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保绪济《词辨》云:“玉田,近人所最尊奉,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揽放船,无开阔手段。”又云:“叔夏②所以不及前人处,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换意。”“近人喜学玉田,亦为修饰字句易,换意难。”③
注解
周保绪济: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今江苏宜兴)人,清朝词人及词论家。1805年(清嘉庆十年)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为学重经世济用,好读史及兵书将略,著有《晋略》八十卷,自负有济世伟略而不能用。更寄情于艺事,推衍张惠言词学,谭精研思,持论精审,为常州派重要的词论家。著有《味隽斋词》和《止庵词》各一卷,《词辨》十卷,《介存斋论词杂著》一卷,辑有《宋四家词选》。另有论词调之作,以婉、涩、高、平四品分目,已散佚。《清史稿》卷四六八有传。
②叔夏:指张炎,字叔夏。见《人间词话·手稿本·拾肆》注解。
③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的原文为:“玉田,近人所最尊奉,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揽放船,无开阔手段;然其清绝处,自不易到。”“叔夏所以不及前人处,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换意,若其用意家者,即字字珠辉玉映,不可指摘。近人喜学玉田,亦为修饰字句易,换意难。”
译文
周济在《词辨》中说:张炎是近人最尊奉的词家,他的才华造诣并不亚于其他词人,但总觉得是积谷作米、把揽放船,没有挥洒自如的开阔手段。又说:张炎之所以有不如前人的地方,是因为他只在字句上下工夫,不肯创新意境。近人喜欢学习张炎的词,也是因为修饰字句容易,创造意境困难。
赏析
张炎出身世家,曾在贵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他怀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几乎日日花前为醉,号呼挥写,以至于后人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是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一般选宋词的书,选到最后,就得选张炎,讲到最后,也得讲张炎。
可以说,在宋词这支柔丽的长曲中,张炎的词,是最后的一个音节,是最后的一声歌唱。由于他的词寄托了乡国衰亡之痛,备极苍凉,所以也可以说,他的声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时代之声。
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但由于他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见。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词论家,他写的《词源》,在词的形式研上,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启迪。在论述乐律部分,书中保存了有关乐词的丰富资料,是一部有权威性的理论专著。他的创作主张,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有许多经验之谈,至今尚可参考,但其观点带有门户之见,难免有偏颇之处。此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分。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阳台》、《月下笛》、《解连环》、《甘州》等。
张炎的词对清初浙西词派的影响极大,浙西词派的开创者朱彝尊就曾自述说:“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张炎的词继承了姜派词人艺术精湛的特点,着重于对音律、字句的精雕细琢,在内容上,宋亡前以高雅的摹写风月为主,入元后则转为抒写凄楚的亡国之痛。张炎虽然才情诣力不比宋代诸名家差,但只愿意在字句上下工夫而不能创造新意境,因而词作意境狭小,不够开阔。清代之人放弃众多其他优秀的宋词名家,却以他为学习的对象,就是因为于字面下工夫容易,而于意境下工夫却甚难。前人诗词中的意境也是临摹不来的。只有从自己心底发出的声音,才会具有真正的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