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部著作,我没有象许多人在叙述他们的主题并加以润饰时惯常那样使用铿锵的章句、夸张而瑰丽的语言、在外表上炫人耳目的东西或者装饰品。因为我希望我的著作如果不赢得称誉则已,否则只应是由于其内容新颖和主题的重要性而受到欢迎。
我想,一个身居卑位的人,敢于探讨和指点君主的政务,不应当被看作僭妄,因为正如那些绘风景画的人们,为了考察山峦和高地的性质便厕身于草原,而为了考察平原便高踞山顶一样,同理,深深地认识人民的性质的人应该是君主,而深深地认识君主的性质的人应属于人民。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古人认为,生存和灭亡,互相交替,治理和战乱,互相循环,是天地运行的最高法则。中国的封建王朝兴衰更替如此,而今世界,也是治乱互相循环。耳闻中外动荡,目睹历史兴亡,有许多仿佛是历史的巧合,其实乃运行之规律。同时,我们也发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大众消灭蒋家王朝,取得天下之秘诀。他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革命理论的指南;他从《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中吸取文韬武略,作为创业治国之借鉴。正如李瑞环同志说的:“早在几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号召我们在学习马列主义、了解中国现状的同时,要学习、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文化。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利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辉典范。”于是,我读史兴趣油然而生,在工作之余,涉猎史书。
然而,中国历史悠久,史书浩繁,难以尽读,尤其是每当政务繁忙,倍感力不从心,正欲偷懒之时,三国吕蒙读史的动人史实浮在脑海,坚定了我读史的信心,尽管案牍劳形,每天尚能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我虽然生性愚昧而且鲁莽,才疏学浅,所做的事,都在别人之下,但是唯独对于历史,心有所爱,嗜好不倦。然而回过头去看看,发觉读后即忘,收获不大。因此,我就把最有启发性的事件摘译下来;同时也体会到史籍如山,专业者有专门时间,尚读不完,何况从事公务、生产、教学者,工作尚来不及,系统读史更有困难。为此,我萌发一个念头,以国家兴盛与衰亡为一个横断面,把史事按照内容性质分类,辅以“评鉴”。这样,可以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历代的兴衰有所了解,并从中得到一些借鉴。于是,立即动笔,工余饭后边读边写,竭精殚虑,1991年上半年初稿基本完成。
书稿共有四十多万字,为了使书稿短小易读,内容更加集中,主题更加突出,就把它分成《千古兴亡》和《千古精英》两编,承蒙深圳特区海天出版社大力帮助和支持,赐名《中国历代兴亡鉴》和《中国历代贤能录》,一并给予出版。两书的结构基本相同,它们都以史事为主干,按内容分类,每章开头有“综述”,每节后边有“评鉴”。《中国历代兴亡鉴》分上部“兴盛”,下部“衰亡”,共四章:开国篇;治国篇;祸国篇;亡国篇。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想,不管是高层领导人,还是基层干部,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的,不管是中老年,还是青少年,各自都可以从鉴古中得到启迪和教育。中国的古典《三国演义》和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不是在日本企业界和海湾战争中奉为至宝吗!综观历史,针对当今动荡世界,浓缩全书精华,尤其以下几点对今天特别有借鉴作用。
兴衰治乱的原因问题。由于兴盛与衰亡,大乱与大治反复在历史上出现,人们纷纷探就其原因。如何开国呢?历史上政权的转移,只有两种方法,一是篡夺,二是革命。篡夺都是大臣控制实权,架空皇帝,时机一旦成熟就逼迫其让位。革命,主要指农民起义等用武力推翻皇帝。它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顺应时势;另一方面,开国创业靠武功,武功靠谋略,谋略靠人才。如何治国呢?首先要有正确的治国之道;其次君王要励精图治;第三要任贤爱民;第四要赏罚分明等。国家为什么会出现动乱?清朝戴震指出:“乱之本鲜不成于上”,清朝唐甄认为,天下难治的原因“非民也,官也。”因此说,君王昏庸残暴,大臣奸奸佞专横,是把国家推向动乱深渊,造成祸国殃民结果的根源。亡国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权臣篡位;二是民变亡国;三是它国兼并。
创业和守成问题。创业和守成谁难,李世民说,创业最难已经过去,守成却要谨慎地来对待。历史也证明,创业靠武功,守成靠文治。在马背上能取得天下,但在马背上却不能治天下。
宽和严的问题。关于治国之道,历史上有三种观点,其一是“仁政”;其二是“法治”;其三是“无为之道”。孔子认为,宽严互相补充,政治便会调和。西汉文景两朝的政治,史家传为美谈,乃是以法家的政制,儒者的存心,加上黄老之术,灵活运用而获致的。
官与民问题。《礼记》中记载:“政者,正也。君为政,则百姓从政矣。”只有自身做得正,百姓才会追随你。韩非认为:“圣人治吏不治民”。君王要把官吏治理好,然而由官吏去治理百姓。古人认为,天下不是那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要以民为天,天下为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内忧与外患问题。固然有许多王朝最终灭亡是由于它国兼并,但外患始于内忧,根源还是国内君主昏庸,奸佞乱政,政治腐败,国力削弱,无力抗敌所造成的。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得到胡一华、宋明达、郑兵、江利勇、舒鸣、张忠益、倪青平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得到海天出版社杨仁山、王素梅、朱蓉同志的热情扶持和精心编辑,谨在这里致以深深的谢意。在编写中曾参考并吸收了前人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一并致谢,恕不一一注明。由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疏漏和谬误在所难免,热情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钭革非1993年6月于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