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新政权
吴地的话让大臣们深以为然,这个就需要定规矩。这或许就是吴地携带的私货了。历史上可没有这种简易讲法,也没有多钟币值铜钱,而他就能这么为老百姓想到,不然那种大额商业交易,挑着几担铜钱交易,那还不疯掉,自然五元十元,甚至更高货币,那就需要更加值钱的贵金属制造,比如白银,比如黄金,那都是天然货币。
“除此外,为了尽快充实国库,孤王决定,盐铁专卖,统一收归政府所有,由政府发放执照,授权经营”吴地这一杀招,可把大家激动坏了,如果有姑苏的大臣在这里绝对会反对的要死,那是割他们的肉呀。可是他们不在。也正是不在,吴地毫不犹豫把这两大重利产业收归帐下。
辛评道“如此,国库未来不愁没钱,可是如何向百姓解释”。
“我们把他收归国有,不等于不让百姓经营,只是由国家和铁匠,盐民联合制造。
我们给他们发放执照,表示他们正规化,国家化,但是他们还是锻造自己的铁器,只不过收益由国家和民众一起分配,国家强大,技术先进,更重要的是,国家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技术和原材料,还有其他政策保护,这些换来他们的一部分利润分配应该不难把”。
吴地的话,让一众大臣深思不已。辛平是个敢作敢为的人,这种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利,只对那些贵族不利的,他坚决同意。就连没什么利益瓜葛的其他人也很快同意,一来,国库没钱他们俸禄都没保障,其二,他们本来就是靠抢夺姑苏高官们直接利益壮大的。没理由还给他们留着盐铁重利。
最终达成这一条。
“有了这几个办法,开源节流,盐铁专卖,统一货币,我们应该能迅速渡过这个危机。”。
莫无伤道“盐铁专卖的话,如何分配”。“政府制造票引作为凭证,盐商拿着政府的票引去盐场提货贩卖即可”。莫无伤懂了,盐商想要票引,简单,把税先给我交了。政府赚了钱,也得到了税,两重剥削。而盐民就只需要生产交给政府就可以了,自然其中自然是有利可图的。损失的只有盐商,而盐商为了转嫁损失,那么必然提高盐价。初期,吴地不准备管。毕竟要给盐商一点积极性。
以后等套路形成了,那定价权,就由不得他们。
随后几日,江都政权就雷厉风行的开展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声势浩大的运动。
同时吴地成立的中央六部之一的工部尚书亲自赶去金陵,组织大规模铸造新货币,然后借助户部体系流通到吴国各地,户部是财政体系为核心的而部门。收税和支出都是其主要工作,他说要用方孔钱交税,那么方孔钱就牛逼。
此时的吴地,一称王,就很快将六郡的六部制度推广到了中央。
这不,巨臣掌握着吏部,管着各地官员(文官体系)考核升迁。
庄惠管着兵部,掌握六郡兵部曹,进而控制天下兵马,包括军方官员升迁,也是归他管。
辛评管着户部,给他打理国库。这也是六部权势拍在最前三的了,也称为上三部。
然后就是姑苏的王孙雒为礼部尚书,但实际上由左右侍郎,也就是副部长负责具体事务。
刑部,吴地交给了一个人,一个此前并没什么名气的人,他叫法正,这个人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很有一套,吴地用他,却是因为他是麻强的旧部,如果是巨臣代表着虎贲营势力,那么法正就是虎豹骑推选出来的代表。而他们又是吴地最为倚重的势力。
而工部此时确实让吴地的岳父莫无伤担任。他的江都郡守变成莫无痕。
而最近他就依靠这六部,以及他殚精竭虑的处理事情。最终也算没出什么大乱子。
自然,深入对官制改革,他还在摸索,比如三公是否保存。
这三公就是丞相,大将军和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是吴地提升了他的地位,在排位上面,相国是毫无疑问的群臣之首,而大将军又是武将之首。仅次于相国,和以前夫差时期并没有变化。
唯一变法就是多了一个御史大夫,他的地位,尤其是朝堂站位排在了第三位。
而不同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只是检查百官的存在,吴地的御史大夫掌握两大部门,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也叫廷尉),另一个就是都察院。一个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利,一个掌握最高监督权力。
而现在这个位置就被吴地硬是给了计然。只因为张道衍没有回来。
而相国还是毁誉参半的伯噽。大将军还是公孙雄。对于公孙雄,吴地提不出什么看法,这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打了一辈子仗,如果没有文种,范蠡这些人,他绝对能像庞涓那样横行一方,可是一旦遇到孙膑,那就是被算计的死死地。
不过公孙雄在吴国巨大威望,尤其是军中巨大威望,对于吴地重建大将军府,这个最高军委会的存在,还是很有好处的。大将军府和兵部互相牵制,能让兵权达到一种平衡。这也让他安全很多。
反而是伯噽,吴地不知道怎么对待他。
必须承认,伯噽除了品行不好,本事还是有的,毕竟他能安稳的继位,伯噽在其中还是出了很大力气的。
尤其是当吴地在继位前决定以夫差的名义下“罪己诏”。伯噽激烈反对的同时,也挺身而出。那就是为夫差扛罪过,背负佞臣,弄臣骂名,去接受百姓谴责,和愤怒。
罪己诏是什么,那就是君王的悔过书,认错书。
放在后世,那就是“书面检讨”。
最终,吴地让他带着计然书写的“夫差罪己诏”到城门四处张贴。
并且由他一一念出。
可想而知,吴地就看见无数菜叶子,鸡蛋砸向了伯噽。
吴地这么做,也是对人心的补救。
他负责拉拢人心,可是如果不让百姓发泄,那么效果总是不能达到满意。
百姓的而痛苦需要一个发泄。
最终伯噽这个丞相,就在新的君王吴地要求下,在锦衣卫老大包玉的额监护下,一路张贴罪己诏。
计然的罪己诏绝对把夫差干的错事说的一清二白,用吴地的话说:“悔过要彻底”。
而伯噽就代表着认错态度。吴地只要求包玉,不能被打死了,但是要让六郡受了他罪过的百姓发泄出来。只有发泄出来,我们才能得到民心。
不然带着怨气的吴人,一旦不能全心全意认同吴国这个共同体,那么他就完了。他本来就自认为打不过勾践。如果 就连吴国老百姓也不支持他,那么他做什么都是无用功。
相反,只要发泄了,那么计然就能用他的办法,让百姓日子富裕起来,好过的日子,他们自然会念起吴王的好。
如此处心积虑的争取人心,吴地也算是第二个,第一个是齐国田氏的田乞,也就是陈乞。
自然这样做对于政府威信,王室威信也是一个打击。但是比起灭国来的威胁。这些他都能做出来。
而就在吴地苦心经验江都之际,他盼望的最佳的御史大夫人选---张道衍,却在泗上诸侯各国,追着范蠡到处跑。
张道衍道行就比萧靖强了不止一点,他就从范蠡行军蛛丝马迹,找出范蠡行军路线。
张道衍深知,这是难得一遇的灭杀范蠡的好时机,没有范蠡,越国就没那么可怕了。
这不在配合他的萧靖拥有近四万大军以后。范蠡日子更加难过。可谓被吴军围追堵截。
再加上泗上各国得知他们的青壮被范蠡杀害,弃尸荒野。他们也愤怒了。
积极为吴军提供情报。
就在这种情况下,完全被“人民战争”包围的范蠡那也是束手无策。
祁蒙山区,位于苏鲁边界一代。
此时躲在人迹罕至的山区深山老林里面的范蠡真心有点后悔北上了。
原本他计划中几乎完美的计策,竟然有了一个疏漏。
一支骑兵,一支骑兵,一只诡异而强大的骑兵,让他没能建全功,而且重创了他。
不然以他手上一万五千精锐越军的实力,泗上小国,哪敢放肆。自己可以大摇大摆从海路返回越国。
可是,他错了,由于被吴军重创,所剩无几的士兵根本不敢和徐郡两万郡兵硬抗。最关键,萧靖此人极为谨慎,宁可不立大功,也不愿意给他偷袭的机会,最终当张道衍赶到的时候。
他就更加难以从容,因为张道衍的精锐重甲步兵,士气高昂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不说,关键是越军疲惫,狼狈。实力已经由于长期奔跑,行走,作战,而难以抗衡。
范蠡苦笑,他唯一没有想到,吴人竟然在徐郡留了那么多兵力。刚好堵住他返回。
更没想到张道衍竟然判断出他要去大海,沿海路返回越国。
结果接应他的海船被盐城水师埋伏,而他也差点就被张道衍逮住。最终东跑西跑,人数越来越少,他最终逃到了祁蒙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