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②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④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注解
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五,全诗如下: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②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三,全诗如下: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③出自陶潜的《饮酒》之五,全诗见《人间词话·手稿本·叁叁》注解。
④出自北朝民歌《敕勒歌》,全诗如下:
敕勒川,阴川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写到这样子,才是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写到这样子,才是不隔。
赏析
王国维在这条中所列的古诗,无论写景还是写情,采用的都是直抒胸臆的表现方式。那么,是否可以由此认定王国维所谓的“隔”与“不隔”,区别就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呢?当然不行,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含蓄委婉地表达,都可以成为好的表现方式,都可以不失其“真”。
这里举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百”等句,主要是说明作者把心里的真实感情表达出来,一点不掩饰。前四句说人生短促,还不如及时行乐。后四句说求仙虚幻,还不如饮酒和讲究衣着。王国维认为这些话是很可鄙的,一般人是不肯说的,作者敢于不加掩饰地说出来,所以说不隔。王国维同过去的很多文人一样,认为像《古诗十九首》那样能够把真情写出来就是好诗。
对于隔与不隔还有两个问题:一,是不是用了典就是隔,就是不真切?二,是不是不用典就是不隔?
《人间词话》里还有一段话:“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里面只有“小玉”“双成”用典;吴伟业写了很多叙事诗,其中的《圆圆曲》写陈圆圆的故事,是继承《长恨歌》的写法的,里面却用了大量典故,也就是《长恨歌》不隔而梅村歌行隔,所以说梅村歌行不如《长恨歌》。从这些作品来看,王国维虽然只着眼在用典上,但他这样讲还是有理由的,不过这并不是说,用了典就是隔,就是不真切。
用典有两种:一种是隔的,一种是不隔的。如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两个典故,不懂典故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是隔。懂得了这两个典故,知道一个说庄周梦里变成蝴蝶,一个说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悲啼的杜鹃鸟,但还是弄不清它是什么意思,这又是一种隔。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用《左传》中齐景公模仿牛给他的孩子牵着的故事,可是我们即使不知道这个典故,并不妨碍我们了解这句诗的含义,这样用典入化,即是用典而不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