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云龙到达蓬莱城时,苏州卫派人带着250两银子来铁铺领走了100把匕首。
包可弘没有亲自过来,他在阊门码头给赴池州府的军士送行。
巡抚黄希宪在送走陈洪谧后,就赶到了池州府,部署江防。江北的张献忠在九月七日攻陷了枞阳后,已与池州隔江相望,并在进攻安庆。考虑到池州府、太平府的兵力不足,黄希宪下令苏松常兵备道派兵到池州、太平协防江防,于是严铿、庄翔东带了苏州卫的2个千户开赴池州。
刘云龙随运送农药66粉、滴滴涕的船来到渤海边登州府的蓬莱城。
登莱是指登州、莱州,原属于山东。天启元年(1621年),朝廷为了对抗后金,把登州、莱州从山东巡抚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了登莱巡抚。巡抚所在地在蓬莱城,此时的登莱巡抚是曾樱。
蓬莱城也称登州水城,建于洪武年间,是在宋代供战船停泊的刀鱼寨基础上修筑的,是个近似于正方形的城镇,每面城墙长度约1000米。万历二十年,日本入侵朝xian的战役爆发,出于防范日本可能从海上大规模入侵,朝廷对蓬莱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原本的夯土墙改造为夯土包砖,且对城墙墙体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天启二年,曾任苏州府推官的袁可立担任登莱巡抚后,沿水城增置炮台,建造军舰,操练水师,将登莱水城打造成了辽东前线的后方基地。崇祯三年,孙元化担任登州巡抚期间,在葡萄牙人的帮助下,仿造欧洲棱堡建造了部分炮台。
改造后的蓬莱城城墙分为陆墙和海墙两部分。
海墙部分东端城墙则是建在较为平坦的沙滩和防波提上,并建有炮台,这个炮台是拱卫蓬莱城水门的关键点。海墙部分的西端沿着丹崖山走向修建,著名的蓬莱阁就位于该处。继续往西便是蓬莱城的最西端,同时也是西端陆墙的西北段。在这段城墙北端,也是一个非常类似要塞风格的城墙突出结构,而这个突出部南面的城墙,不同于蓬莱阁海墙沿着山脊而建,而是以一个大直角走向,从丹崖山一直修建到平地。
陆墙东端曲折的城墙,是万历年间修整时新建,而西端和南端振扬门段墙体,走势修建较为笔直工整。这种城墙虽然看起来较为规整美观,但在防御时无法形成交叉火力,很容易被敌人从陆路攻破。崇祯五年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时,叛军就是通过南端振扬门攻破水城的。
崇祯十年,时任登州知府的陈钟盛筹集银两修复因“吴桥兵变”被损坏的城墙。陈钟盛与陈洪谧一样,曾任苏州知府,是陈洪谧的前任。蓬莱水城修复后,陈钟盛撰写了《蓬莱阁记》,碑刻在蓬莱阁内。
由于登莱水师使用的战船大多是沙船,这种船长30多米,宽度只有几米,因此蓬莱城修筑的水门极为狭窄,大型战船是没法进入蓬莱城水门的。这个水门一直保持到后世,如你去蓬莱城旅游的话,还能看到这个水门。从这一点看,整个明朝的海防建设,体现的还是陆权大于海权,对海洋的利用十分有限。
刘亨博见坐船果真比他骑马快,上岸后直奔抚衙,告诉陈洪谧,苏州的农药运来了。
陈洪谧看到刘云龙竟然亲自赶到了蓬莱城,忙迎座泡茶。
几个人坐定后,陈洪谧对刘云龙说道:“我已安排人去卸货了,可不知道怎么使用呀?”
刘云龙说道:“我在来的路上,就告诉了刘亨博怎么使用。”
刘亨博就说道:“要用喷雾器来喷。喷药时,喷药人得戴口罩,防止人中毒。”
陈洪谧问道:“喷雾器、口罩都带来了?”
刘亨博答道:“刘总都带来了。”
陈洪谧转头对刘云龙说道:“有了你的药,这下就不怕蝗虫啦。”
刘云龙问道:“蝗虫现在已飞到哪里了?”
陈洪谧说道:“昨天从掖县传来消息,蝗虫已飞到了潍坊。”
刘云龙一听,忙说道:“那就别卸船了,把农药直接运到掖县后再使用。”
刘亨博一听,忙走了出去,安排船只直接去掖县了。
刘亨博走后,刘云龙问陈洪谧:“登莱有多少闲着的水手?”
陈洪谧问道:“你要招聘水手?”
“我要组建远洋船队,需要水手。”
陈洪谧想了一下,说道:“前两年,内阁中书沈廷扬建议恢复海上漕运,为辽东军队运输粮草。可松锦战役败了后,海上漕运一落千丈,许多海船在改造,要用于长江里的运兵船。”
“这些水手还在吗?”
“这就难说了,散的散了,逃难的都逃难了,留在登莱的不会很多。”
“留在登莱的有多少人?”
“2000人还是有的。”
“我能招聘吗?”
“你们民间招聘工人,不受官府限制。你招聘了那么多人,要组建多大的船队?”
刘云龙就把买船的事告诉了陈洪谧。
陈洪谧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朝廷就不该裁减海运。就靠京杭大运河来运输,运输量远不如海运。海运的话,可以把粮草运到天津,天津到京城只有300里,陆路运输也很方便。即使往宁远孤城运输粮草,也是海运方便。”
刘云龙说道:“其实朝廷应该放弃宁远,把兵力集中到关内。一座孤城在关外只是刷存在感而已,清军完全可以绕开山海关进入关内,前几次清军入关,不都是绕开山海关的吗?今年他们马上......”
陈洪谧听到这里,打断道:“你肯定清军马上会入关?”
刘云龙说道:“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从蓟州入关。”
“此话当真?”
“当真。他们还会进入山东。”
“每次你的预测都很准。你说他们会来山东?难道你是皇太极肚子里的蛔虫?”
“皇太极想攻灭大明,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他们是全民皆兵,都来前方打仗了,后方谁替他搞生产?所以他们需要人口、牲口,他们必定靠入关掠夺人力、物资、金银财宝才能充实他们的实力。再说,今年辽东也遇到了严重旱灾,会颗粒无收,他们没吃的,只有靠进关抢劫渡饥荒。”
“哎,你我人微言轻,说了也没人听。”
“曾樱曾大人呢?”
“他去京城述事了。听说他要去南京兵部任职了。”
“那新任巡抚是......?”
“据说是江西按察使曾化龙来任巡抚。”
刘云龙在后世的史书上了解到曾化龙是一条硬汉子,于是问道:“大人,登莱今年的农作物怎么样?”
陈洪谧说道:“旱了几个月了,种植的农作物还能怎么样?如不把这次的蝗灾扑灭,登莱将颗粒无收。”然后问道:“你说苏州今年会大丰收,能多多少粮食?”
“大人,苏州吴县、长洲、吴江有240万亩耕地,有一半是种了水稻,每亩地增产200斤的话,至少比往年多150万石。”
陈洪谧一算,增产的150万石可养活80万人,于是说道:“等曾化龙曾大人到任后,我来建议登州府、莱州府派人去苏州购粮。总不能看着灾民饿死。”
刘云龙奉承道:“大明如多几个像你这样的官员,就有救了。”
陈洪谧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难道大明没救了?你可别在外面瞎讲,会坐牢的。”
“我咋敢去外面瞎讲呢。大人,登莱境内山地多,尽管河流有不少,但河流的比降大,蓄不了多少水,遇到这种雨水少的气候,就没法种水稻,几乎会绝收。官府应该劝导农民多种植土豆、玉米、红薯,这种作物即使遇到旱情,如不是大旱云霓的话,总还能有点收获的。”
“是呀,我来登莱之后就发现山东、登莱境内种植的还是水稻、麦子、小米,高粱,还没推广土豆、玉米、红薯呢。就怕劝他们种植土豆、玉米、红薯后,他们会嫌吃不惯。”
“吃不惯土豆、玉米,不仅是个习惯问题,还是个观念问题。你给饥民塞几个土豆试试,他们会因为吃不惯就拒绝吃土豆吗?”
“你说的总是有道理。明年我们来劝导农民多种点土豆、玉米、红薯。”
“还有,东昌府、兖州府都是在五月种豆的,登莱干嘛非要在三月种豆?为了种豆休耕部分耕地,这不是浪费吗?”
“你连这个也调查清楚了?”
“我不是有仙娘吗,还用得着调查?”
“哎,登莱的农民几百年来都是这么种地的,你要让他们改变耕作习惯,还真难!”
“为了多收粮食,必须改变不好的习惯。”
“行,我来劝导农民改为五月种豆。”
“大人,那可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呀。”
“你不用捧我。你啥时候回苏州?”
“大人,我让杨占文留下招人,过2天我就回去了。到时我就不再来叨扰你了。”
“我也要赶到莱州去救灾了,就不多陪你了。以后多来登莱走走。”
“那当然。不过,今后如你遇到凶险之处,请不要忘了苏州。”
刘云龙离开后,陈洪谧在官厅里想着自己今后会有啥“凶险之处”?
后来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因登莱巡抚曾化龙杀了来劝降的使者,登莱没有落入李自成之手。清军攻陷山东后,登莱成了大明在北方的根据地,陈洪谧就没有必要到苏州避险了。
陈洪谧去了莱州,部署灭蝗的事了。
刘云龙留在蓬莱城,四处张贴招聘水手的告示。
一天,蒋如锦拿着几个蚕茧,跑来问刘云龙:“怎么登莱的蚕是养在树上的?”
刘云龙看着不黄不白的茧子,告诉蒋如锦:“这种蚕叫柞蚕,是野生放养在山上的。”
“北方的蚕都是放养在山上的吗?”
“不全是。像山东济南、兖州那边是和我们苏州一样种桑养蚕的,登莱这边以柞蚕为主。”
“登莱这边是什么时候开始养柞蚕的?”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应该比种桑养蚕要晚。晋代《古今注》中记载汉元帝那时,‘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成茧’,这个野蚕就是柞蚕。”
“那么早就开始养柞蚕啦,怪不得南边的平山上,都是这种柞蚕。”
“登莱以养柞蚕为盛,我们苏州太仓的吴伟业不是写过一首诗吗,‘野蚕养就都民茧,村酒沽来不费钱’,说的就是这一带的柞蚕。”
“刘总,你读的书可真多,连晋代的书也看。”
“你呀,以后也要多看看书,要做个有勇有谋的人。”
“嗯,今后我一定听你的话,多看书。”
2天后,刘云让杨占文留下招人,自己和蒋如锦坐车赶往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