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苏轼
王安石变法时,苏轼站在保守的旧党一边,两次上书反对变法。为此,他被排挤出京,先后做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的知州。不久,他又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释放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司马光为相后,把所有的新法都废除掉了。这时,苏轼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做了翰林学士。可他在现实生活中又体验到新法也有可取之处,便主张保留某些新政,司马光不听他的意见,他就气愤地说了些风凉话。结果,保守派把他看作与王安石是一派。于是他又被排挤出京,到杭州、颍州、扬州等地做知州。后来,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一贬再贬。
苏轼的政治态度虽然保守,但他却是一个有建树的好官员。他在徐州时,黄河洪水泛滥,他率领军民筑堤抢险,保全了一城的生命财产;他在杭州时,疏浚西湖,用挖掘出来的湖底淤泥,筑成长堤,这就是有名的“苏堤”。
苏轼的一生在政治上虽然很不得志,但在文学上却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散文波澜迭出,很有感染力;他的诗清新豪迈,独具艺术风格;他在词的领域,突破音律形式的束缚,一扫当时绮艳柔靡的词风,开创了豪放词派。
谪居黄州时,苏轼曾来到黄州附近的赤壁,面对着滚滚东去的大江,慷慨激昂地高声吟唱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年后,苏轼的好友潘大临看到这首词,立即叫了起来:“好词!好词!多么豪放的气魄!”
古耕道的评论更是精辟。他将苏轼这首词与当时最流行的柳永的《雨铃霖》相比较说:“柳词配由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手执红牙檀板,唱那凄凄婉婉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词须得请那关西大汉,手执铁板铜琶,高唱‘大江东去’。”
另外,苏轼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尤其擅长行书、楷书,还喜欢画竹石。可以说,他是个“全能”的文学艺术家。因此,他得到后人由衷的敬仰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