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指一个旧政权灭亡,被一个新政权所代替。这是统治者所最不愿发生的。多少帝王开创事业后,都想使之世世代代传下去,但是都事与愿违,违背不了“开国”——“亡国”——“开国”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自古以来,亡国不外三种类型:一是皇位被权臣或悍将所篡夺。君主成了“废帝”之后,绝大多数被杀掉。如晋恭帝司马德文政权被刘裕所篡,南朝的宋顺帝刘准政权被萧道成所篡,齐和帝萧玉融政权被萧衍所篡,梁敬帝萧方智政权被陈霸光所篡,唐哀帝李祝政权被朱温所篡后,他们都被新皇帝杀死。二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皇帝到了穷途末路之时,大多自杀或被杀。明崇祯帝朱由检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的时候,在景山上吊。隋炀帝则是因奢侈荒淫,而又穷兵黩武,造成了全国大混乱的局面,引起“十八路烽烟。”终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杀。三是因它国侵吞兼并而国亡家破的,皇帝往往做了敌人的俘虏。如南宋的末代皇帝,北宋的徽、钦二帝就是这种情况。
他们何以亡国,概括起来,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采取高压政策,致使官逼民反。秦始皇专任刑罚,诛杀大臣,残虐黔首,肆意极欲,从不顾虑人民的痛苦。二是君主昏庸,大臣奸妄,外戚宦官专权。赵高奸、二世愚,促成秦朝的速亡。西汉亡于外成,东汉丧亡,则起因于外戚与宦官,而以宦官的祸害为最大。明太祖废去宰相,重用宦官,造成明代政治虚弱,英宗以后,皇帝多幼弱昏庸,宦官遂得乘虚而入,宦官的祸害流毒天下,于是中枢腐败,地方摩烂,此乃是造成明室丧亡的主要因素。三是人才不用,后继无人。北宋之亡,亡在将惰兵弱,难以取胜战阵。南宋之亡,亡在秉用小人,有人而不能用,李纲、张鼎、王凌皆贤相,而高宗却专信秦桧。蜀汉自诸葛亮亡故,继起无人。东吴孙皓粗暴骄盈,残虐官民,亦使朝野失望。魏晋的政事,亦略较蜀吴为合理,人才较多,可以伐蜀伐吴,都能获得迅速的成功。四是贪污盛行,风气败坏。隋朝由于大业初年的吏治败坏,而后有大业九年以后的兵民相聚为盗,卒致天下大乱。官吏不用正人,政治遂呈干枯。王公大臣,无不聚敛财物,追求淫乐,于是上行下敛、贪污成风。元朝如此,清朝尤烈。历代王朝的丧亡,莫不起源于政风的败坏。
第一节 权臣篡位
[史事]
汉献帝禅让帝位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患病而亡。其子曹丕,先逼汉献帝下诏,命他袭封为丞相魏王,兼冀州牧,接着又指使近臣华歆、贾诩等去许都胁令献帝禅位。当时的汉献帝,以为曹操一死,自己就可亲政,随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但是,献帝万万没有想到,刚刚改元,一班大臣便来逼他让位。献帝虽然再三抗拒,但在众甲士持械威逼之下,只好宣诏禅让帝位;接着,曹丕受禅,自立为皇帝。至此,汉朝灭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魏高贵乡公甘露五年四月,司马昭任相国,封晋公、加九锡。曹魏皇帝曹髦,眼睁睁看着权力逐渐失去,累积多年的愤怒终于爆发。曹髦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在这里坐等被他废黜。我要亲自讨伐。”王经说:“从前,姬调不能忍受季姓家族专权,起而奋战终于失败逃走,引起天下讥笑。而今,权柄握在司马家族之手,为时已久,无论中央及地方,都愿为司马家效死,他们不懂得逆顺的道理,并不是最近才如此。而且,皇家禁卫军,为数寥寥,武器盔甲,都十分脆弱,陛下用什么讨伐?一旦发动,岂不是本来要铲除他,结果反而使他的势力,更为强大?大祸深不可测,请再作考虑。”曹髦从怀中掏出写在黄色绸缎上的诏书,投到地下,说:“我的主意已定,即令身死,有什么可怕?”于是进宫报告郭太后。王沈、王业乘空溜走,向司马昭报信,临走时招呼王经同行,王经拒绝。
曹髦拔出佩剑,登上辇车,率领金銮宝殿皇家禁卫武士,以及奴仆、侍从,擂鼓呐喊而从,直指司马昭处所,司马昭老弟司马佃,在东止车门,跟曹髦相遇,曹髦左右大声呵责,司马仙部众一哄而散,中护军贾充率军从外而入,在宫门下阻截迎击,双方混战。曹髦挥剑前进,贾充部众不敢冒犯皇帝,打算后退,骑督成悴的老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情势紧急,应该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厚待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今天的事有什么可问的?”成济抽出长矛,直刺曹髦,曹髦倒在辇车之前,气绝身死。
司马德文让位被杀
司马德文即位,封刘裕为宋王。刘裕虽年已近六十岁,但篡夺帝位的野心却很大。元熙二年六月,宋王刘裕由于篡位心切,便以“奉还爵位,归老京师”为名,自率亲兵从寿阳赶回建康。他的心腹中书令傅亮心领神会,立即逼迫恭帝宣读早已拟好的诏书。诏书的大意是说:桓玄叛乱,晋已失国,重得刘公恢复,到今天已近二十年。我现在让位,是心甘情愿。
刘裕受诏后,即登皇帝位,这就是宋武帝,国号“宋”,史称刘宋。
刘裕废了恭帝还不甘心,认为废主尚存,终是祸根,不如斩草除根,以免后患。于是,刘裕指令士兵逾垣给司马德文送去鸩酒,司马德文饮后,就被士兵用被活活给捂死了。东晋到此灭亡。
功臣废主
南朝齐和帝萧宝融即位后,因萧衍帮助打天下有功,先后封他为相国、梁公、梁王。萧衍野心很大,为了做好篡权的准备,竟以“谋反”为名,诛杀了湘东王萧宝晊及其弟萧宝览、萧宝宏二人,还杀掉了昭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和桂阳王萧宝贞。庐陵王萧玉源忧郁而死,建安王萧宝夤夜间越墙逃走,投降北魏。至此,齐明帝的儿子,只剩下晋安王萧宝义和当今皇帝萧宝融。
中兴二年四月,萧衍下令谋臣沈约、范云和夏侯详迫使和帝禅位,梁王萧衍随即在建康南郊称帝。南齐到此灭亡。萧衍即位,受百官朝驾,当上了梁朝第一代开国皇帝,这就是梁武帝。改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史称萧梁。
“但愿不再降生于帝王之家
南朝宋顺帝刘准即位后,封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兼骠骑大将军,领南徐州刺史,留镇东府,萧道成掌权后,加封宗室亲信,命长子尉萧赜为荆州刺史,次子萧疑为中领军。萧道成本人又自封为太尉,督都南徐等十六州军事;不久又进封为齐王,为篡权夺位做好了组织准备。
升明三年四月,萧道成迫使顺帝让位。当时这位十三岁的小皇帝非常恐慌,吓得逃到宫内佛殿中,藏在佛盖下,被辅国将军王敬则带领兵士搜出,押上了车子。小皇帝问:“是要杀我吗?”王敬则回答:“不会的,送你到另一座宫殿去住。你们的祖先取代司马氏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小皇帝一路上哭哭啼啼,怨恨地说:“但愿以后,我不再降生于帝王之家!”
顺帝被迫让位后,萧道成即位称帝,立国号为“齐”。他就是南齐的开国皇帝齐高帝。
萧方智被迫让位
南朝梁国萧方智是靠陈霸先当了皇帝的,因而,他称帝后,封陈霸先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兼南徐、扬二州刺史。这时,北齐王听说梁朝又换了皇帝,就大举发兵南下攻梁,一直打到钟山。王僧辨的门婿吴兴刺史杜龛,其弟、吴郡太守王僧智,以及他的心腹义兴太守韦载,也都乘机联合作乱。尚书令陈霸先率军,在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把北齐军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之后,王僧辨残余势力的叛乱,也被陈霸先随即平定。
陈霸先击败齐军,平定叛乱,为保卫江南免遭异族的蹂躏,立下了大功,先后被梁敬帝进封为丞相、义兴公、镇卫大将军等职。陈霸先眼见自己篡夺帝位的条件成熟,便威迫敬帝先封他为陈王,然后逼其让位,自己受禅登上帝位。这就是陈朝的开国皇帝陈武帝。改国号为“陈”。至此,梁朝灭亡。
“狗脚朕”皇帝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即位后,高欢由丞相进位相国,自称渤海王。朝廷的大权完全掌握在高氏手中,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监视和控制。有一次,孝静帝想去解闷,刚刚骑到马上,监视他的官员就来呵斥:“天子不要骑马,大将军要生气的!”又有一次,孝静帝同高欢的儿子高澄饮酒。孝静帝不能饮酒,高澄却满满斟上了一大杯,硬让皇帝喝尽。皇帝再三推辞不饮,高澄便生气地说:“臣好意劝陛下饮酒,陛下为什么推辞不饮?”孝静帝实在忍受不住,就说道:“从古没有不亡的国家,朕连喝酒都不能自主,还求什么生存?”高澄听了骂道:“朕、朕,狗脚朕!”高澄骂后,叫黄门侍郎崔季舒,狠狠地揍了皇帝三拳。事情过后,孝静帝不但不责怪,反向那个揍他的人表示宽容,并赏赐其绢一匹。于是别人就送了孝静帝一个绰号:“狗脚朕”。
[评鉴]
权臣篡位是亡国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纵观历代最终亡国的类型,最常见的是权臣篡位。君主幼弱,用人不当,大权旁落,最终导致皇帝被废,权臣篡位。因此,要巩固皇权,必须强化对臣僚的控制。
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亡国皇帝是年少力弱,或者信任宦官和奸侫之臣,蒙受欺骗。对一些外表表现得忠诚,暗中却在结党营私,企图篡位,名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实为获取政治资本,夺取权力的大臣,很是信任,结果君王大权旁落,等到觉察之时,已身不由己,成为大臣掌上玩物,在权臣的威迫下,不得不让位。东汉后朝,贵戚擅权,嬖倖用事,君皆幼弱,终在曹丕的逼通下,东汉献帝不得不禅位。南齐和帝萧宝融即位后,因萧衍打天下有功,先后加封为相国、梁公、梁王,一旦萧衍掌握实权,并诛杀了诸王后,就逼迫和帝禅位。南朝梁国皇帝萧方智因陈霸先立了大功,封官晋级,赋予实权,后来被迫让位。因此,大臣威名震主,从来都是一种危险信号。其结果,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有许多弑君夺位的,或杀臣保位的。他们往往大动干戈,给社会带来了无穷的灾祸,给君臣带来无限的遗憾。据统计,仅《春秋》一书所载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二百四十二年间,臣弑君的事件即有一百多起。司马德文让位也难逃一死,南朝宋顺帝刘准怨恨地说:“但愿以后,我辈辈不再降生于帝王之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被大臣高澄骂为“狗脚朕!”并被揍三拳,还要对其赏赐,请他宽容。
为什么会经常出现权臣篡位的情况呢?除了封建专制本身原因外,还有君王昏庸残暴,生活侈奢,政事荒废;远贤才,近小人,宠信宦官,外戚专权,政府腐败,贪污盛行,风气败坏,内部混乱,权臣乘机篡位;君王幼弱,大臣专权,国运哀落等等。
管仲云:“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故人君失势,则臣制之矣。”为此,一些精明的皇帝为了巩固皇权,就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强化对臣僚的控制。他们运用宽严、赏罚两手。对于德才兼备,忠诚老实,就使用、提拔、赏赐;对于奸侫小人、野心家、专横跋扈的,或阴险毒辣的就果断免除,给予惩罚,消除隐患。
第二节 民变国亡
[史事]
好人不能用,坏人不能去
齐桓公出去,看见一座故城的废墟,就询问它的来历。有人说:“这是郭氏的废墟。”桓公又问:“郭氏的故城怎么会变成废墟的呢?”那个人说:“因为他表扬好人,憎恶坏人啊。”桓公说:“表扬好人,憎恶坏人是赖以生存的条件,如何反而使故城变为废墟,这是什么道理呢?”那人说:“郭氏表扬好人而不能任用,憎恶坏人却不能罢免,那些好人知道郭氏有求于他们却不任用,就怨恨他;那些恶人看到郭氏不和他们交好,就仇视他。和好人招怨,和恶人作仇,想要不亡国能办得到吗?”
亡秦者秦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延尉李斯都说:“陛下的功绩是上古以来不曾有的,连五帝都赶不上呀!臣等谨与博士商讨结果:“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尊贵,臣等冒死呈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朕。”始皇说:“去掉泰字,留用皇字,再采用上古帝王的名号,叫作皇帝,其他就依照你们的建议。”并接着说:“我叫始皇帝,后代子孙就用数目计算,从二世、三世一直到千千万万世,传到无穷尽。”
始皇又推演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相次的顺序,认为周是得到火德而统治天下,秦是代替周的火德而兴起,依照周所不能胜过秦算起,现在应属水德的开始。因为水是阴性,主刑杀,所以刚强坚毅,乖戾深刻,一切事务都依法办理,苛刻而没有仁爱恩惠和道义,以为这样才配合五德之数,因此急之于用法,罪犯拘禁很久也不释放。
始皇派卢生、韩终、侯公、石生去寻访仙人求取不死的仙药。燕人卢生到海中寻找仙人,回来以后为了说明鬼神之事,向始皇奏上谶纬图书,书上说:“灭掉秦的将是胡。”始皇于是命令将军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到北方攻击胡人。
接着命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在战胜匈奴后,大规模地修筑长城,西起陇西部的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多里。
始皇为了钳制舆论,一手制造了闻名古今的“焚书坑儒”血腥事件。
始皇认为咸阳人口太多,而先王所修筑的宫廷狭小。于是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营造朝宫。先盖正殿阿房宫,东西广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殿中可容纳万人。
始皇刚即位不久,曾经挖掘整理郦山,等到他统一天下,又派了七十多万徒隶前往该地服劳役,挖三重之泉,然后用铸铜把它塞住,在里面放置棺椁,又在坑冢内修作宫殿和百官的位次,藏满稀奇珍贵的宝物,命令工人制造机关弓箭,盗墓的人一接近就会触动机关被箭射死,拿水银作成百川江河大海,冢的上壁装饰天文,地下布置地理。二世皇帝说:“先皇帝的后宫姬妾,没有儿子的放出宫去,不是好办法,都命令她们殉葬吧?”因此被送去殉葬的人非常多,葬礼完毕,把冢外的隧道也完全闭死,工匠没有一个逃出来。
始皇向全国人民征发无休止的徭役外,还索取沉重的赋税。
二世即位后,就听信赵高之言,杀戮大臣以及诸公子,又假借罪名牵连逮捕近侍之臣、中郎、外郎、散郎,没有一个能免罪。从此宗室震惊恐慌,群臣劝谏的就被认为是诽谤朝廷,大臣只好谄媚奉承,以保存俸禄,全国人民无不震动畏惧。
二世继续建造阿房宫。以至咸阳三百里内,百姓吃不到自己种的稻谷,法律的施行更加严厉苛刻。接着把去疾、李斯、冯劫囚入监狱。去疾、冯劫说:“将相是不能受侮辱的。”于是自杀,李斯最后受五刑而死。
二世独信赵高,赵高却想造反,但怕群臣不听使唤,因此先设法试验。拿着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你错了,怎么把鹿当作马?”赵高就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有的不回答,有的说是马以阿谀赵高,有的就说是鹿,赵高便把说是鹿的人暗记下来,假借名义以法严办,从此以后大臣非常畏惧他。
接着赵高派阎乐杀入宫内,二世逃入内房,问旁边一个宦官:“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如今落得这地步。”这个宦官回答说:“臣下我不敢说,才能保全性命,假如我早说了,就已经被杀掉了,那里能活到今天。”阎乐上前当着二世的面骂说:“你这个人骄狂放肆,杀人不眨眼,无情无义,天下共同背叛你的时间已久了。”二世说:“我可以见丞相的面吗?”阎乐说:“不可以。”二世说:“我愿得到一个郡,降身作该郡的王。”阎乐不答应。又说:“那么愿意作个万户侯。”阎乐还不答应。二世说:“希望和妻子儿女做一个平常百姓。”阎乐说:“我接受丞相的命令,替天下人杀死你,你的请示虽然多,我也不敢替你回报。”二世只好自杀。
赵高把印玺拿来佩在自己身上,左右官员都没有跟随,他一个人跑到殿上去,一连三次,殿好象要坍似的。赵高自知自己篡位,民心不顺,百官也不同意,便把扶苏的儿子子婴召来,立为秦王。
子婴即位十六日,刘邦的军队打进咸阳,群臣百官都背叛了子婴。子婴和他的妻儿用丝带捆在颈上,到轵道旁去投降,沛公把他们交给官吏。以后项羽到咸阳,就把他们杀了。维持了十五年的秦朝,终于被农民起义所推翻了。
昙花一现,新朝灭亡
王莽改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混乱的政治动荡,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广大农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使当时全国近二分之一的人口在新的剥削压迫下死去。于是,人民对王莽统治的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为树立“国威”,王莽疯狂地发动对外战争,先后对北边的匈奴、东北的高丽等少数民族发动多次的大规模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再无法忍耐,到处掀起了反莽起义。地皇四年,绿林军在取得昆阳大捷之后,乘胜直捣长安,长安城内的民众纷纷响应,群起攻打未央宫。王莽狼狈避入渐台,被商人杜吴杀死,仅仅维持了十五年的新莽王朝,从此覆灭。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东汉王朝的黑暗统治,逼得广大农民一步步走上绝路。东汉后期遍布全国的坞堡庄园主如同一群群鲨鱼,不断贪婪地吞食着一个个农户的土地和儿女,把他们由自由人降到徒附的悲惨地位上去。农民面临绝境,早就怒不可遏了。农民的愤怒越积越烈,终于酿成了全国总暴动。暴动农民的头上都裹了块黄色的头巾,所以称为“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领袖名叫张角,他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黄巾起义的声势十分浩大,各地官府和豪强都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连皇帝也吓得连忙把督察郡守的长官刺史升为握有军权的州牧,要他们为保护封建统治地位而卖命出力。那些一度遭禁锢的党人刚被赦免起用,就都成了穷凶极恶地屠杀起义农民的刽子手。在这些恶势力联合反扑、邪正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黄巾起义不到一年就失败了。这时,北方豪族袁绍起兵,趁势把宦官两千多人一下子杀光,东汉王朝二百年的统治至此已经名存实亡。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混乱,全国就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的局面。
“全国同怨,何止一人”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以奢侈、残暴闻名于史的暴君。他即位之后,借口高丽不肯入朝纳贡,连续三次大举讨伐高丽。他还狂妄地对朝臣说:“凭我的力量,海可以移,山可以拔,高丽算得了什么!”
隋炀帝大举进攻高丽的战争,把广大农民拖入无穷无尽的徭役和兵役的困境之中。于是,这个战争就成为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大业七年,王薄首先在长白山起义,接着在山东、河北爆发了张金称、高士达、孙安祖、窦建德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接着,又有翟让、李密和杜伏威领导的农民起义大军。
隋炀帝被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吓得坐卧不安,睡梦中常常惊叫有贼,常要几个妃子象哄小孩那样拍抚着他,才能入睡。后来隋炀帝仓惶离开东都洛阳。当他逃到江都后,知道亡国已不可避免,便愈益荒淫无度。宫中设有百余房,各居美女多人,他每日一房,轮流作主人。大业十四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攻入宫中。隋炀帝急忙换服装逃到西阁,遂被叛官马文举捕获。隋炀帝问:“我犯了什么罪?”马文举说:“你轻动干戈,游玩不息,穷奢极侈,拒绝忠言,使得男子死在战场,女弱填入沟壑,万民无业,变乱四起,你还问什么罪?”隋炀帝说:“我实在对不起百姓,至于你们,跟着我享尽荣华富贵,我没有什么对不起你们。今天的事,为首的是谁?”叛官们说:“全国同怨,何止一人。”隋炀帝要求饮毒酒自杀,叛官们不许。隋炀帝怕刀杀,只好自解巾带,让叛官勒死了。隋朝至此灭亡。
荒淫无度的元顺帝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在生活上荒淫无度。丞相脱脱死后,元顺帝命哈麻为中书左丞相。哈麻为讨好顺帝,引进番僧。这番僧无其他能耐,专会设方玩弄女色。他对顺帝说:“陛下富贵,不过百年而止。人生几何,受此秘密,大乐禅定,广采女精,即得长生不死。”于是,顺帝便从其教,广采妇女,惟淫戏是耽;甚至连皇帝的弟弟和一些宠臣,竟然当着皇帝的面,男女裸体,相与淫戏。如此皇帝,怎能有心去治理国家?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率军攻进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北逃应昌。至此,元朝灭亡。
崇祯皇帝吊死万寿山
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占领了洛阳。起义军活捉了福王朱常旬,当众列举其罪状后,立即将他处死。同年二月,张献忠攻克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明军连失二郡,丧两亲王,宣告了明朝对起义军最后一次“围剿”的失败。后来,起义军占领开封。李白成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春节,李自成正式宣布建国,改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接着,在这一年的二月,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从龙门飞渡黄河,攻克太原,然后分兵两路,从河北、山西直捣北京。为抵御起义军的进攻,思宗分遣他认为最可靠的宦官监守诸边镇及京郊的要害地方,以杜勖监宣府,杜之秩守居庸关等。三月初,起义军攻克大同,形势愈来愈危急。思宗召群臣商议对策,众臣默然。思宗叹息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说完,拂袖而去。三月十一日,起义军至宣府,监守太监杜勖投降;十五日,起义军至居庸关,杜之秩投降;十七日,起义军抵达北京城下,城外守兵溃散。三月十九日,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宫中又慌忙召集群臣问计,众大臣相对哭泣,无言以对。又过一会儿,大营兵将全部逃散,连个人影都不见了。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走头无路,迫不得已,便杀死女儿、嫔妃,跑到皇宫后面,爬上万寿山,吊死在寿皇亭旁的一棵槐树上。他在衣襟上写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等字,是为遗诏。中午,李自成头戴毡帽,身穿布衣,骑着高大的乌驳马,率领雄壮的农民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北京城。统治近三百年的明王朝至此灭亡。
[评鉴]
官逼民反
农民起义也是推翻封建王朝的一种类型。有些农民起义虽然没有最终推翻政权,但它对一代王朝权力系统起了摧毁性作用,加速了亡国的进程。
谋臣徐乐上书汉武帝论天下安危之道时说:“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所谓“土崩”指秦末那种整个社会下层的奋起;所谓“瓦解”,指汉初吴楚齐赵那种统治阶级内部势力的起事。他从治国安天下的高度出发,认为“土崩”才是最可怕的东西。但任何一个王朝也没有能够避免“土崩”之势的出现。中国的农民起义就是这种“土崩”之势,它具有突发性和群发性。秦末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奋臂为天下倡,随即八方响应。明末农民起义除了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劲旅外,其余乘时而起、竖立旗号的不下一百余家。中国农民起义规模浩大,影响巨大。东汉张角起义,内外俱起,八州齐发,旬日之间,天下响应。唐末黄巢起义历时十年,部队六十万,转战全国。中国农民起义的斗争目标明确指向君王集权和官吏。他们反抗的直接目标是国家的徭、赋税和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官员乃至皇帝的暴政。陈涉起义是“伐无道,诛暴秦,”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中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如此的频繁、猛烈和规模浩大,并且把斗争矛头直指君主集权,这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场场的农民起义呢?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也是实质性的原因来自君主集权制国家政府,它的贫民弱民的基本国策以及寄食在这个体系之中的大大小小各级权势者的胡作非为,把人民推向了绝路。王莽改制,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更大痛苦,全国有二分之一人口死亡。王莽还发动对外战争,人民再无法忍耐,到处掀起了反莽起义。隋炀帝大举进攻高丽的战争,把人民拖入无穷无尽的徭役和兵役的困境之中,于是,农民纷纷起义,真是“全国同怨,何止一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就好比是水,只要爱护、尊重、J顿应他们,只要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就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否则,脱离群众,或者欺压百姓,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甚至把他们推向绝路,民众就会起来反对你,推翻你,就有产生乱动甚至亡国的危险。
第三节 侵吞兼并
[史事]
失民心者失天下
帝纣反应灵敏,而且见多识广,不论聪明、勇力,都超过一般人。他的口才能够说得天花乱坠,把自己的错误掩饰得天衣无缝。他常拿他的能力在大臣的面前自我夸耀,也常认为他的声望高于天下;他以为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之下。他喜欢喝酒,而且过份的贪图享乐,宠幸女人,尤其喜爱妲己,妲己说什么他听什么。整日在沙丘园中游戏玩乐,池子盛满了酒,到处悬挂着肉,让男男女女脱光衣服在其中追逐嬉戏,通宵达旦地吃喝玩乐。
人民怨声载道,愤恨不已,有的诸侯便背叛了他。于是纣王就加重刑罚,还发明一种炮烙的残酷刑法,来吓阻人民。同时任命姬昌、九侯、鄂侯三人为三公。九侯有个漂亮的女人,他把她送给纣王,可是这个美女不喜欢纣王那套荒淫胡来的事,纣王一气就把她杀了,而且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跟他争论,又因言词过于激烈,不但杀了鄂侯,还把他的肉做成脯干。西伯姬昌听到了,不敢再说,只有暗自叹息。谁知被人听到密告纣王,纣王就把西伯囚禁起来。
西伯的臣子闳夭等人,知道纣王的喜好,就到处寻求美女,以及一些珍奇好玩的东西献给纣王,纣王于是赦免了西伯。西伯回到西方后,暗地里修养自己的品德,到处做好事。许多诸侯都背叛了纣王投奔到西伯族下,西伯势力天天扩大,纣王的权力也就相对地一天天丧夫。
纣王的臣子祖伊劝告纣王:“天子啊,如今人民没有不希望大王早点死亡的。他们说,‘老天为什么不给他惩罚呢?’如今你听了这些话有什么感想呢?”纣王说:“唉!我生下来岂不就有命在天吗?人民还能咒短得了我?”祖尹回去后,对人说:“纣王是没有办法再劝了。”
西伯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来到盟津,大小诸侯背叛殷朝而来跟周会盟的有八百个之多。诸侯都说;“纣王可以讨伐了!”武王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还没有完全属于我们。”于是统军回去。
纣王不但不知悔改,反而更胡为乱来。微子三番两次劝他不听,决定暂时逃走。比干说:“为人臣子,不能像王子微子一样,说走就走,就是杀头挖心,也非得据理力争不可。”于是强劝纣王。纣王生气地说:“我听说圣人心眼特别多,有七个孔。”就剖开比干的肚子,观看他的心。商纣残暴无道,伤天害理,气数已尽。于是周武王统领诸侯来讨伐商纣王。纣王出兵迎战后,逃入城内,登上鹿台,穿上他辍有珍珠宝玉的衣服,引火自焚而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鲁僖公十三年冬天,晋国发生严重饥荒,因此就派人到秦国购买粮食,秦穆公对秦大夫子桑说:“贤卿认为要不要卖粮食给晋国呢?”子桑回答说:“如果贤君对晋国施以厚恩而得以厚报,那我秦国对晋国还想要求什么呢?假如贤君对晋国施以厚恩而得不到晋国的厚报,那晋国人民必然是已经离心离德。晋国的人民既然人心背向,那时我秦国发兵去攻打晋国,晋侯在丧失人民支持的情况下,必然一战而败。”
接着秦穆公又问秦大夫百里奚:“贤卿认为要不要卖粮食给晋国呢?”百里奚回答说:“天然灾害在所难免,每一个国家都有发生的可能,救助灾害体恤邻邦,这是合乎国际道义的仁慈行为,讲求道义的人,必然能有鸿福降临。”
那时晋国丕郑的儿子丕豹正在秦国,他为了替父亲丕郑复仇,不但阻挠秦国卖粮给晋国,而且请求秦穆公乘机发兵攻打晋国,可是秦穆公却说;“晋国的君王虽然不行德政,然而晋国人民又有什么罪呢?”因此秦国仍然把粮食运到晋国,从秦国京都雍城到晋国京都绛城之间,一路上运粮食的舟车络绎不绝,因此人们把这次运粮称为“泛舟之役”。
同年冬天,秦国境内发生大饥荒,秦国于是派使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但是晋国却拒绝了秦的请求。这时晋大夫庆郑说:“辜负了别人的恩德,就是不亲善行为,有幸灾乐祸的心理就是不仁,舍不得用财物救济别人是一种不祥之兆,使邻国发生怨言就是不义的行为,这四种立国的基本道德如果都丧失,又怎么能够维护自己国家的生存呢?背弃了信义,得罪了邻国,一旦我们发生了什么灾祸,又有哪个国家来帮助我们呢?如果不守信义就会发生意外灾祸,如果丧失外援就会灭亡,所有这些都是出于事理的必然结果。”庆郑又说:“背弃了人家施舍的恩德,反而报答人家幸灾乐祸的心理,就连一般老百姓也不会这样作。就连亲近的人都要仇视你,何况有仇的敌人呢?”
可是晋侯始终不肯采纳庆郑的意见,因此庆郑走出去就说:“贤君早晚有一天会后悔的。”
次年,晋侯被秦所捕。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赵王迁登位,朝政操纵在宠臣郭开手中。郭开嫉贤妒能,压制人才,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赵国的战斗力。老将廉颇曾为赵国屡立战功,后因被乐乘取代而不服,逃到魏国。但廉颇在魏国久不被重用,很想归赵,赵王也想起用廉颇,便派使者到魏国探视廉颇身体状况。廉颇在赵王使者面前“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廉颇以饭量大来表示他虽老犹壮,率兵作战没有问题。但是,郭开贿赂使者向赵王谎报情况说:廉颇虽能吃饭,但坐一会儿就要大便三次。赵王真的认为廉颇老而无用了,终于没有将他召回。后来廉颇被楚国接去,客死于楚。
弓箭射天,长鞭扑地
宋国京都睢阳城墙拐角处麻雀巢里,发现一只刚孵出来的雏鹰,对这项异象,由巫师下卦,推断吉凶,说:“小麻雀竟然生下了大苍鹰,乃反弱为强,成为霸主之兆。”宋国王康王宋偃,大为兴奋,挥军出击,把滕国灭掉,并顺道攻打薛国。然后四面扬威:向东进攻齐国,夺取五个城市。向南进攻楚国,夺取土地三百平方里。向西击败魏国。一连串惊人的军事胜利,使他提高了称霸天下的自信。为了加速建立霸权,他用弓箭射天,长鞭扑地,表示敢向天地神祗挑战。在皇宫中长夜饮酒,房子里侍从人员喊“万岁”,大厅中官员们随口响应,宫门外的人群,也同声高呼。于是,全城一片“万岁”之声。各国惊愕之余,称之为“桀”,形容它已变成一个暴虐的国家。齐湣王田地发动攻击,宋国军民溃散,京都陷落。宋偃逃奔魏国,死在温城。
乐不思蜀
炎兴元年五月,魏司马昭派大军分三路攻蜀。这年冬天,魏军邓艾的军队从阴平南下,偷偷越过七百里没有人烟的间道,进入成都平原。蜀国在魏军突然袭击之下,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后主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多人,按古代国君投降的仪式,反绑着双手,让人抬着棺材,到邓艾军前投降。刘禅被俘虏到魏都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公。刘禅到司马昭府上表示感谢。有一次,司马昭请刘禅一起宴饮,还特意为他演出蜀国的音乐和舞蹈。这时,连随去的左右听了都为之默然落泪,可刘禅却感到无比快活。事后晋王问他:“你不想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这儿的生活很好,我干嘛要想念蜀地呢?”
孙皓自缚而降
三国吴亡国皇帝孙皓即位后,不但骄淫不道,沉缅酒色,而且是三国时期突出的暴君。丞相和左将军立其为帝,非常后悔,便屡屡进谏。孙皓不但不听,反而将二人杀死,并累及全家。孙皓居武昌时,大兴土木。为建昭明宫,他令文武百官上山督伐木材。他还令镇东将军陆抗兵屯江口,以攻襄阳。陆抗上书指出,曹魏没有伐吴的迹象,劝吴王修德慎罚,以安顿内部秩序,不要以打仗为事。孙皓看了,大怒,削掉陆抗兵权,降为司马。从此,群臣都不敢再提意见。孙皓到处电兵,上下无不怒恨。丞相万或,大司农楼玄等人见孙皓无道,直言苦劝,也全部被杀。孙皓同群臣饮酒时,不分酒量大小,都要以七升为限,喝不下去的就硬灌。如侍中韦昭的酒量不过二升,暗中以茶当酒。孙皓嫌他不多饮,就把他下狱,尔后杀掉。又如常侍王蕃平时不“承颜顺者”,在一次酒会中,“沉醉顿伏”,孙皓说他是假醉,就在殿上把他杀死。孙皓又设置黄停郎十人为纠弹官,罢宴后各奏过失,对有犯者,则剥其面凿其眼。由于孙皓如此荒暴昏庸,造成群臣恐惧上下离心,再没有人肯为他出力。
晋王朝派军队进攻东吴,当大将王浚的巴蜀舰队经过三山时,晋王朝安东将军王浑派人带着信件,邀请王浚暂停前进,前来大营举行军事会议。当时舰队乘风破浪,鼓帆前进,势如万马奔腾,直指建业,王浚回答说:“风大水急,无法抛锚。”当天,王浚部队八万人,两船相并,前后衔接一百余里,战鼓擂动,士卒呐喊,攻入石头城。孙皓脱光上身,双手绑在背后,抬着棺木,到王浚的部队投降,王浚命人解开他的捆绑,焚烧棺木,收取东吴帝国的地图和户籍簿册,共计有四州四十三郡;人民五十二万三千户,士兵二十三万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后主是南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一个最荒淫、最腐败的皇帝。他日日迷歌倾舞,夜夜贪酒恋色,选一千多美女演唱。君臣酣歌,通宵达旦。大臣傅縡不顾被下狱的危险,仍给皇帝上书,劝后主改过。他说:“陛下酒色过度,任用小人,把忠臣当仇敌,视百姓如野草。宫中妾婢穿着拖地长裙,厩里马匹饱得连豆粟都不想吃。老百姓呢?流离失所,尸体被抛在荒野上。天怒民怨,我看陈朝快要完了!”后主看了大怒。派人告诉傅縡说:“你想改过吗?能改过,我免你的罪。”傅縡从容地回答:“我的心同我面貌一样,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那末,我的心也可以改。”后主听了非常气愤,就派宦官李善庆把他杀了。
贞明元年八月,隋文帝灭掉梁国之后,发兵五十一万,以杨广为统帅,准备渡江伐陈。消息传到陈朝,后主却说:“从前北齐三度来攻,北周两次来犯,都大败而逃。这次隋兵来攻,也一定是自来送死。”宠臣们则随声附和:“隋兵决不能渡过长江。”当隋军已经兵临城下时,后主还在饮酒取乐。守江将官多次告急求救,后主不但一概不理,反而自作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供嫔妃们恣意演唱。
贞明三年一月,隋军大举南下,渡江攻下建康,陈后主仓惶跳入后宫枯井躲藏。隋军欲往井中掷石头,后主等人讨饶,做了俘虏,陈朝灭亡。
南宋沦亡
北宋曾采取“以夷治夷”的策略,联金灭辽,结果招致了中原沦丧;南宋也不顾“唇亡齿寒”的警告,联蒙灭金,结果是驱狼引虎。金朝刚刚灭亡,蒙古就向南宋进攻了。
南宋末,贾以道任相,这是个专横而又昏聩的典型。他卖官鬻爵,贪污腐化,宁可同爱妾在别墅里蹲在地上斗蟋蟀,也懒得去处理军国大事。他带兵在湖北增援,却不敢同蒙军作战,反派了人到忽必烈军中去求和,答应每年给蒙古军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并划长江为界。这时,恰好蒙哥可汗在四川攻打钓鱼城时,中矢后病死,忽必烈要回去争夺汗位,便答应和议,退兵了。贾似道隐瞒了他所签定的卖国条约,却反而向宋理宗报告说:“我们打了个大胜仗,你看蒙古兵不是已经被我们打退了吗?”
理宗被蒙在鼓里,贾似道卖国反而受到了加官进爵的奖赏。忽必烈即了帝位,派人来要银绢。贾似道恐求和的事败露,竟把使者扣留起来,可并不作任何防守的准备。忽必烈发兵南下,包围了襄阳,襄阳军民苦苦地守了六年,告急文书上了无数次,贾似道却置若罔闻,坐视不救。
元军终于攻破襄阳城,然后顺江而下,直逼临安。
贾似道后来被杀了,但临安也失守了,恭帝当了俘虏,南宋名,存实亡。
陆秀夫抱小皇帝投海
元军压境,横扫江南,南宋王朝摇摇欲坠,幸赖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忠臣护保小皇帝赵星逃亡海上,暂居崖山。
元将李恒一路追杀,与宋军隔海相望。一天大雾弥漫,李恒乘早潮到来之际,下令出海攻击,张世杰、张弘范率领水军迎击,无奈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陆秀夫想保护小皇帝逃跑,但是仓促之间,难以起锚。眼看元军包围上来,陆秀夫悲怆泪下,自觉难以逃脱,便对自己的妻子说道:“大势已去,我们为国尽忠。留千古英名,只好一死了。”说完便先要他的妻子跳海自尽,然后对小皇帝说:“国事已经至此,我们已无力挽回残局,陛下应当为国而死,绝不能象先帝那样被敌俘虏,受尽污辱。”于是便抱着小皇帝投水自尽。望族、后宫和随从大臣也一个个地跳海了。从此南宋灭亡。
一天皇帝
金哀宗完颜守绪被蒙古军围困在蔡州,三个月后,城中粮尽,哀宗及其将士靠杀马充饥,城中居民用人畜骨和草泥充饥。第二年,蒙军在西城凿通五门,整军入城。由于金将完颜德仲督军巷战,直到傍晚,蒙军暂退。哀宗看到蔡州已守不住,金朝无望,便于夜间召集百官,决定传位于当时任东面元帅的完颜承麟。但完颜承麟哭拜不敢接受。哀宗劝告说:“朕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矫捷,万一得脱,国祚不绝。”完颜承麟无奈,只好答应即位,史称金末帝,年号“盛昌”。
金末帝即位后,随即带兵迎敌。此时,南宋军队已攻入蔡州南门,树起宋朝旗帜。接着,城西也为蒙军所破。哀宗见金朝大势已去,无法挽救,也不愿被俘,就在轩中自缢而死。末帝闻之大哭;哭声末毕,城溃,末帝战死于乱军之中,金朝至此灭亡。金末帝从即位到战死于乱军,不满一天时间。
李睨投降被杀
夏末主李睍是在夏亡旦夕中即位的。面对蒙军的长驱直入,夏朝军民却展开了抗蒙救亡的激烈战斗。
夏帝李睍派老将嵬名令公率夏兵迎战,遭到惨败。据波斯拉斯德《集史》记载说:“当时两军对战的热烈,是蒙军作战史上少见的。西夏将士英勇抵抗,最后牺牲惨重。”“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灵州终于被蒙军强占。宝义二年春,夏帝李睍被围在中兴府,外援断绝。右丞相高良惠激励将士,日夜守防,积劳成疾。左僚劝他自爱,高良惠慨叹地说:“我深受国恩,不能消除祸乱,敌人深入到如此地步,我活着有什么用?”高良惠继续指挥战斗,不久病死。夏朝失掉丞相,处境更加困难。同年闰五月,成吉思汗从隆德州到六盘山避暑,派遣使者察罕去中兴府劝李睍投降,被李睍拒绝。结果中兴府被围,城中粮尽草绝,军民饥病而死众多;六月,又发生地震,城内房倒屋塌,宫室俱毁,帝睍看到确已走投无路,只好向蒙古投降,后被蒙军杀死,夏朝至此灭亡。
[评鉴]
外患始于内忧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范文子不同意和楚国交战,他说:“假如偏得外患,国家还可以得救;倘若祸从内发,那才是个灾难。”历史也已证明,国家之所以被侵吞兼并,是因为国家内部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经济的崩溃。
赵国赵王迁登位后,朝政操纵在宠臣郭开手中,由于他的嫉贤妒能,压制人才,国力削弱,终被秦国所兼并。三国刘禅宠宦官,政事乖张,人心涣散,东吴孙皓昏暴骄盈,残虐官民,朝野失望,所以魏晋伐蜀代吴,都能获致迅速的成功。南朝陈后主日夜歌曲酒色,当隋军已经兵临城下时,后主还在饮酒取乐。明朝英宋以后,皇帝多幼弱昏庸,宦官当权,祸害流毒天下,中枢腐败,地方糜烂,加以连年大旱,满州乘虚入侵,明朝灭亡。
这一切,都正如杜牧所云:“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镒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因此,要抵制外来侵略,消除外患,就必须用贤人,远小人,安抚民众,顺应民心,消除内忧,治理好国家。否则,远君子,近小人,是非颠倒,政治腐败,风气败坏,官吏欺压百姓,人民怨声载道,统治者连内部都顾不过来,那里还有力量抵制外来侵略呢。自身强大,受人敬畏,自身弱小,受人欺负,虽然不合道义,但却古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