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萧备来时已为时已晚。但来早了也对此束手无策。围城的将近3000金兵都是精锐,还有大量的火炮。萧备第一次看到金军改装后的红夷大炮的威力,看到城中绝望的人们以及老师孙督师的殉国。他开始逐渐痛苦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当兵救得了大明吗?当兵能救得了百姓吗?不过他来不及深入思考,来不及悲伤。就接到上级的命令火速支援卢象升将军的主力部队。
就在卢象升积极备战,准备抵抗清军的时候。偏偏出了一些大变故,卢象升的父亲去世,他痛不欲生,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成,只能在孤零零的灵堂痛哭流涕。但由于军情紧急,他只好强忍着痛苦穿着孝服又赶了回来。另一方面事实上在1638年,崇祯皇帝和杨嗣昌已经倾向于和满清议和,开放互市,并且每年赔偿白银70万两。卢象升则认为“他夷可伏,唯有东夷断断不可轻抚”,这是一场叛乱,一个明朝二品武威将军的叛乱,议和有损朝廷的威望。即使赔偿白银70万两,能保证满清不会再南下劫掠们吗?还不如加强防备。只有先打疼、打服了清人,才能有议和的条件。所谓“弱国无外交”。不过倘若真的能议和成功,军费大大减缓,朝廷还能专心对付农民军。不过此时朝廷最严重的问题是没钱,征不上税。如果钱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都迎刃而解了。可惜终其崇祯皇帝一生,他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只能坐看大明的灭亡。不过在卢象升提出主战的意向后,便不为崇祯皇帝所喜,也把他的军队指挥权分了一部分。孙承宗督师的去世也让崇祯皇帝和卢象升将军感到难过。在清军攻高阳的时候,卢象升将军正在和清军主力约8万人对峙,着实没有余力再去支援高阳。大明朝廷里真正做事的人是比较少的,他们压力是十分巨大的。
卢象升将军此时手里还有两万的精锐,被委任为“总督天下兵”,手里还有宣大精骑、关宁铁骑等诸多劲旅,旌旗招展,与清军八旗相持。卢象升将军在缜密谋划后决定主动出击,进军保定。9月30日深夜,他派三千精锐奇袭,并在战前下死命令“刀必见血,马必喘汗,人必带伤,违者斩”。
萧备的将近200人被选入这3000精锐里。夜里,非常安静,只听得到他们的心跳。卢象升将军亲自在前面前进,士兵们都感到心安。当遇到清军的那一刻,卢象升将军立刻高呼“杀!”,便毫不犹豫的、身先士卒的朝清军杀去。顿时杀声震天,3000人个个奋勇冲杀,清军反应不及,短时间就被杀死了几百人,一度溃却。不过这时,卢象升突然发现在他们后面的友军跑了。原来是崇祯派来的监军太监高起潜擅自撤退,战场形势就此突然恶化。卢象升将军的3000精锐陷入了包围之中。虽然他们死战突围而出,但却损失了大半精锐。多处创伤的萧备有些难受,和他朝夕相处的200人也死了只剩不到100人。望着他熟悉的战友的尸体,又想到死去的孙督师,萧备有些难受。第2天卢象升将军更是因为此战被崇祯下诏训斥。萧备这些军官们都有些心寒,替卢象升将军愤愤不平。
在保定之战、孙督师殉国后,崇祯皇帝已经倾向于和清军议和,议和当然是可以的,但崇祯皇帝另一方面命令卢象升将军进攻巨鹿的8万清军,一方面又拆分他的部队。这个应该是比较错误的决定,应该是卢象升将军死亡的主要推手。卢象升将军得到这个命令后,萧备这些军官都很迷惑。军营里的气氛十分压抑。
“将军万不可进攻,我们只有一万人对敌军8万人,这怎么打。朝廷还不给粮饷,还拆分我们的部队。”一个军官说道。
“朝廷想和敌军议和那便由他了,不如暂时作壁上观,以观后效。朝廷不仁,大不了咱们自己听调不听宣。”萧备向卢象升将军献策。
“抗旨不遵是杀头重罪。今乃多事之秋,萧君何怀此意?”卢象升将军厉声到。“况且附近有杨世昌,高起潜精兵数万距离我部50里。我们可以坚守不出。若以我部当诱饵,耗敌军锐气,友军乘机猛攻,未尝不可一胜。”
“敌人凶猛,我辈亦不同凡响。这是一场恶战,但我们周围有很多友军。愿同我一起的抗击清军的,即刻到军营前集合。”卢象升将军用几乎绝决的口气对将士们说到。
“誓死追随将军!”众人们都异口同声的喊道。就这样11月,卢象升将军进抵巨鹿抗敌。巨鹿是兵家必争之地。清军起初看对方人少,十分轻视。但多次发动进攻,都被卢象升奋力打退,萧备这些军官们也都冲在士兵的前面,殊死搏杀。整整一个月,8万清军竟然数度攻巨鹿不克,不过也没有友军来救援。
更糟糕的是杨嗣昌又把卢象升将军的5000人调走。萧备的二弟关索和三弟张翼也被调走了。原本萧备也要被调走的,但大概是朝廷有人为了冒领萧备的军功,所以故意不调走他。可是人们都不愿离去,监军只好跟众人说:“朝廷看你们打的都很辛苦,所以想让你们先下去休息,几天后会有更多的军队来换防。”
卢象升将军也命令士兵不得违抗圣旨。萧备也和俩兄弟道别:“一定要像长官细细阐述这里艰难的情况,让他们尽早来到,不然真撑不住了。”
关岳和张翼也有些不安的难受的齐声答道:“大哥说的极是,只是这监军说的话可信吗?”
“我们为朝廷效力了那么多年,在众多官军中算是十分卖力的。皇上和大明此时需要我们这些忠义之师。即使卢象升将军和皇上意见不合,也不至于任凭清兵攻打我们,不会的,你们要放宽心,好生休养伤口。”萧备认真分析道。
“大哥,咱俩有一些吃不完的粮食都给你吃。战争结束了,咱们还是回家一趟吧,好久没有回家了。”
“好呀,当兵真累呀!当好兵更累!”萧备深深的叹了口气。
兄弟们依依不舍的分别,竟不知这一别竟然是好多年。
12月,多尔衮集中8万主力围攻巨鹿。望着黑压压的清军,萧备绝望了,他旧伤又添新伤,众人补给也要断了。残阳如血,剩下的官兵早已虚弱不堪。关于友军一兵一卒都没有来救援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崇祯想议和,不想采取过激的军事行动以免惹恼清军,影响后续的和谈。可打了胜仗议和打了败仗议和实在是两个不同的事。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卢象升将军心情五味杂陈。他早已报定必死之心,但为了避免连累当地百姓,生灵涂炭,便召集最后的天雄军悲壮地吼道:“我等死在旦夕,如果继续据守在村庄里抵抗,必定会引来清军屠戮。我们应当远离村庄,主动进攻清军的阵地,不连累百姓遭兵。”随后便率天雄军向清军主力主动出击,百姓无不感动,纷纷将家中仅剩的口粮捐给天雄军。
“援军怕是不会来了。怪我啊,怪我,害得大家落得如此境地!”卢象升将军,狠狠地打自己的头,有些凄惨的苦笑道。
“将军莫说笑,来世咱们也要追随卢象升将军,您是我当兵几十年遇到最好的将军了。”士兵们都异口同声的流着泪安慰着卢象升将军。
十二月十五日,卢象升率部在蒿水桥与清军交火战,8万清军将卢象升部重重包围,战斗一直从中午直到深夜,到最后萧备只是凭着肌肉的惯性在战斗,一个巨大的箭猛然的扎向他,在看不见卢象升将军后,他无奈的倒下去,终于可以休息了一下,不知道到了阴曹地府会怎么判呀?他还是不甘心,就在一个多月以前,他已经被升为了千户,他还有老婆孩子,他已经拿命挣了不少的钱财,未曾想竟和兄弟们落得如此结局,他的胸腔贴着大地,滚烫的血液浸满四周。而卢象升将军最后率仅有20余人冲向清军军阵,乱箭之中壮烈殉国。
夜半时分,尸横遍野,清军正在大口的喘着气,天上突然下起了磅礴大雨,空气中满是肃杀和血腥的气息。雨点打在盔甲上,打在兵器上,发出一些低沉的声音。萧备被寒风刺醒了过来,他挣扎着爬起来,没想到清兵还未离去,看到还有几个活人,便把萧备几个幸存的人俘虏了离开。他们不敢久留,此时三军疲惫,而周围又有不少明军精锐,所以只好赶快撤离。萧备真是不幸,要是晚一点起来,可能就不会被俘虏了。等清军走后天色刚亮,得到消息的被调走的卢象升将军的亲兵便着急忙慌的赶过来,一个微不足道的大雾弥漫的清晨,一群士兵从一堆尸骸中寻找着将军的遗体,他们朝着遗体磕头后忍着悲痛将其装进棺材,送入卢象升将军的家中。并且同时整理战死的弟兄们的遗体。就这样,一个位对大明无比忠诚的将军一支难得的仁义之师,如今灰飞烟灭,他们现在则共同前往冥界,接受审判,转世投胎。不知后来当崇祯皇帝感慨大明无人、军队开始听调不听宣,时局恶化,最后在煤山上吊自尽时,会不会想起卢象升将军,会不会想起这支全军覆灭的天雄军。
此时血肉模糊的萧备被放在清军的牛车上的一角。至于为什么带走他,应该是此战清军伤亡很大,什么战利品也没有捞到。清军将领很难受,想把幸存的天雄军抓来狠狠拷打泄愤。萧备一路颠簸,感觉五脏六腑都要蹦出来,真是一段难熬的日子,在他身边的有很多被掠夺的百姓。有几个看他过于凄惨,便偷偷的给他喝一些水,吃一些东西。就这样在民众的照料下,萧备才慢慢恢复了一点人样。一路上风餐露宿,还要时不时的忍受士兵的拳打脚踢。萧备的命真是硬,竟然挺过来了。到了清国后,他被蒙上了双眼,然后被关进阴暗潮湿的监狱里。他的心情早已十分凄凉,时运不济,如今落到如此下场,不知往后的人生将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