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陕西北部和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个地区。早在1927年,中共陕西省委委派谢子长、唐澍等,先后组织领导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1931年10月,以晋西游击队为基础组成的陕北游击支队,转战至甘肃合水县南梁地区,同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甘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至1933年冬,由陕甘游击队扩编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相继开辟了以照金为中心和以南梁为中心的两块根据地。1934年1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组成。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习仲勋为主席。1934年底,红27军在陕北成立。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谢子长任主席,刘志丹、高岗任副主席,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根据地的斗争,并于1935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二次大规模“围剿”,解放了6座县城,使两根据地连成一片,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
1934年11月,红25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到鄂豫陕边界寻求发展,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战斗,鄂豫陕根据地人口达到50万,红25军发展到3700人。红25军战略转移后,即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失去了联系。
1935年7月,红25军北出终南山,在威逼西安时,从国民党的报纸和省委交通员带来的消息中,得知中央红军已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并有继续北上动向。由此,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丰裕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25军西征北上与陕甘苏区的红军会合。7月16日,红25军从丰裕口出发,踏上了继续北上的征程。一路上,遭遇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8月3日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包围天水。尔后北上,北渡渭河,占领秦安,切断西(安)兰(州)公路,翻越六盘山,在陇东高原纵横驰骋。8月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和追击的国民党军一个团激战,将其全部歼灭。9月上旬,红25军到达陕西保安县。9月15日抵达延川县永坪,受到镇里的红军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陕甘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谢子长(左)、刘志丹(中)、习仲勋(右)
红25军与红26、27军会师时的情景
红25军与红26、27军会师地——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
至此,红25军历时10个月的长征胜利结束,全军由出发时的2900余人发展到3400余人。9月16日,刘志丹率领西北红军主力部队到达永坪,红25军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
小档案
毛泽东说:红25军是“中央红军的向导”红25军的西征北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与中共中央长期脱离联系的情况下,积极主动配合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北上的行动,具有可贵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毛泽东对红25军先期达到陕北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曾对范长江说:“徐海东部由陕南经陇东到陕北,乃偶然做成中央红军之向导。”
1935年9月18日,红25军与陕甘边的红26军和陕北的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全军共7000余人。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
红军第15军团组成时的组织序列
(1935年9月)
郑位三(前左一)、徐海东(前左二)、程子华(后中)于陕西省商城县合影
红15军团成立后,立即投入反“围剿”的战斗。在被称为陕北“活地图”的刘志丹策划下,9月28日于甘泉去延安路上的劳山地区伏击国民党东北军110师,全歼其2个整团,俘虏2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这是红15军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陕北根据地首次在一次战斗中消灭这么多敌人。
10月20日,东北军第67军第619团附1个营进驻榆林桥。红15军团乘敌立足未稳,发动攻击。在进攻受阻的情况下,红81师师长贺晋年率一部绕道突袭敌人后方的山顶,用机枪对着山下敌人猛烈开火。红81师主力乘机从北、红75师从南攻入了寨子。东北军伤亡300多人,1500多人投降,团长高福源受伤被俘。
劳山、榆林桥战斗的胜利,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