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集大成者司马相如
在汉朝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的交流逐渐增多,中国的文学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继《诗经》和《楚辞》之后,“赋”出现了,并在汉朝盛行。
在“赋”的写作上,最有成就的作家,要算是在西南夷开拓中建立功勋的司马相如。武帝刘彻是一个喜爱文学的人,有一天,他读到《子虚赋》,惋惜说:“我自恨不能跟作者生在同一个时代!”这时武帝身边的一个宦官说:“陛下为何出此感慨,这篇赋的作者就是当代人啊!他就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汉武帝大喜,立刻征召司马相如到长安。
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家里十分贫穷。司马相如素与临邛县令王吉友善,常去他家作客。临邛的大富翁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是县令的客人,就邀请相如和县令一起到他家来作客。当时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正好死了丈夫回到娘家,她看到司马相如相貌堂堂,心中十分爱慕。司马相如知道卓文君是才女,而且爱好音乐,于是他在宴会上故意弹出《凤求凰》的曲子,卓文君立时会意,不由得爱上了他,不久后即跟司马相如私奔了。
卓王孙气得发昏,跟女儿断绝了关系。司马相如饥寒交迫,但岳父家私万斤,却一文钱也不肯给女儿女婿。司马相如无奈,便索性在岳父门前开了一家酒铺,自己短裤赤膊招待客人,而卓文君则亲自为客人烫酒。卓王孙觉得很难堪,从此不敢出门。后来在众亲戚的劝说下,不得已分给文君僮仆100人,钱100万,以及嫁时的衣被财物。于是文君与相如才回到成都,置下了田产。
正在此时,武帝刘彻征召司马相如,擢升他为中郎将。武帝一见司马相如,就夸赞他的《子虚赋》写得好。司马相如则说:“《子虚赋》写的不过是诸侯的事情,不算好,请允许我再写一篇以天子游猎为主题的赋。”汉武帝听了很高兴,没有多久,司马相如便写出了《上林赋》。
《上林赋》辞藻华丽,描写细腻。虽然是劝戒帝王注意节俭,不要沉溺于游乐的文章,但这层意思只是在末尾说了一下,而且没有丝毫哀怨之声。文章不惜笔墨,极力夸赞皇家园囿的广大、物产的富饶,对游猎场面及歌舞戏乐细为描绘,结尾的几句规劝之言也不伤皇帝的面子,让汉武帝大为欣赏。
司马相如自此被称为“赋圣”,一生作赋二十九篇,不过现在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六篇。
司马相如虽然是汉赋的集大成者,但汉赋形成于汉朝初年,是贾谊以《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开创了汉赋先河,由枚乘作《七发》,创立了汉赋的基本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