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最后一场是策问和诗赋,朝廷考策问一般都与时政有关,前段时间有一个府遭受了蝗灾,李延清觉得,这次的策问应该就是与防治蝗虫有关。
都说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若不是朝廷救灾救得及时,也不知道多少百姓要背井离乡,卖儿卖女以求生存。
李延清叹了口气,这个世道就是这样残酷,本就生产力低下,一年到头都指着地里的那点出息,结果唯一的那点产出都被蝗虫吃了个干净,百姓生活实在艰难。
当时蝗虫来的时候,李延清都可以想象当地的百姓是有多么的绝望,最关键的是,已经快到秋收了,若是蝗虫来的早些,百姓们还来得及再种一茬,可秋收这个节骨眼儿再种也来不及了。
拿到卷子一看,果然,策问就是考的蝗虫防治的方法。
从这一次院试的题来看,可见本朝的皇帝是个务实的,也是个真的把百姓放在心里的皇帝。
李延清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把他知道的关于蝗虫防治的方法,全都写在草稿纸上,又整理一下,让它变得有条理,最后再将其遣词造句一番写到试卷上。
翻过试卷,就是诗赋题。
一看题目,李延清笑了,这学政挺直白敞亮啊,一点也没有挖坑。
请以春天为题,作诗一首,可五言可七律。
现在是秋天却以春天为题,为何?李延清疑惑不解。
并收回刚刚说学政敞亮的话,这是不挖坑吗,原来这不挖坑才是最大的坑,哼!他们这届学子走过的路都是学政的套路!
正当李延清思考学政的用意时,抬头看见了他在策问一题打得草稿,恍然大悟。
秋天代表着丰收,而春天代表着新的希望,学政这是想借着院试,让考生们作诗鼓舞安慰遭受蝗灾的百姓呢,这事儿干得好,还可以让皇上知道他虽没在受灾地,却也关心着当地的情况。
高,实在是高。要不怎么说官场上都是一群老狐狸。
李延清思索片刻便作了一首诗,这是他难得的一首有灵气的诗,可能是因为心里同情受灾的百姓,灵感蓬发,果然用真情实感作的诗就是不一样。
仔细品味了一番这首诗,李延清甚是满意,一气呵成写得诗就是要比犹犹豫豫、停停顿顿写得诗好上许多倍。
因为思考学政用意多花了些时间,李延清刚停下笔没多久,停笔的锣声便响起。
将笔墨小心的收好,等官差收完考卷,他们就可以出考场回家了。
在等待出考场的一段时间里,李延清站在原地朝四周看了看,发现考生们都脸色苍白,脚步虚浮,身上的衣服脏乱不堪,头发也乱糟糟的,身上还弥漫着一股子酸臭味,这恐怕是众位学子此生中难得的狼狈样子之一,为什么是之一,因为后面还有乡试和会试,几天几夜考下来估计也和现在差不多。
李延清也觉得自己身上黏糊糊的,臭得不行,想立马出去洗一洗,可这院门就是不来,他在这一刻真心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慢。
在考生们望眼欲穿的期盼中,终于,官差来开门了。
梁府的管家带着小厮们在考场外等候,因着住在梁府的考生有好几个,管家带了好几辆马车。
看到李延清出来了,赶紧带着小厮迎上去扶着他,“李少爷,快到马车上休息休息。这几天受苦了。”
“谢谢管家,梁兄和其他师兄们呢,还没有出来吗?”李延清任由他们扶着,问道。
“李少爷是第一个出来的,少爷他们还没有出来,我们在这等就好,李少爷你赶紧去休息吧。”管家回道。
李延清点了好头,他也实在是受不住了,连续几天的高强度思考,他这会儿精神身体都疲惫不堪,是要好好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