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本之争
明神宗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而神宗因为非常宠爱郑贵妃,便想立她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可众多大臣不同意,认为太子理应是长子朱常洛。于是,朝廷上围绕立谁当太子,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
按照封建礼制,皇位的继承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朱常洛被立为太子是合乎规矩的。然而,朱常洛的生母是一个宫女,出身微贱,而郑贵妃仗着神宗的宠爱,千方百计地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争斗不断。
围绕立太子而展开的这场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两派。一派以东林党人为主体,坚定地主张立朱常洛为太子;另一派则会合了郑贵妃家族以及一些朝臣,主张延缓立储,等候时机,拥立朱常洵。东林党人之所以支持朱常洛,一方面是因为要遵循礼教,更重要的是,东林党人大多数只是一些中小官吏,许多人还处居林野,他们在政治上迫切需要一个坚强的靠山,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神宗见状,便以种种借口敷衍拖延。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神宗封皇长子常洛、皇三子常洵、皇五子常浩为王,待以后再择其善者立为太子。
“三王并封”的目的,是使朱常洵有被立为太子的机会。此旨一出,群臣哗然,礼部主事顾宪成、礼部郎中于孔兼等东林党人纷纷上疏反对。由于朝臣们的反响之强烈大大出乎神宗的预料,因而他不得不收回了“三王并封”的成命,但也把立太子一事束之高阁。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朝臣们力争了15年之后,神宗皇帝无计可施,年届20的朱常洛终于被立为太子。同时,朱常洵被封为福王。虽然东宫已定,但国本之争却仍未结束。
朱常洵迟迟不去封国,太子属官也不完备,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仍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