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人间词话全集鉴赏
  4. 人间词话·手稿本·捌柒
设置

人间词话·手稿本·捌柒(1 / 1)


原文

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②、叔夏、公谨③诸公之上。亦如明初诚意伯④词,非季迪⑤、孟载⑥诸人所敢望也。

注解

文文山: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宝祐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文天祥的后期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②圣与:蒋捷,字圣与,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

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对清初的阳羡词派颇有影响。

③叔夏、公谨:指张炎、周密。

④诚意伯: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封诚意伯。他诗文兼长,散文“气昌而奇”,以揭露性的寓言故事和杂文较有影响,诗风质朴雄健,“沉郁顿挫,自成一家”。

⑤季迪: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他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⑥孟载:杨基(1326—1378),字孟载,号眉庵,先世为蜀嘉州(今四川乐山)人,“吴中四杰”之一。

译文

文天祥的词风骨非常之高,也有境界。远在蒋捷、张炎、周密等人之上。就如同明初刘基的词,绝非高启、杨基等人所可比一样。

赏析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

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文天祥改字宋瑞。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至元十九年(1282年),忽必烈大汗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更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的词,国虽亡而正气犹存,身将死而雄心不灭,没有丝毫委靡之色,确乎是南宋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的嗣响,为南宋词谱写了高唱入云的尾声,至今读来仍让人敬叹。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1360年(至正二十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展现了一个兵法家的才能。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1370年(明洪武三年),为嘉勉刘基的功荣,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本想封刘基为丞相,但刘基一再推脱,只好作罢。朱元璋授命为他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

1375年(洪武八年)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