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世袭伯爵朝圣路
  4. 参考资料—拟态环境
设置

参考资料—拟态环境(1 / 1)


关于拟态环境,大家可观看影片《楚门的世界》进行体会。

“拟态环境”或称“似而非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此观点最早由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

概述

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身外世界,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产生脑海图景。所谓拟态环境,就是人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拟态环境的重要观点: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特点

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

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

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

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观点提出

拟态环境的提出:李普曼1922年出版《舆论学》。认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对真实的客观环境反应,而成了对大众传播提示的“拟态环境”的反应。“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客观再现。

应用

自媒体解构传统媒体营造建构的“拟态环境“,并重构新型的“拟态环境“,其新的把关模式、大数据技术、网络直播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使“拟态环境“越来越接近现实环境,实现了“拟态环境环境化“。[1]新型拟态环境最显著的特征是公众参与拟态环境的建构,自媒体“意见领袖“在建构拟态环境中成为关键力量。

传统媒体拟态环境背景的改变使公众参与传播的议程设置,大众传播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下降,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高度相关。同时自媒体时代的新型“拟态环境“对拟态环境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涵化理论及其模式等经典大众传播理论亦形成挑战和影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