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画“四大家”
在明代画坛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为“四大家”。他们大体活动于明中叶,以苏州地区为中心,其画风曾左右一时,成为当时画坛的中心力量与典型代表。他们的画派被称为“吴门画派”。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山水、人物、花卉、鱼禽皆超妙。早年刻苦追摹传统,对董源、巨然、李成和“元四家”皆有心印。因此有人形容其画风是从“上下千载,纵横百辈”中来。沈周作图高山巨壑,气势雄强。另外沈周也有大量的记游山水作品。其生平好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每到一处必写景作画,并赋诗纪事,因此这类作品极富美感和抒情性。沈周常作花卉、禽鸟作品,对景写生,很有生活情趣。晚年作品笔墨舒展随意,名望很高,再加上他一生不曾为官,故许多人对他十分倾慕,求画者挤破家门,他们所乘的船也堵塞了河港。拜沈周为师者很多,以文徵明、唐寅最为知名。其流风弥漫,蔚然成派,故一般以沈周为“吴派”的开创者。
文徵明(1470~1559年),名璧,号衡山,是“吴派”的中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仕宦之家,早年工诗文、书画,师事吴宽、李应祯、沈周。中年后以岁贡生荐吏部考试,授翰林院待诏,4年后辞归故里,以诗文书画自娱。他的诗、书、画皆超妙,其山水画初以郭熙、李唐、王蒙、赵孟頫为追摹对象,并参以沈周作风。早年画风细致精密,以青绿山水为多,有秀逸之气。中年后则行笔渐放,重山水气势,丘壑布陈,以水墨见长。晚年精细兼备。
文徵明山水题材以表现江南实景为多,再现了苏州一带的秀丽湖山,也有描绘劳动生活的作品。还有一些临仿古人之作,造型笔墨力追前人,但仍能表现出真切的感情。除山水外,文徵明兼擅花卉、人物。常作意笔兰、竹,也作菊、水仙。画史云:“以风意写兰,以雨意写竹。”画兰最著名,秀丽婉润,有“文兰”之誉。文徵明绘画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湘君湘夫人图》、《林榭煎茶图》、《惠山茶会图》、《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真赏斋图》、《溪桥策杖图》、《古木疏篁图》、《春深高树图》等传世,书法有墨迹《上吴愈尺牍》、《真赏斋铭并序》、《南窗记》、《诗稿五种》册、《西苑诗》等传世。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小聪明绝殊,学习刻苦。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一,次年因“鬻题受贿”案牵连。经过这次打击,唐寅放浪形骸,遍游江南湖海之胜,宣泄失意的苦闷,并且更寄情于书画,开始了他后半生的诗文书画创作活动。
唐寅早年师法周臣,继承了李成、范宽和“南宋四大家”的传统,对元代赵孟頫、黄公望、王蒙的画法皆有心印。唐寅的绘画作品取材广泛,形式技法充满变化。他不仅擅长山水人物,写意花鸟也颇具特色。更值得推崇的是唐寅在作品意境的创造上极富诗意。晚年的作品,不少表现社会生活,很有趣味。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工匠出身。少年时师从周臣学画,继承了南宋马、夏传统。16岁时,结交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文人画家,对其提高文艺修养和画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还曾在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遍观项氏所藏历代书法名画,并加以临摹,潜心钻研,终成一代名家。
仇英擅人物、山水、走兽、界画,亦精于临摹,技艺精湛。其山水师法赵伯驹、赵伯骕,作青绿山水,山石勾勒,皴染细密,色彩浓丽明雅,境界宏大繁复。人物画分细、粗两种面貌,前者取法唐宋,线条流畅、圆劲、细秀,造型准确,色彩清艳而具文雅之致;后者师承马远、杜堇、吴伟,笔法劲健,造型简洁,画风豪放洒脱。
仇英以画工身份步入画坛,经过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其画既有职业画家技艺精湛,造型准确的长处,又具文人画家的清逸秀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的作品有《桃源仙境图》、《剑阁图》、《莲溪渔隐图》、《摹萧照中兴瑞应图》、《人物故事图》、《秋原猎骑图》、《右军书扇图》、《柳下眠琴图》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