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方腊起义
宋徽宗宣和年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以宋江和方腊的起义最为声势浩大。
梁山位于今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郓城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3.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97.9米。唐朝末年以后,黄河多次决口,到北宋末年时,梁山下形成了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湖中有许多天然小岛,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形势险要。当时许多破产的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通缉的逃犯都藏匿到这里,以打鱼为生。
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设立“西城括田所”。“西城括田所”将梁山泊收为“公有”,规定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按船只大小征收重税。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被迫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抗租抗税,狙杀官兵。
宣和元年(1119年),以宋江等36人为首的起义军占据梁山泊率众起义。据史料记载,宋江起义军的36名头领,具体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李逵、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灼、李俊、花荣、关胜、秦明、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和武松,起义军约万人左右。不久宋江率领起义军离开梁山泊,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所在青州,今山东益都),转战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之间,攻陷了十余座城池,杀死贪官污吏,开仓放粮,日益壮大,宋军闻风丧胆。宋徽宗曾招安起义军,但被宋江拒绝。宋将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避敌锋锐,率军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攻克淮阳军(今江苏睢宁)。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今江苏沭阳)乘船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敢死队埋伏在海州城郊,然后派少数兵力向起义军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起义军登陆后,陷入重重包围,张叔夜又派兵烧了起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损失惨重,退路又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只好率众投降,接受招安。后来宋江等人又充当了宋朝的马前卒,参与镇压了方腊起义。
宋徽宗为了供自己享乐,令朱在苏州设立“苏杭应奉局”,扰民尤甚。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及其附近地区盛产竹、木、漆、茶等经济作物,应奉局每年从这里掠夺走成千上万斤的漆和其他大量的竹木花石。人民的生活陷入绝境,怨声载道。
青溪人方腊,雇工出身,他利用当地秘密流行的摩尼教来组织群众。摩尼教源于波斯,该教的教义是“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所以该教又被称为明教。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率领教徒起义,以“杀朱”为口号,起义军迅速发展,所向披靡,三个月内就攻克了包括杭州在内的6州60多县,队伍扩大到近百万人,他自称“圣公”,建年号“永乐”,在杭州建立政权,设置官吏将帅。这时有人建议方腊乘胜占领金陵(今南京),那样东南的郡县很快就会全部归附,但被方腊拒绝。起义军失去了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
北宋朝廷知道方腊起义的消息后,立即派童贯率领西北的精锐宋军15万南下,镇压起义。同时,宋徽宗又“下诏罪己”,宣布撤消“苏杭应奉局”,停运花石纲,把朱撤职,来迷惑人民。
童贯带领的宋军渡江后,直指杭州。各地的地主武装也纷纷出来配合宋军进攻。方腊亲自指挥作战。但兵器与人员数量均处劣势,作战失利后,方腊只好放弃杭州,撤回青溪。宋军紧追不舍。起义军退守山谷深处的帮源洞,对宋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这时起义军粮食耗尽,军械缺乏,战斗力逐渐丧失。后来在叛徒的带领下,宋军攻入洞中,方腊不幸被俘,后押到东京就义,起义失败。
方腊起义失败后,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加紧搜刮奇花异石,宫殿、园林等大型工程照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