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的数量让牛尚焦虑起来,三四千人,对牛家庄的冲击太大了,最基本的粮食和住房都不一定能供应完全。
杨行秋思考得更加长远,这么多人直奔牛家庄而来,一定是某人或者某个团体的有组织的行动。远超过牛家庄现有人口的外来流民,对于牛家庄政治格局的影响不可估量。
刚一到庄门,杨行秋问随行甲士,“流民何时可到庄上?”
甲士答道:“相距不过二十里,只需一个时辰。”
流民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牛家庄的承载极限了,杨行秋和牛尚都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思考的广度已经超过了牛尚的极限,杨行秋也有些吃力。
选项只有两个,接受与否,但是做出最有利决策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
选择接纳,从有利的方面来说,接纳流民大大增加了牛家庄的人口,也就是更多的劳动力,解决现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从不利的方面来说,流民不仅是增加了粮食的消耗,生活物资的紧张,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和潜在的动荡风险。
如果拒绝接纳,被求生欲望驱使的流民,原地转变成贼寇,即使可以镇压,到时候庄上的军事力量也将被极大的削弱。
杨行秋和牛尚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处理眼下的问题。
那么只有一个办法了,发挥集体智慧。
人类的进化史几乎是伴随着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团结集体,不存在乌合之众的概念。
杨行秋召来甲士,说道:“速召曹庄主及各坊坊主,到庄门前议事。”
甲士迅速到各处通报,牛尚已经思考完毕,对杨行秋说道:“流民来投,不可见死不救,应该收敛流民,以图后效。”
杨行秋被牛尚的结论震惊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下定决心,这已经是难得的雄主了。
杨行秋试探地问道,“贤弟,可有良策?”
牛尚摇了摇头,说:“俺有什么策?天子乃万民之父母,岂有子女呼而父母不应之理?”
杨行秋被牛尚的格局震惊到了,如果历朝历代的皇帝能有这种觉悟,又怎么会出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惨剧呢?
牛钧、曹硕、曹羽等人先后来到,接着就是顾缨、张靳、陆梨、朱拯四人。
杨行秋说明了眼下的问题,众人先是默不作声,之后又开始了讨论。
朱拯说道:“各坊人手不足,却有流民投奔,正解困窘。”顾缨、张靳、陆梨三人也点头称是。
“不可,决计不可!”反对的人是曹硕,“庄上存粮只够过冬之用,流民已过三千,未及春暖,便已粮尽,不如驱之别处!”
还是因为利益问题不能达成一致,顾缨、张靳、陆梨、朱拯是江东的世家大族,本就是客居于牛家庄,能得到这么多人手,就算粮食不足,还可从江南调用,有了民心,还可以借势争夺牛家庄的权力。
曹硕的野心是夺取天下,基本利益是牛家庄,不可能因为几千流民就放弃基本利益。
时间不等人,曹羽说道,“杨大哥,足智多谋,众人何不纳其言?”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杨行秋,现在他的想法举足轻重,无论做出哪个决定,必须能说服众人。
杨行秋拱手说道:“昔者,文王施惠于道旁遗骨,穆公赐酒以盗马野人,后皆富有四海,诸位不可因一时之得失,而失海内人心。”
牛尚满意地点点头,曹硕也没有反对意见。
达成共识之后,就是具体执行接纳流民的任务,谁又能担当如此大任?
杨行秋见众人还是看向自己,真就逮着一只羊往死里薅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