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察之争
京察是明代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6年举行一次,称职者予以奖励或晋升,不称职者予以处罚或斥退。因此,京察就成为东林党与反东林各党进行权力之争的焦点。
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京察中,东林党人初露头角。顾宪成支持左都御史辛自修;顾允成、彭遵古、诸寿贤支持南京右都御史海瑞。由于辛自修、海瑞都希望借京察的机会澄清吏治,所以受到了顾氏兄弟等人的尊敬。但这次京察却由于大学士申时行的阻挠,最后失败。顾宪成被降3级调外任,顾允成被夺冠带。他们虽然受到权臣的压抑,但却为以后东林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京察之争更为激烈。这次京察由东林党人吏部尚书孙鑨和考功司郎中赵南星主持,时任考功司主事的顾宪成也参预其事。根据明朝的制度,考核官吏是吏部和都察院的职责。但明中叶以后,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孙鑨、赵南星、顾宪成等人试图带个好头,因此孙鑨罢黜了自己的外甥,赵南星斥退了亲家。一时间,贪官污吏几乎被贬斥殆尽,时人还称赵南星为“铁面”。但这触犯了王锡爵等权臣的利益,赵南星以“抑扬大过”被贬三级,孙鑨被夺俸。朝中有正义感的官吏,如于孔兼、顾允成、薛敷教等东林党人纷纷上疏申救,但最后赵南星仍被革职为民,为赵南星申冤鸣不平的官吏也被一一贬斥。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京察,东林党人再次得以主持,由一贯办事严正的吏部侍郎杨时乔全权负责。杨时乔不讲情面,在京察中提出要处分的人中,不少是沈一贯的私党,沈一贯见事情不妙,慌忙密言蒙蔽神宗,将处分意见长期不下发。如此将近半年,主事刘元珍、庞时雍,御史朱吾弼等东林党人上疏力争,结果杨时乔反被严旨斥责,刘元珍等人被除名。不过,由于东林党人一再弹劾沈一贯结党营私,沈一贯也被迫于次年下台。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京察中北察的主计人是东林党人——吏部尚书孙丕扬。被察的主要对象,一是被沈一贯包庇下来的贪官污吏,二是其他各党的骨干,如汤宾尹、顾天峻等。东林党人在北察中以暂时的胜利告终,但不久即遭到浙、齐、楚等党人的反攻,孙丕扬被迫辞职。东林党人在南察中更是大败而回。南察的主计人是吏部右侍郎史继偕,此人是齐、楚、浙党的党羽,东林党人俱被排斥。
终万历一朝,东林党人大部分时间都未能真正掌握朝政,因此在京察之争中基本上处于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