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在伯力,李琚带着几个人正在与几个虎尔哈人交谈。
李琚在巴宁诺(今瓦尼诺)过完春节后,又率部进入了黑龙江流域进行侦查。这段时间他们侦查的是伯力一带的情况。
伯力自辽代时就设有节度使,称为“博和里”,大明把他称为“伯力”。后金人将它称为“颇黎”、“博和哩”,都是“博和里”的音译。
伯力一带居住着虎尔哈部的人。虎尔哈部属于“野人女真”,由女真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诸族融合而成,主要居住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其中下游的虎尔哈人又被称为“奇勒尔部”。
尽管这里属于大清的疆界,但在黑龙江流域还是有少量做生意的汉人,因此李琚在这里和鄂伦春人做生意,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李琚这个分队自进入黑龙江后,白天大队人马都躲进森林里,每次只派出几个3-4人的小组出来和当地人交换东西。
虎尔哈人与北部的尼夫赫人、埃文人、楚科奇人一样,习惯于以物换物。
李琚带来的小商品有箭头、盐、玻璃球、镜子、肥皂、糖果、毛巾、手电筒、蜡烛。箭头、盐是每家猎户都要换的,镜子特别受女人的欢迎,小孩子特别喜欢糖果、彩色玻璃球。李琚用这些小商品换到了不少皮毛,换得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这些小商品又不值几个钱,全部加起来也没有500两银子,可竟然换到了1万多张皮毛,而且都是上等货。如把这些皮毛运回苏州的话,至少值12万两银子,再做成裘装的话,价值还能翻几倍。
一个鄂伦春人带着孙子来到李琚的货摊前,问李琚:“你们从北边过来,有没有听说北边的事?”
李琚问道:“啥事?”
“听说北边好几个兵站、官府的人都被杀了,有这回事吗?”
“我们在北边那个屯也听说了,我也正想提醒这里的军爷要注意呢,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
“不远,离这里20里路的路边就是个兵站。”然后,那位大爷问道:“你说谁敢这么大胆袭击军爷和官府的人?”
“不会是博尔博果尔的残部吧?”
“不可能,博尔博果尔部的人在精奇里江呢,怎么会跑这里来?哎,你这话可别乱说,不然博尔博果尔部又要倒霉了。”
“对对,是不能乱说。大叔,你还要换点什么?”
大叔就问身边的孙子,喜欢啥?孙子指了指货摊里的糖果,于是大叔就说道:“我用这块鹿肉换你10粒糖,可以吗?”
“可以。”
李琚从鄂伦春人手里接过一块鹿肉,用手掂了一下约有5斤重,忙掏出100粒糖果给了大叔。
大叔见后,忙说道:“太多了,我只要10粒糖果。”
“大叔,你这块肉值100粒糖果。”
“哎,我们的肉不值钱,你的糖果才是稀罕货。我只要10粒。”
李琚拗不过大叔,只得收回了90粒糖果。
大叔接过糖果后,说道:“我看你们还是早点离开吧,大清的人马很快会过来了。”
“我们是做买卖的,他们来了也和我们没关系。”
“你们是汉人,到时万一他们把你们当做大明的奸细就麻烦了。”
“大明远在几千里外呢,他们的奸细怎么会来这里。”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是为你们好,省得惹麻烦。”
李琚看着离开的达斡尔大叔的背影,又掂了掂手里的鹿肉,心想鄂伦春人真实在、淳朴。
鄂伦春大叔走远后,李琚顺着他刚刚指的方向,前往20里远的兵站。
清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的兵站,与大明设置的巡检司差不多,人多的有十几个人,少的只有五六个人。不过,伯力是大屯子,有1000多人,因此清朝在伯力的兵站有100多人,还管辖着周围50多公里范围内的几个小屯子。
到了晚上,李琚带领的200多名安保士兵悄悄地包围了兵站,一场静悄悄的刺杀后,李琚带着士兵离开了兵站。
这是李琚带兵进入黑龙江地区后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兵站。解决了这个清军兵站后,李琚带着人开始赶往上游的朱舍里。朱舍里位于松花江、黑龙江交汇处,也即后世的同江,明代设置奴儿干都司时,称为奥利迷城,后金建立后,鄂伦春人在松花江河口建了个大屯子,称为朱舍里。春节前,李琚赶回巴宁诺过春节时,有几支侦查兵并没有回去过春节,而是沿着黑龙江一直往西进行侦查。李琚要在朱舍里接应从黑龙江上游侦查的人员,然后赶回巴宁诺。
开春后清军要去库页岛的话,必须在巴宁诺渡海。李琚的人会在那里等着他们。
正月二十五,刘云龙的母亲宣布了一个消息,下个月初三是黄道吉日,李必恭的父母要来提亲了。
原来那天喝满月酒时,李必恭找他的父母商量后,他父母怕高攀不起,就咨询了钱瑞林。
钱师傅就说啥叫高攀不起?小四是公子殿下的干弟弟、师弟,别人家的女儿还不敢嫁给小四呢。小四要是娶了彩梅,那叫亲上加亲,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李必恭的父母就托媒人来说媒。
自那天黄丽菊说彩梅的心上人整天在眼前晃悠呢,张大妹心里就有数了,这次见媒婆来说媒,就问了彩梅,见彩梅害羞地跑了,才知道这个死丫头暗地里果真看中的就是小四。事情就这么成了。
随后,母亲又开始抱怨了,说家里还有一位大姑娘,咋就没人来提亲呢?母亲说的自然是干女儿陶红。
黄丽菊听到婆婆的抱怨后,说道:“妈,你放心,她迟早会嫁入豪门。”
张大妹一听,忙问道:“你说苏州城哪个有钱人家会来提亲?”
黄丽菊抿着嘴,笑了笑,说道:“不用别人来提亲,她自己会走入那家豪门的。”
张大妹忙说道:“是谁家呀?再说,哪有大姑娘自己走入婆家的?”
黄丽菊却再也没说一句话,独自回了内屋。
张大妹望着黄丽菊的背影,心里想着陶红究竟看中的是哪家豪门?
正月二十六日,在山西太原城,巡抚蔡懋德正在视察三立书院。
蔡懋德是南直隶昆山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历任杭州推官、江西提学副使、山东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在江西期间曾在白鹿书院主讲《孝经》。崇祯十四年(16肆1年)擢右佥都御史后,巡抚山西。他就任山西巡抚后,重开了已废弃的三立书院,继续聘任傅山为山长(即院长)。
傅山,又名傅青主,山西太原人,是曾任山西提学袁继咸的弟子,崇祯十一年(1638年)袁继咸修复三立书院时,傅山出任三立书院山长。他本人不仅字写得好,还精通岐黄,是太原有名的郎中。后世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中的“傅青主”就是以他为原型。
傅山陪着蔡懋德走近一间教室,见到教室里坐着24名学生,讲台上一名教授正在讲述《战守与火攻》。
两人在教室外隔着窗听了一会儿,蔡懋德问傅山:“这位教授是什么人?”
傅山说道:“他叫韩霖,绛州府(今新绛县)人,天启元年的举人。”
“他懂火器、兵法?”
“他是徐光启的弟子,跟着徐光启学会了兵法。他还跟传教士高则圣学习了西洋火铳,所以懂火器。”
蔡懋德听说过高则圣,他是来自西洋(今意大利)的一名传教士。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曾任耶稣会南京教会会长。天启四年(1624年)来到山西传教,崇祯七年(1634年)山西发生大饥荒时,高则圣参与了救灾活动,也乘机发展了一千多名基督教徒。崇祯十三年(1liu41年)在绛州府去世。
蔡懋德就说道:“那他应该去给太原卫的人讲课呀。”
“大人,太原卫的人自持清高,哪会听他的课?”说完,傅山问道:“大人,李自成气势凶险,你要早做定夺呀。”
春节前,蔡懋德就得知李自成攻下了平阳、安邑,于是说道:“我已给朝廷去了奏折,要不了多久,朝廷的援兵就会来太原的。”
“这样就好,有了朝廷的援兵,就不怕李自成来进攻太原了。”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抚衙的人匆匆来到书院,告诉蔡懋德,京城送来了圣旨。
蔡懋德听后,忙赶回抚衙,一名太监向蔡懋德宣读了圣旨,意思是因蔡懋德丢失了平阳、安邑、泽州,已被就地免职。新任山西巡抚郭景昌不日将到达太原。
蔡懋德接过圣旨后,心中一阵郁闷。
传旨太监对蔡懋德说道:“蔡大人,你也不要埋怨皇上,皇上只是免了你的职位,没有砍你的头。”
蔡懋德听懂了,以往很多吃了败仗的将领、巡抚都被崇祯帝不问青红皂白地杀了头,看来这次皇上对自己已是法外开恩了,于是说道:“谢皇上隆恩。”
“不过,在新任巡抚到来之前,你还不能离开太原。”
“这个我懂。”蔡懋德从怀里掏出几两银子递给了太监,说道:“公公,你一路上辛苦了,这是一点小意思。”
太监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道:“蔡大人,你也太客气了。我一个替皇上跑腿的,我不辛苦的话,难道让皇上亲自来太原?”
“公公,郭景昌是什么来头?”
太监想了想,说道:“郭大人是河南洛阳人,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崇祯元年(1628年)的进士,曾做过河津县知县、山东巡按。”
“他带兵来了吗?”
“没带兵过来。”
“太原危急呀,他只身1人过来,能保住太原吗?”
“我离开京城时,听说皇上正在考虑另外派大将过来。”
蔡懋德听后,心想只要朝廷的大军一到,太原可保无虞。
此时,在京城正阳门前,崇祯帝朱由检率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及京营文武大臣为大学士李建泰送行。
大学士李建泰是山西曲沃人,他听说李自成的农民军已逼近山西后,主动向崇祯帝提出,愿率军前往山西。朱由检一听,心情大悦,赐李建泰尚方宝剑一把,并授予兵部尚书一职。
今天朱由检在正阳门前给李建泰行“遣将礼”。崇祯帝亲手给李建泰斟酒三杯,然后对李建泰说道:“这次你是代朕亲征,辛苦你了。等你班师回朝,我定给你大大的赏赐。”
李建泰说道:“请陛下放心,我此去一定将贼寇赶出山西。”
崇祯帝望着远去的李建泰,心里想道,前几天已派了郭景昌去山西主持大局,今天又让李建泰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了山西,山西应该无虞了。尽管我不愿做亡国之君,但事事已有亡国之象,希望李建泰能在山西挡住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