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
“王爷密信!”
回到房间后,辛彦文屁股都还没坐热,一封来自于辛俊义发来的密信被呈了上来。
“彦文吾儿亲启”
辛彦文撕开带有辛家火漆的信件,取出里面的信,认认真真的读了起来。
针对这次北疆的大捷,京城那边一共发来了两道圣旨,一封发到了辛俊义那边,里面是对北疆诸军以及对辛俊义的封赏,而另一封也就是他手上的这道圣旨。
除此之外,辛俊义还在密信里面告诉了自己,这次他前往京城,随行的还有三千北疆边军。
原书中没有他的带着三千边军进京的描写,因为他第一次出场是在皇宫中遇见男主,之前的生平事迹,作者也是后期才不停地修修补补,一点一点的揭露。
经过这段时间的系统学习,他不仅是知道了北疆的事情,也是知道了一些天下的事情和一些基本制度。
所以辛彦文也是知道了自己能够带着人数如此众多的边军进入京畿地带的原因。
大齐开国的时候,像他们平远侯府这样的实权家族有很多,都是手握重兵之辈。
齐太祖没当皇帝的时还好,可以容忍他这帮兄弟手下精兵无数,当了皇帝之后,他的心思也就发生了转变。
这些手握重兵的勋贵几乎就是威胁他统治的敌人,所以经过几次的政治变动,大部分的勋贵们都默认或者是无奈的接受了这种利益交换。
以手上的兵权换取家族与国同休般的地位和财富,老老实实的当个“富翁家”。
后来就形成类似于前世宋代时期,天下精锐皆收于中央的趋势。
他们辛家是少数的因为驻防边塞而没有被收缴兵权的勋贵。
而且这些年柔然灭,辽人又起,边疆的战事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停息过,他们辛家也是凭借着不断地对外战争从而发展起自身的实力。
平远侯府的历代侯爷虽然不像辛俊义一样对朝廷有这么大的反义,但还是随着自身实力的提高而多有防备,毕竟他们身后也是有利益集团,需要考虑身后人的利益。
而齐太祖的的手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的巩固了皇权的稳固,至少在开国前期,中央一直威慑着地方。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的军队不仅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慢慢的战斗力也因为久疏战阵而低下起来,吃空饷也是成了普遍的事情。
到了中宗时期,为了缓解这种尴尬的局面,中宗便裁撤了大量的禁军,以五年为期从边军中调拨精锐入京充实禁军。
并且改变了禁军的军制和人数,现如今整个京畿附近的禁军加起来一共有十万人左右。
对外号称三十万禁军,其实这是禁军最巅峰的时候。
整个禁军分为北,东,西,南四军,每军实际满员兵额两万五千人,没有固定的驻地,对于整个京畿地带的守备,四军是轮流换防的,不存在南军就一定驻守在南部。
这也是为了防止禁军中有人和外人勾结,从而威胁到京城的局面发生。
至于说皇城的城防,也同样是四军轮流换防驻守。
而他这个南军步军副都统的位置,则是勋贵废物公子们常用的职位。
基本不需要管什么事情,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就是用来混吃等死,玩着就可以领取俸禄的官位。
起码辛彦文从原书中的一些介绍中就能看出来,在原书里面对主角的暗算,他名义上是禁军将领,实际上却连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这对想要逆天改命的辛彦文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一定要掌握兵权!这是辛彦文对于此去京城,要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
至于说为什么不先掌握这三千即将奔赴京城充当禁军的北疆军,辛彦文只能说人家朝堂的诸位大人和堂上的天子也不是傻子。
这些边军入京,几乎都会被打乱重组,分配到不同的军营当兵,为的就是防止有人能够一呼百应,聚众闹事。
毕竟对于这些很多连字都不认识的兵士来说,没有了将领的指挥,让他们干造反的事情是不可能的,穷苦的下层天然对皇权就有敬畏。
而且在京城的风花雪月之中,不管你曾经的意志有多么坚定,最终大部分人都会被腐朽掉,特别是这些来自边疆的边防军。
皇帝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些边军都是背井离乡,远来京城替他姜家拱卫京畿,所以为了收买人心,禁军的军饷非常之高。
每月的军饷甚至和边军打仗的时候军饷差不多,而且如果禁军在京师犯了法还有自己一套流程,不用移交官府,由禁军内部自行处罚,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多事互相包庇为主。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远道而来的边军,几乎是沉浸于来自皇帝的糖衣炮弹之中,少数几个坚毅之辈,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这也是辛彦文一直没有考虑过想要掌握这部分边军的原因。
他初次前往京师,想要掌握禁军,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力,况且禁军的战力,他实在不敢恭维,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这些等到了京师在做谋划即可。
想透了有关他的职位和兵权的事情,辛彦文又继续看了下去。
在信件里,辛俊义还另外交给他两项重要的事情。
一是带着辛家长女辛若昀进京,和她未来的夫婿吉安候世子见面,等来年便要按照约定订婚。
大齐不同于前朝,风气比较开放,没有女子未嫁前不得出阁或者是抛头露面之说。
在嫁娶前,男女互相了解熟悉也是常见之事。
女子除了不能像男子在政治上当官有所作为,其他方面与男子无异。
所以安排辛若韵和未来的夫婿见面熟悉,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只是一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
可坏就坏在,原书中,此次进京的辛若韵不仅没有和未来的夫婿吉安候世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反而是喜欢上了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