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宋直方《蝶恋花》②:“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谭复堂《蝶恋花》③:“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可谓寄兴深微。
注解
宋直方:宋徵舆(1618—1667),字直方,一字辕文,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云间三子”之一。
②宋徵舆《蝶恋花》全词如下: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著。
③谭献《蝶恋花》全词如下:
帐里迷离香似雾,不烬炉灰,酒醒闻馀语。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
莲子青青心独苦,一唱将离,日日风兼雨。豆蔻香残杨柳暮,当时人面无寻处。
译文
宋徵舆《蝶恋花》中的“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谭献《蝶恋花》中的“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这两句词可以说是寄兴深微。
赏析
之所以说这两句词“寄兴深微”,观此二人之际遇可知一二。
宋徵舆乃明末遗民,虽于顺治四年中进士,入仕于清廷,但其在思想和感情上依然倾向于明朝。反映到词作上,所谓“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春日旧衫著。”抛却新衣而去找旧时衣物,其寓意不可谓不深。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少孤。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又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知县。后去官归隐,锐意著述。晚年受张之洞邀请,主讲经心书院,年余辞归。骈文师法六朝,尤工词,家藏前人词曲甚富。
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谭廷献传》)。
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吴怀珍《复堂诗叙》)。但以词与词论的成就最突出。
谭献的论词主张,本于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较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论,更趋具体。他称赞常州派兴,“而比兴渐盛”(《复堂日记》),极力推尊词体。他认为,词“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复堂词录序》),不应当视为“小道”;强调词要有“寄托”,自谓早年读词,即“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同前)。他选清人词为《箧中词》今集六卷,续集四卷,“以比兴为本,庶几大廓门庭,高其墙宇”(《复堂日记》),并详著其流别;又曾评点周济《词辨》,皆意在阐发自己的论词主张,影响甚大。叶恭绰说他“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广箧中词》)。
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如《青门引》(人去阑干静)、《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以及《临江仙·和子珍》、《一萼红·吴山》等阕,有比较鲜明的形象,凄惋沉郁,是谭词中的佳作。 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今人陈乃乾编《清名家词》,全部辑录。他的词论,散见于文集、日记、《箧中词》及所评周济《词辨》中,由门人徐珂辑为《复堂词话》。
谭献同王国维一样生活在清末风雨飘摇之际。他作词本就强调“寄托”,因此自家词作别有深意也不奇怪。“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正寓意着一种忠贞不二的态度。而身处清末的老王,对此也应该是感同身受,故能拈出此两句以抒发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