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外舍,贺宣和唐承嗣的年纪算是比较大的,坐在最后一排,等一月后学完规矩和礼仪,再行换班。
贺宣整理好自己的囊箧,把带来的书籍放在桌子上,书桌不算很高,到腰部,凳子更矮一些,要是夫子在上面,一眼就能看到下面的学生是否认真。
贺宣放好物品,昨日见过面的周言曦,程盛过来打个招呼。
“你已经在读《礼记》了吗?”周言曦看到贺宣的书,好奇的问。
“是的,不过因为刚来敏学学馆,周夫子说让我和唐承嗣先在外舍学习礼仪。”贺宣如实道。
这两位小朋友都是刚背完三百千,孝经,正准备读四书,在家中用功念书的,没想到跟自己一起开学的同窗已经在读五经了。
“等我跟你一般大,我肯定也能学五经的。”程盛不服输道。
贺宣点点头,表示认同。
辰时初,外间的摇铃声响起,大家都在自己座位上坐好,贺宣看着先入学的学子开始诵读,自己拿出《礼记》开始读新文章。
读完两遍,开始默背,这时外舍的读书声已经渐渐低下去了,有些学子不知是在练字还是写什么,也有去出恭的。
等到巳正,周夫子进来了,贺宣看到周夫子早上在上舍和内舍两间房已经上过课,才轮到外舍。
周夫子一进来,学子们有些紧张,等夫子坐下后,学子起立,向夫子行礼,“夫子好。”
周夫子回礼后,大家落座,坐姿都端正许多。
周夫子表示今日是开学第一日,有几位新来的同窗,大家要团结友爱。
“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周夫子讲解礼仪的重要性,学馆有哪些规矩。
贺宣听到学馆每十日休沐一次,每旬一次考核,每岁腊月总考,心中感慨,再活一次,还是有月考和期末考。
等夫子讲解完学馆的规矩,时间就差不多,该用午食了。
午时在偏房用饭,学馆的饭菜都很普通,贺宣打了菜,一个肉干炒白菘,一个大葱炒豆腐,缺油少盐的,肉干硬的都咬不动,但是学馆不能剩菜,贺宣直接吞下去了。
学馆厨娘比余婶做的差好多,贺宣觉得自己以后还是要带一些下饭菜。
下午的时候,夫子又过来上了一节礼仪课,这种类似大学的公开课,要求大家都听讲。
教导大家在上课的时候坐姿,行礼,认真听夫子讲解的时候要端容正坐,上半身不能晃动,请教夫子的时候要先行揖礼,背书的时候身体跟随读书的韵律微微晃动...
这节课主要是给新来的四人讲解,还有之前的学子再次复习下,以免忘记规矩。
剩下的时间学生都是自习,周夫子会一个个叫上去,或者学生主动上前请教,了解学生现在的情况,开始“授书”,初学者是周夫子用专门的木制器具,在书上点出句读,这个器具比牙签大点,用印泥沾一沾,一盖就是一个断句。
年龄大些的学子,要是自己会句读了,就上前读给夫子听,由夫子纠正。
教完句读,学生就自己下去背诵,贺宣看到夫子不在时,有些年纪小些的同窗也会在桌子底下做些小动作,不敢直接聊天,一会儿摸摸囊箧,一会儿玩玩手指,还有两个要好些的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
贺宣一个成熟心智的人,进入这样的环境,都有些不受控制,容易被周围的人干扰。
还有一个原因让贺宣实在有些为难,房间里面有个炭盆,但是离贺宣有些远,到后面基本没什么热意了,这样的天气还要把手伸出来写字,好不容易把墨磨好了,手也搓红,没写几个字都有些瑟瑟发抖,贺宣最后只能以背书为主。
看到前面几位学子自习时,座位边上有个小炉子,应该是用铁打的,里面燃着炭火,可以取暖,贺宣想着下学了自己也去订制一个。
最好还要一个水壶,能保温的那种,葫芦水壶冰凉,不保温,贺宣今日都没怎么喝水。
申时,外间的铃铛响起,大家就可以收拾东西回去了。
贺宣把囊箧准备好,跟唐承嗣说下,自己要去订个手炉,让他最好也定一个,不然写字手太冷了。
唐承嗣表示回家问下爷爷,两人约好明日一早卯时一刻在村口汇合,就出了房间。
贺宣在院子里看到朱宇博,朱宇博有些意外贺宣也在学馆读书,两人说了几句话,贺宣表示今日还有事要先回去,明日上学再一起说话。
朱宇博很高兴的答应了,还让贺宣有问题可以问他。
贺宣离开城东,回到城南的黄铁匠处,还好这个时辰还没关门,一般店铺下午都是半开半关的,客人有事情就进去找掌柜的。
预定了一个手炉,这东西价钱还不便宜,贺宣今日没带够钱,说好等取货的时候一起付。
回到荷花巷,于五郎他们已经在收拾厨房了,洗洗弄弄。
因为盘溪村的小集没有很多的大骨头,现在都是在城南的肉铺直接买好第二日要用的肉和骨头。
晚上带回家炖上,猪肉切成肉沫,腌好挂在房梁上,第二日可以拿来铺子直接用。
贺宣一到,三人就把收拾好的东西搬上驴车,检查好门窗炉火,一起出了城。
这几日,一些器具都不用搬运了,直接放在铺子里,就是每日的米粉,配料,大骨汤这些要来回运,担心铺子里没人看着会有小动物。
每隔几日,余叔还要跑一趟,运些铜钱碳和柴火来铺子里,因为地方不大,不能一次性搬运过来。
铺子里的配料有些不足了,除了茱萸,肉骨头这些必须在城里买的东西,剩下的贺宣都让于五郎去安排,在县城买也好,在村里买也好,像是葱,蒜,鸡子这些村里人家都有不少,价格还实惠些。
用钱的时候跟小竹支取就行,不能直接从钱匣子里取,钱匣子的钥匙贺宣给了于五郎一份,主要是大多客户都是用铜钱结算,也有些用碎银子,还好隔壁就是倾银铺子,几日的银钱差不多的时候,就让于五郎换成银子再给自己。
贺宣上了三日学,慢慢开始习惯学馆的生活,背书的时候也能屏蔽周围的声音,学馆里外舍的同窗大多都认识,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贺宣主动分了些肉沫炒酸菜,就熟识起来。
就是学馆的茅房,跟周生亮家的差不多,贺宣蹲在上面的时候都颤颤巍巍,除非必要,能不去则不去,所以贺宣上学下学第一件事都是如厕。
小竹把贺宣的手炉从铁匠铺子取回来了,贺宣回家写字的时候,先实验下。
往里面加了一块燃好的铜钱碳,手炉很快就暖和了,放在凳子上的时候,贺宣把手放上去还好,就是周边很烫。
奇怪,别的学生用这个都不会这么烫啊,难道是铜钱碳的关系。
贺宣拿出房间,要是这么热的话,是不能放在凳子上的。
余叔提醒道,“公子,你往手炉里面加些草木灰就好了。”
是啊,铁导热,加些东西隔热就行了,“余叔,我都忘了。”贺宣有些不好意思。
在厨房里加了草木灰,再把铜钱碳放进去,这时手炉暖和了,却不烫手。
贺宣写字的时候放在一边,背书的时候,还能烘手。
周夫子讲课的时候有些严肃,但不算严厉,只要认真听讲,夫子也不会处罚,不过要是授课的时候还三心二意,自己读书的时候读不上来,夫子也不会手下留情,直接拿着戒尺打手板,两下就红肿了。
贺宣第一次看到周夫子打人的时候,整个房间都安静了,只剩下周正英的哭声,打完后还要像夫子认错,表示下次不会了。
周正英是周夫子家族亲,有些调皮,自习的时候经常看看别人在干什么,不太能静下心来读书。
这次在夫子教学的时候走神,被狠狠教训了一把,之后,贺宣总感觉大家的读书声都洪亮许多。
贺宣在握笔写字时用的是坐势,端坐桌前,枕腕书写。周夫子要是有空,会下来指导一番,贺宣前世写硬笔,习惯指尖发力,但是毛笔是软的,要用手腕发力,这就是贺宣写字总是在转折处有些不流利的原因,周夫子在背后握着贺宣的手写了几个字后,让他好好练习。
每月交十篇练得好的大字,给夫子点评。
朱宇博是个外向的小郎,喜欢交朋友,每次经过外舍去出恭的时候,就在外面搞怪弄出点动静,引得房间内的人都去看他。
他是去年从外舍升上去的,外舍大部分小郎都认识他,知道贺宣和唐承嗣等学完规矩之后,也会升到内舍,朱宇博很是高兴。
因为内舍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些,都没人跟他玩耍打闹,夫子把他跟周毓风座位分的很远。
周毓风就是跟他一起升到外舍的学子,其他人朱宇博并不是很熟络,正感觉到内舍寂寞呢!
贺宣有了手炉,日子就好过许多,写字也不会瑟瑟发抖,每日除了跟周夫子学规矩礼仪,剩下的时间都在学习新的知识,背完一篇,还要默写一遍,把自己的理解也写下来,不明白的地方问夫子。
周夫子见贺宣学习的态度很是认真,但是学的有些快,让他也要巩固下之前的内容,免得顾此失彼。
贺宣应是,自己每日都有复习,但是夫子提醒也是好意,等到考核的时候,夫子自然就知道了。
上学的时间一下子就快了起来,二月二,龙抬头,余叔去村里参加打春牛,学馆这一日并未休息,贺宣只能一早去上学。
这一日还有些忌讳,第一,不能动针线,于大嫂只能停下快缝好的短褐,第二,不能洗衣,这个倒不难,天气还冷,谁家也不是日日换洗的,第三,不能推石磨。
因为在齐国,人们认为石磨上的碾子是龙头的化身,所以抬龙头这一日,不能推石磨,这可怎么办?
昨日下午回来,小竹给毛驴喂了些玉米粒,去村里磨米粉,尽量多磨些,贺宣家这口小石磨的产能有些跟不上日益增长的需求。
过了二月二,家里的葱蒜韭菜这些都能种了,今年在城里开铺子,这些都是比较缺少的,除了自家,贺宣跟于爷爷也说了下,要是家里有这些菜种的多的,自己铺子里买,于爷爷的菜种的特别水灵。
到了二月五日,贺宣可以休息了,一早,贺宣也没有赖床,虽然不用读书,但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起来在房间里活动下手脚,运动一会儿,这几日来,贺宣日日走着上学,体力好了许多,毕竟每天徒步半个时辰起,偶尔也可以坐下板车,可是板车颠簸,还是走着舒服些。
复习学过的文章时,靠着墙边站立,抬头挺胸,锻炼自己的仪态,贺宣见过几位有身份的人,无一不是仪态大方,跟村里人不一样,贺宣只能厚积薄发。
吃完早饭后,在院子里走走,看看余有粮的情况,还有于大嫂有没有问题,两人觉得在贺宣家里干活,不算很辛苦,中午吃的又好,每日都有大骨汤喝,余有粮饭都少吃一碗,以前饭吃的多,是因为没油水,现在吃肉啃骨头,两碗饭就管一下午都不饿了。
散步后,把小竹的账簿拿出来,自己核对一遍,上个月家里开销比以往要大些,因为加了三个人的饭菜,
菜肉总要买些的,还有贺宣去读书,置办了一些东西,衣裳,布料,鞋子,笔墨纸这些。
脚店的开销也不小,买石灰,锅碗瓢盆,炉子,铁器等等,贺宣看着账簿就有些压力大,家里做工的人越来越多,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还好铺子的收益还不错,现在一日能卖三百多碗粉,还有配料这些,多的时候一日能有二两银子,平均下来一千七百文的样子,除去买肉买骨头鸡子的开销,能剩余一两左右,这里面还因为贺宣的米都是自家的,很多菜也是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