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南朝大争霸(全五册)
  4. 第三章 东晋帝国的核武器
设置

第三章 东晋帝国的核武器(1 / 1)


在贫困、卑微和周遭人的白眼中,刘裕同志“噌噌噌”地长成了当时罕有的一米八三的大高个。然而,这个大块头没有显示出大智慧,在家里当樵夫、渔夫兼制鞋业销售员,业余文化生活就是赌博。

要是一直这样下去的话,那刘裕也成不了宋武帝了,大约在他接近而立之年的时候,一项决定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参军!

他要到军队的大熔炉中接受锻炼,建功立业。

由于刘裕是来自民间的草根皇帝,因此他从军前期的历史资料很少记载,所有典籍中均没有确切提到刘裕是在哪一年参军、多大年岁参的军。但根据现有史料合理推断,刘裕到部队时至少是接近三十岁的事情,甚至岁数更大,当时他已娶妻生女。史书中介绍刘裕军旅事迹的最早年份是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这一年刘裕已经三十七岁,职务是司马,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团参谋,七品小军官。对于一向作战勇敢的刘裕来说,成为这样的下级军官应该要不了七年这么漫长的时间。

想来的确是个奇迹,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一个三十岁还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为了糊口而拼命发展三农经济,快四十岁的人了,“参谋”职务后面连个“长”字都没带,后来居然变成了君临天下的皇帝,这种神奇的身份转换简直比哈利·波特的魔法还令人觉得神奇。所以呀,那些三十还没而立的朋友们大可不必焦心未来的前程,刘裕同志就是个很好的励志典型!

一切都是那么机缘巧合。如果刘裕加入的部队是杂牌军,那恐怕他也难有出头的机会,最好的结局就是,在部队干到拿不动刀、跑不动路的时候,带一张光荣退伍的奖状回家,继续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田园生活,继续卖鞋赌博打小麻将。

但他参加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队——北府军,所以也就有了容易出头和建功立业的机会。

说到这里,不得不为北府军打一下免费广告了。

北府军是东晋的一个著名的军事集团,和晚清的湘军、淮军一样,军士作风剽悍,能打善战,是中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品牌。湘军辉煌了曾国藩,淮军成就了李鸿章,北府军最牛,培养造就出了帝国领导人刘裕。

不过和湘军、淮军直接由曾国藩、李鸿章所创立不同,北府军创立时,刘裕才十五岁,正在家里砍柴捉鱼卖草鞋呢。这支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劲旅是东晋宰相谢安、谢玄叔侄一手创建的。

谢安,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淝水之战的总调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两个当事人之一,“谢”即谢安,“王”指的是东晋第一个权倾天下的名臣王导。

说王导有人可能不太熟悉,那就说个大家一定熟悉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但凡看本书的人,谁敢说他不知道王羲之?王导就是王羲之他叔,亲的。

王家是东晋王、谢、庾、桓四大家族之一,家里有权有钱,要不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怎么都是名头响亮的书法达人呢?这和他们家请得起教师、舍得投资不无关系。你以为跟神笔马良一样,拿根老树枝在沙地上画呀画呀就能成书画家?那是神话故事,现实中不太可能。如果你家买米买菜的钱都很拮据,怎么可能会掏钱给你买笔墨纸砚?所以,古代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大画家,家里几乎全是钞票多多的富贵人家。就拿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四大书法家来说吧:欧阳询,爷爷爸爸都是将军;颜真卿,出身于著名的文儒世家,《颜氏家训》就是他家老祖宗写的;柳公权,父兄都是朝廷省部级干部;赵孟頫身世就更别提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大书法家如此,大画家也不例外:顾恺之,老爸是朝廷命官;阎立本,父亲是北周驸马爷,隋朝建设部副部长;就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没有官方背景,但他爸是企业家,有钱大老板,画笔、颜料要多少有多少。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在古代,书画是达官富人玩的奢侈艺术,穷人基本玩不起。所以,极少有穷人家的孩子在书画方面有成就的。

那穷孩子都干吗去了呢?

都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划粥割齑、头悬梁锥刺股呢!他们只能在这种只要勤奋、有毅力、有才气,无须物质支撑就能出成绩的学科领域出人头地,因此,古代的大诗人、大学问家很多都是出自寒门。

当然,武将也大都起于田亩,出自草根,原因同上。很多人因为家里穷,为了混口饱饭吃就报名到“大熔炉”里吃火锅了,后来在战场上砍着杀着就立功受奖,成为首长了。

北府军的首长是谢安、谢玄。创建北府军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抗衡北方政权。谢安主导东晋朝政那会儿,北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前秦。这个国家很牛,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就东晋依仗着长江天险,占着东南方的一小块地方和前秦分庭抗礼。搞得前秦皇帝苻坚很没成就感,整天在大臣面前唠叨些“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的唉声叹气之语。

这苻先生觉得全天下都被大秦阳光普照了,就东南那个角落里还被黑暗统治着,所以他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这句话有点意思,充满了对南方汉族政权的鄙夷。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五胡乱华”其中之一胡。上学时,教科书上写的一直都是大汉政权瞧不起少数民族国家,连人家名字都不好好称呼,叫的都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别人都是乌七八糟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就我大汉是光明正大的中神通。没想到这个今天早已不存在的氐族当年那么门缝里看东晋,可见当时前秦、东晋两国力量对比之悬殊。

苻坚仗着强大,老想着要百万雄师过大江,吃掉东晋司马家。司马家宰相谢安能不紧张吗?赶紧地向全国青壮年发出“到部队去,到军营去”的号召,组建了一支精兵部队,交由自己的侄子谢玄统领,驻守在距都城建康很近的京口。因为京口当时居民多是西晋战乱时从中原逃难来的北方人士,所以别称“北府”,因此,这支军队便得名“北府军”。

北府军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二十几年,但这支武装是东晋真正的王牌军,拥有刘牢之、诸葛侃、孙无终等一帮骁将,在战场上那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之能胜,从没尝过失败是成功他母亲的味道。在决定东晋命运存亡的淝水之战中,打先锋头阵的就是北府军著名悍将刘牢之,前秦士兵在精干的北府军面前吃了大亏,死伤无数。最终被谢玄隔着淝河用了招忽悠计,成功把漫山遍野的北方大军忽悠得一败涂地。

要知道,苻坚带来的可是正儿八经的百万大军,光骑兵就有二十七万。他们的马都比晋军部队多好几倍!也难怪苻先生创造出了个“投鞭断流”的成语:我们这么多人把马鞭丢进江里,立马就能堆出个三峡大坝!

能撼动三峡大坝的只有核力量,而北府军就是东晋的核武器。

刘裕就是这支核军队的一员,最初他在将军孙无终手下当参谋。别看刘裕在商场上没能把制鞋业做大做强,但在战场上他却是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奇才。他文能帮领导出谋划策,武能自个儿拎着把砍刀上火线把敌人脑袋当南瓜切。

这样的猛男在冷兵器时代,想不出名都不行。很快,刘裕就成了北府军的业务尖子,扬名在外。

有时候,名气就是把梯子。

刘牢之给刘裕送来个梯子,让他踩着梯子登上了另一个更高级的事业平台。

隆安三年,浙东地区爆发了孙恩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州拔县,声势很大。朝廷派刘牢之率北府军前去平乱。军队开拔前,刘牢之想到刘裕的勇猛,便将这个本家调到自己身边担任参谋。

刘牢之没有看走眼,刘裕在他手下为他独当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刘裕所取得的那些令人交口称赞和刮目相看的战功都和一个人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人是刘裕的大恩人,因为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刘裕的赫赫战功,也就不会有他后来再上新台阶的事业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