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克萨上游18公里的贾林达河(今Bolhsoy Never河)河口畔,几个铁血军士兵正在江边钓鱼。
自铁血军占领雅克萨后,余孝祥在贾林达河口留下了200多名战士,他们也在这里休整。休整期间,从庙街赶来的后续部队一队一队地向西开进,黑龙江两岸的达斡尔人、鄂温克人看到有那么多的汉人军队来后,心想幸亏没与汉人军队为敌,不然死无葬身之地了。
留在贾林达河河口的战士们与在雅克萨一带放牧的达斡尔人成了好朋友,士兵们在空闲时间帮达斡尔人干活,也来到江边钓鱼。
雅克萨地区不仅是牧区,达斡尔人在江两岸还开垦了很多农田,种植麦子、蔬菜,不过他们现在在铁血军的帮助下,也开始种植土豆、玉米。
几个来到江边钓鱼的士兵看到周边的草地上开满着各色鲜花,如野百合、蒲公英、秋英、羊羔花、龙胆等,花丛中还有达斡尔人的养蜂箱,从蜂箱里飞出来的成千上万只蜜蜂正在花丛中采蜜。
几个士兵刚向江中抛出鱼钩,鱼漂就动了起来,赶紧拉起鱼钩,一条大鲫鱼被钓了上来,另一个士兵钓到了一条狗鱼。
黑龙江里有很多种鱼,不仅有南方地区常见的鲫鱼、鲤鱼、鳊鱼、鲢鱼、鲶鱼,也有鲟鱼、鳇鱼、鲑鱼、白鱼、狗鱼。狗鱼的嘴巴像鸭嘴,大而扁,体细长,体重大多在4斤左右,个别大狗鱼体重可达30斤。北方的狗鱼与南方的黑鱼一样是凶猛的鱼类,常以别的鱼类为食,也吃虾、幼鸟,它的肉味极为鲜美。
今天是休整的最后一天,明天他们中的大部分士兵将沿着贾林达河北上,然后翻过外兴安岭,与进入雅库特阿尔丹河流域的铁血军士兵会师。
次日,在拉夫凯屯,余孝祥、邱洁春与拉夫凯酋长告别后,率部沿着黑龙江继续西进。现在余孝祥、邱洁春手下各有12000名士兵,拉夫凯站在黑龙江岸边看着一队队西进的大军,江里一艘艘逆水而上的船舶,心想从此这里不再属于“大清”,而是属于“大明”了。
余孝祥率部向西航行约60公里后,来到了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交汇处的大泡子。在大泡子放牧的是从属于拉夫凯酋长的达斡尔恩和哈达部,人数只有100多人。
其实,俄国人早在崇祯九年(1636年)就到过大泡子。那年,哥萨克人马克西姆·彼费利耶夫率队到达了黑龙江流域,其中一个叫阿维尔基耶夫的人就来过大泡子,被土著抓住后押送到酋长拉夫凯处。拉夫凯部落的达斡尔人没有伤害他,而是用黑貂皮交换了阿维尔基耶夫带来的玻璃珠、铁制箭头,并释放了他。阿维尔基耶夫回去后,向上级报告了石勒喀河一带的达斡尔人情况,并说那里有大片的农田,土著人都披金挂银,极为富庶。于是,雅库茨克的戈洛文分别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十三年(1640年)和崇祯十四年(1641年),先后派出了3支远征队妄图征服石勒喀河、黑龙江的达斡尔人,但是这三支远征队遭到达斡尔人的痛击后都失败了,于是戈洛文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派出了波亚尔科夫率领的远征队,改道精奇里江进入了黑龙江。
余孝祥、邱洁春到了大泡子后,兵分二路,一路由余孝祥率部进入石勒喀河,另一路由邱洁春率部进入额尔古纳河(蒙古人称为额尔古涅河)。不过,余孝祥在大泡子留下了50名战士,他们将护卫后续到来的难民在这里修筑码头。码头建好后,将被命名为“恩和哈达港”。
石勒喀河下游300多公里范围内原是阿鲁蒙古乌特拉部的游牧地,该部于崇祯六年(1633年)归附后金后,内迁至呼伦贝尔草原。乌特拉部内迁后,石勒喀河下游几乎空了,在后金政权的恩准下,达斡尔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才逐渐来到了石勒喀河一带放牧、耕作,不过在石勒喀河下游300多公里范围内放牧的索伦部人数还不到2000人。由于托尔加、桂古达尔、拉夫凯事先给居住在石勒喀河下游沿岸的几个部落打过招呼,尤其是托尔加身份特殊,这些达斡尔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心想你一个大清国的额附(汉人称为驸马)都投降了大明,我们还犯得着与大明国过不去吗?何况大明国的舰船这么大,谁是他们的对手?因此余孝祥的进军很顺利,一路上基本没遭到沿岸索伦部落的骚扰。
铁血军沿着石勒喀河约向西航行了约340公里后,副将郭辉翰向余孝祥报告,前方就是“虎沙口”了(今斯列坚斯克)。余孝祥知道,石勒喀河在虎沙口左岸有支流莫古尔河(今Mul河)、马塔坎河(今Matakan河),右岸有支流库尔恩加河(今Kurenga河),再往上,由于河水浅,不能通航大船了,只能换乘平底小船或步行,于是走上船头,下令在莫古尔河口靠岸。
舰队在莫古尔河河口靠岸后,发现在这里有个鄂温克人的小部落,人数只有100多人,首领叫图鲁亚尔。经询问,图鲁亚尔部落来自于外兴安岭西部。
原在贝加尔湖东放牧的鄂温克人有15个部落,也称为索伦部。后来有4个部落被别的部落吞并,只剩下了11个鄂温克人部落,他们分别是依附于阿鲁蒙古茂明安部的八部及依附于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三部。依附于茂明安部的八个鄂温克人部落是位于尼布楚草原的乌扎、布拉姆、马尔吉、奥拉、墨尔笛勒五部以及在乞塔河(今赤塔河)流域放牧的阿拉尔、杜拉尔、多尔托儿三部。依附于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三个部落是在乌达河流域放牧的图克塔纳、罗佳、纳哈塔三部。这十一个鄂温克人部落都不是大部落,最大的部落阿拉尔部的人数也只有500多人,其他部落的人数大多在200人左右,人数少的部落甚至只有100多人,总人数在3000左右,属于使马部(或使犬部)。
除了贝加尔湖东部有鄂温克人的部落外,在贝加尔湖东北部的外兴安岭一带也有放牧的有鄂温克人,他们分为十五个部落,被称为“索伦别部”,以饲养驯鹿为生,这些部落的名称往往以部落酋长的名字命名,如叶雷部、舍尔库特部、巴古奈部、土古素部、图鲁亚尔部等,这些部落人数多的有200多人,人数少的只有70-80人,总人数在3000以下,属于使鹿部。
另外,在贝加尔湖东部茫茫的森林里还有十几个鄂伦春人部落、达斡尔人部落,这些部落的总人数也不超过3000人,他们在森林里过着放牧、渔猎的生活。
原在虎沙口以西,乞塔河以东草原放牧的是阿鲁蒙古茂明安部。崇祯六年(1633年),茂明安部首领车根偕其叔父固穆巴图鲁、台吉达尔玛贷滚、乌巴什等携千余户属民归附后金。翌年,茂明安部的台吉札固海杜凌、乌巴海、达尔汉巴图鲁、瑚棱、都喇勒、巴特玛、额尔忻岱青、阿布泰等陆续归附后金。皇太极为前来归附的茂明安部举行了盛大的庆宴,并赏赐甲胄、雕鞍、银币等。自此,茂明安部告别故土,边征战、边迁徙,开始了为清朝征战的历程。
因此,在崇祯六年(1633年)前,喀尔喀蒙古的北部属于阿鲁蒙古。崇祯六年(1633年)阿鲁蒙古内迁后,喀尔喀蒙古也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漠北蒙古”。
茂明安部离开尼布楚草原、乞塔河时,依附于该部的八个鄂温克人部落并没有跟着他们离开,仍旧留在尼布楚草原、乞塔河流域放牧。
茂明安部内迁后,虎沙口、尼布楚、乞塔河一带几乎空了。此时,正遇俄国人入侵勒拿河流域,俄国人在勒拿河、阿尔丹河流域建立了雅库茨克、奥廖克明斯克、基廉斯克、马亚斯克、布丹斯克,原在外兴安岭西部的贝加尔湖东北、维季姆河一带放牧的鄂温克人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部分鄂温克人的部落,如叶雷部、舍尔库特部、土古素部、图鲁亚尔部,为了逃避俄国人的压迫,逐渐离开领地向东南方向迁徙。
叶雷部、舍尔库特部等部落在向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迁徙时,于崇祯九年(1636年)遇到了追击茂明安部逃跑奴隶的桂古达尔汗。他们见桂古达尔是达斡尔人,语言与自己想通,于是向桂古达尔汗表示愿归附大清。经大清同意后,叶雷就率部进入嫩江上游的多布库尔河,舍尔库特率部进入了大兴安岭,其它的几个部落就来到了尼布楚河、石勒喀河中游一带放牧,如图鲁亚尔就在石勒喀河的虎沙口一带放牧。
叶雷部在远涉迁移过程中,财产已消耗殆尽,已经陷入了贫困之中,到了新的地方后,除了继续靠饲养驯鹿外,其它的生活来源只能靠狩猎、捕鱼、采集过日子,可叶雷部在多布库尔河落脚后,才发现多布库尔河流域并没有饲养驯鹿的苔原植物,大批的驯鹿开始死亡,于是一部分人决定返回故地。叶雷思考再三,心想自己的部落又不懂农耕,照此下去所有的驯鹿都死亡后,自己的部落靠什么为生?于是就带着想返回故地的82名部众,驱赶着驯鹿返回。由于极端贫困,归途中顺手带走了科尔沁蒙古人的800匹马,这下闯下了大祸,当即遭到了科尔沁蒙古人的追击。皇太极得知叶雷率部众返迁原地后,把叶雷部当做叛逃,于崇祯十年(1637年)派出盛京守将甲喇章京席特库、宁古塔守将武巴海、孝庄皇后长兄吴克善等率700名清军,兵分几路追剿叶雷,在勒拿河中游的温多苔原高地(也称维季姆高原)包围了叶雷部,与叶雷部及其它鄂温克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连同叶雷在内,鄂温克人被杀94人,被俘87人,后叶雷的弟弟率部归附清军。以前,清军在攻打索伦部博木博果尔部时,最远到达的是贝加尔湖东的齐洛台(今赤塔),这次攻打叶雷部时,清军到达了外兴安岭西部。清军也就是在这一次远征中,顺便征服了勒拿河中游的鄂温克部落。
按理,皇太极已经知道俄国人来到了勒拿河,应该派出有生力量进入勒拿河,增援那里的鄂温克人,可是皇太极终究还是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认为勒拿河一带都是荒芜之地,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因此把内附的鄂温克人内迁后,听任俄国人在勒拿河流域扩张,致俄国人轻松地占领了勒拿河流域、阿尔丹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