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刘云龙回到了济州岛。赵永忠向刘云龙汇报,登州方面已运来了38万难民,这些难民在岛上开耕了45万亩地,全部种植了玉米、土豆、红薯、棉花,在一些有水源的地方正在挖灌溉渠,待明年种一些水稻。开采硫铁矿的道路正在修筑,其它窑炉也在砌筑了。
赵永忠汇报完后,陪同刘云龙视察了岛上的农田。刘云龙看到正在田里劳作的农民都兴致勃勃,脸上充满着希望。
刘云龙问一个老农:“老伯,你觉得这些地怎么样?”
老农说道:“地是好地,就是不知道种了这些东西能不能吃?”
刘云龙知道这些难民还不曾吃过玉米、土豆、红薯,就告诉老伯:“这些东西都能吃。”
“有小米、面粉好吃吗?”
“跟小米、面粉一样好吃。”
“亩产量高吗?”
“玉米的亩产量在4担左右,土豆的亩产量在10担左右,红薯的亩产量在15担左右。”
“亩产量这么高?”
“这还不算高,今后使用化肥后,亩产量至少可加倍。”
“小伙子,你可别骗我。”
“老伯,我没骗你。等农闲了,你坐船去苏州看看,苏州种植的玉米、土豆、红薯,亩产量比我刚刚说的还要高。”
“真的?”
“真的。”
“官府说三年免税,说话算数吗?”
“老伯,官府说的话绝对算数。要是这里的官府说话不算数,你来找我,我来替你打官司。”
“我哪敢和官府打官司?”
“老伯,你是朝廷的臣民,官府做错了事,就可以和官府打官司。”
“你叫啥名啥呀?”
“老伯,我叫刘云龙。”
“啊,你就是刘云龙?”说完,老农就想从地里爬起来给刘云龙跪下,被刘云龙一把拉住,说道:“老伯,你是长辈,你要跪的话,我可担当不起。”
“公子殿下,你是好人吶,到现在我们吃的还都是你从苏州运来的粮食。”
“老伯,你可别喊我‘殿下’。只要你们能吃饱,比啥都好。”
视察完农田后,袁时中陪着刘云龙来到汉拿山下,视察骑兵训练。
袁时中手下曾有几万骑兵,精简后还有1万骑兵,其中有2千名骑兵来到了济州岛。济州岛中部有座死火山叫汉拿山,海拔1950米。汉拿山山脚下有大片草原,安保公司的2千名骑兵就在山脚下训练。
这些骑兵以前都是用弓箭、大刀、长矛作战的,现在使用的武器全部换成了燧发枪、马刀、大炮。每个骑兵千营有1000支燧发枪、10门大炮。大炮是用马牵引的,每2匹马牵引一门步兵炮。
今天是实弹训练,骑兵们手持燧发枪,骑着马,一边跑一边用枪瞄着远处的靶子,然后开枪,虽然命中率只有20%,低于步军的命中率,但随着进一步的训练,今后的命中率还能提高。不过开完枪后重新装药时,由于马背很颠簸,因此装药很困难。
刘云龙见状,想到该给骑兵设计骑兵专用步枪了。
视察完骑兵骑射后,接着视察骑兵开炮。
骑兵用马拖曳着大炮前行,然后在标靶前停下,炮兵架炮,观测兵开始用手指测距,报出参数后,炮兵调整射角,然后炮长下令向标靶开炮。这个主要是训练观测兵、炮兵的熟练程度。训练好了,今后骑兵可不再依赖于后方的炮兵,而是可以直接突击,打击敌人。
刘云龙对骑兵的训练情况赶到很满意。
回到济州府府治所在的旌义县县城后,刘云龙把赵永忠、曾同亨、马元勋、邝春义等找了过来,然后指着地图,给他们部署任务。
刘云龙对他们说道:“你们不是嫌没金矿开采吗?我给你们找二个金矿。”
曾同亨问道:“哪来的金矿?”
“在图们江口北的摩阔崴(今俄罗斯波谢特)有个小渔港,小渔港内侧是摩阔崴湾,这个海湾的滨海沙滩及几条入海的山涧里都有砂金。北边的乌苏里湾口有个岛屿叫青岛(今俄罗斯阿斯科尔德岛),它是个马蹄形的岛屿,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岛上有砂金矿。你可以派人去这二个地方开采砂金矿。”
曾同亨问道:“这二个地方没清兵吗?”
“努尔哈赤和多尔衮都以为朝xian半岛以北海域没有海上威胁,因此在摩阔崴、永明城(今海参wai)、婪沟崴(今纳霍德卡)都没有派兵把守。”
“那要是遇到捕鱼的当地人呢?”
“如有当地的渔民来摩阔崴、青岛捕鱼的话,把他们统统抓起来,让他们与你们一起开采砂金矿。”
“这二个地方的金子多吗?”
刘云龙想起历史上俄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占领乌苏里江以东后,摩阔崴曾是俄罗斯滨海边疆省的三大采金中心(另二个采金中心是海参wai、普列奥布拉热尼耶),仅从1892年到1902年,俄国人就在这三个采金中心开采了30多吨黄金,于是说道:“摩阔崴的砂金矿矿储量至少有10吨,青岛的砂金矿储量也在5吨左右。”
曾同亨一听有这么多金子,忙说道:“我马上派人去这二个地方采金。”
刘云龙又对邝春义说道:“你要以摩阔崴、青岛为基地,派人进入乌苏里江流域侦查,掌握清军在那里的兵力部署情况,还要绘制地形图。”
邝春义问道:“摩阔崴、青岛距济州岛有1200多公里,为啥不把这个任务交给杨占文?”
“你以为杨占文的任务少吗?他的担子比你重多了。”
“可我们都不懂满族语,进入乌苏里江后,遇到后金人咋办?”
“上次我们在山东、北直隶作战时,不是抓到了很多清兵俘虏吗?他们都在公司的几个矿上开矿呢。我回苏州后,选一些汉八旗的俘虏兵,把他们送到济州岛、库页岛来,让他们跟随你们一起进入乌苏里江、黑龙江。”
“有他们做翻译,就不怕听不懂后金人的话了。”邝春义又问道:“我们就直接进去侦查吗?”
“你们带着刀、枪直接进入乌苏里江流域侦查,不是明着告诉清兵,我们大明的兵来了吗?你们要化装,带上盐、茶叶、箭头进去,以做生意的形式进入乌苏里江流域。”
邝春义听后点点头,说道:“懂了。”
“去了那里后,要对珲春实现封锁,禁止他们与朝xian、日本做生意。”
“珲春是满清的外贸港口?”
“珲春有珲春河与图们江相通,自秦汉以来,珲春人就通过图们江、摩阔崴航道与朝xian人、日本人做生意,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支。”
“原来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北支?我一定封锁摩阔崴,禁止满清的任何船只出海。”
“好。”
说完,刘云龙望了望赵永忠,刚想说话,赵永忠就抢先说道:“你不用交待了,我的任务就是给他们做好后勤工作。”
“嗯。你要准备几艘船只,专门给采金的矿工和侦察兵运送粮草、物资。”
“要是把他们饿着了,你就拿我是问。”
接着,刘云龙又和他们讨论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次日,刘云龙、袁时中坐船回苏州。进入长江口后,就看到了崇明岛。
先秦时期,长江口还没有沙洲,但后来由于长江水的泥砂含量不断增加,就逐渐在长江口沉积出了沙洲。唐朝时,吴淞口外的外海出现了东沙(今崇明岛向化镇一带)、西沙(今崇明岛城桥镇一带),两沙之间相距30公里。宋朝年间,东沙、西沙面积不断扩大,东沙西北还涨出一个叫姚刘沙的沙洲。到了十二世纪初,在距姚刘沙西北25公里的地方又涨出了一个大型沙洲,被称为“三沙”,这样宋朝时期崇明主要分三沙岛、刘姚沙岛、东沙岛、西沙岛。到了明初洪武年间,三沙、刘姚沙、东沙已连成了一片,还有许多小沙洲,如营前沙、陈思沙、樊连沙、三片沙等。到了崇祯年间,受长江口日益严重的泥沙沉积影响,崇明其它小沙洲也与主体岛连成了一片,就形成了今天崇明岛的主体。朝廷在崇明岛设置了崇明县,隶属于太仓州(今崇明县属上海)。崇明岛上不仅有盐场(后世因长江水泥沙量太大,盐场废弃),也有耕地,种植水稻、麦子、棉花、花生。17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从南美洲引种的花生,首先就是由西班牙雇佣的中国水手种植在崇明岛的,后来才被引种到江南各地。中国本土原来也有花生,叫“落花生”,不过这种“花生”与南美洲引种的花生不是一个品种。后来随着南美洲花生在中国的不断推广,本土的“落花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今天食用的花生就是那时从南美洲引种的。
进入长江口航道后,刘云龙看到航道两侧布满了铁制浮标,在航道上航行的船只能轻松地躲过水底下的暗沙。用不了多久,济州岛、库页岛、海南岛的港口也将很快用上铁制浮标。
刘云龙、袁时中在太仓浏家港换乘内河蒸汽机船到了苏州胥门,老远就看见工人们正在桥梁施工。
枣市街横跨胥江的大桥和胥门横跨古运河的大桥,采用的都是钢结构桁架体系,为了保持航道通畅,桥墩都造得很高,所以土建的工程量较大。现在桥墩已造好,接下来就是钢结构施工。以前苏州人都没见过钢桥,因此桥边拥着好多人在指指点点,在猜测着造出来的钢桥能不能用。
刘云龙上岸后,看到城墙上有几张已破烂的通缉令,这个通缉令与在太仓浏河港看到的通缉令一样,都是以苏州巡抚的名义发布的。
通缉令大致的意思是原流寇袁时中被朝廷招安后来到江南,不料其不仅不思为朝廷效忠,竟然抢劫了苏州府境内数个商人的仓库、船只,率部逃出了南直隶,现已沦为海盗。有捉拿其归案者,官府将重奖10两银子。
刘云龙对边上的袁时中说道:“看来你得继续留着你的胡子了。”
袁时中摸了摸下巴的胡子说道:“也只有你想得出这个办法,害得我只能留着胡子进出苏州了。”
刘云龙说道:“你知道的,这是我们和官府串通好后做的表面文章,也没人来抓你。现在你能理解为啥没公开你是大华公司董事的消息了吧?”
“这个我懂。要是公开了我是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份通缉令是假的。”然后,袁时中问道:“这段时间,我做什么?”
“带你的兵去太湖游泳。有时间的话,到习武堂听听课。”
“游泳?”
“你会游泳吗?”
“不会。我们好多人都不会游泳。”
“南方河网众多,不会游泳可不行。”
“学游泳难吗?”
“不难。只要学会了手脚配合、怎么换气,就能学会游泳了。先在浅水区学,等学会后,再进入深水区。你们在年内要学会在水里游5公里。”
“游5公里,太长了吧?”
“游5公里是最起码的要求。今后如在大海里遇到险情,人落到海水里后,你知道最近的海岸有多远?所以要活命至少学会在水里能游5公里。”
“有道理,我来带头学游泳。”
袁时中这一次出海,算是领略到了海洋的广阔。从太仓港到济州岛,蒸汽机船舶就需要航行2天。人要是掉落到海里后,不会游泳的话,呛几口海水就会沉入海底,连等待救援的机会都没有。
2人进了城门后,看到有人在吆喝:“卖冰棍咯,有白糖冰棍、赤豆冰棍、绿豆冰棍、奶油冰棍。卖冰冻酸梅汤咯,一文一杯。”
刘云龙寻声看去,只见一家店铺前一个小二在吆喝着卖冰棍。天气很闷热,店铺里有很多人在买冰棍,有女人、孩子,也有不少是成年男人。
刘云龙走进店铺,问小二:“你这个冰棍是哪里生产的?”
由于刘云龙经常在胥门码头上岸,因此小二认识刘云龙。小二见是刘云龙在问,忙说道:“哎呀,刘总,你说在苏州除了你的大华公司能生产冰棍外,还有谁能生产冰棍呀?”
“哦,生意好吗?”
“好,我一天能卖出去5千根冰棍。”
“你的冷冻机多少钱1台买的?”
“你公司的冷冻机不贵,1台才60两银子。”
“那冰棍进货价是多少?”
“1根冰棍7厘,我们零售是1根1文。”
“你的毛利有三成,那你买了冷冻机后,一年能出本了吧?”
“托你刘总的福,照这个销量,我今年靠卖冰棍就能稳赚25两银子。”
“机器使用时有问题的话,你可以马上找我的人来维修。”
“会的。你的厂里说了,我买了冷冻机后,有3年保修期。”
“行,祝你发财。”
“借你吉言,我发财,你也发财。”
刘云龙从小二那里买了2根绿豆冰棍,把1根冰棍递给了袁时中。
袁时中剥开冰棍的外包纸,把冰棍伸进嘴里咬了一口,说道:“真好吃,长这么大还第一次吃到冰棍。”
刘云龙听后心想,以前的冰棍是利用硝石融化时的吸热效应来制作的,价格很贵,能享受得起的都是大户人家,于是说道:“以后呀,你要吃冰棍的话,任何季节都能吃。”
袁时中说道:“我再买2根,给孩子吃。”
刘云龙说道:“你家住在横塘,买了冰棍,没保温措施的话,你还没到家冰棍半途就化了。说不定横塘镇上也有店铺买了冷冻机卖冰棍呢。”
袁时中说道:“那我回去看看,要是横塘没有冰棍卖的话,我再来城里买。”
袁时中在横塘的家,是刘云龙给他置办的,有二进三开间,在横塘镇算是大户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