的道理和做人的美德。让后世人都称他们为“清白吏”子孙,才是最丰厚的遗产。

杨震在赴任荆州刺史的时候,途经昌邑。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是经杨震当年举荐上来的,王密为了表示对杨震当年提拔赏识之恩的感激之情,在夜里悄悄拿了十金馈赠杨震。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知道你品行廉洁、为官公正,能够造福一方,你这样做,是太不了解我的个性。”

王密说:“这是在夜里,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却义正言辞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听了杨震的一番话之后“羞愧而出”。

杨震却金,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不是在大庭广众面前,而是在暮夜,这才是体现他品德修养的关键。试想,在夜深人静、四下无人之时,杨震身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对他有知遇之恩,收了那十金也在情理之中,不是什么大错,但是他却坚决拒收。俗语有言,举头三尺有神明,虽然别人不知道,但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之道,重在不自欺。杨震如果收了王密的献金,自然不会被别人抓到把柄,但这样做,愧对的是自己的良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要在重金面前不动心是很困难的,更何况这些金子收了之后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但是杨震做到了。表面上看,杨震却的是金,实际上,他抵御的是世俗对他追求的“慎独”之道的入侵。台面上做做样子的是伪君子,表里如一、人前人后言行一致的才是真君子。大凡人类精神上的高贵美好之处,总会超越时代的局限,历久弥新,被人们深深铭记。杨震是真君子的典范,因此他的故事才会被广泛流传。

我们不难看出,杨震是一个奉行儒家修身之道的真君子。而且,在他美德养成的过程中,“慎独”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早年的学习到后来的授徒,他一直在默默地磨炼自己,在无人处修炼心志。为官之后,清正廉洁,这既是他早年“慎独”修德的结果,也是在新生活中继续“慎独”的开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