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工作日的早上,青城还是异常拥堵。
郑易明像往常一样提前十分钟到达了办公室。
刚进门,下属小李便匆忙过来汇报:“领导,九点半,中心会议室,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在单位的中高层领导都要求去,您记得准时参会。”说罢,小李就想撤了。
“等会儿小李,什么议题,这么多人都要去?”郑易明喊住问话。
小李答道:“领导,是上级组织部门和纪律部门的领导过来传达任命,要求都到场。”
郑易明有点迷惑,按正常来说,对张广昌的任命应该等公示期结束才对,公示期一般是七个工作日,这还没到呢,怎么就任命了?也不应该另有其人,没听说最近还在考察别人。
职场中,每个人工作水平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
就单说这个小李来通知郑易明参会这事,应该把会议通知打印一份吧。即便没有纸质通知,最起码也要通过一定渠道,弄清楚具体议题、莅临领导等基本信息,然后和领导耐心汇报好,总不能这般匆匆忙忙、应付了事吧?这是干嘛,喊后勤劳力帮忙搬桌子吗——细节之处见高低,有时候自己不提拔、不调动,也不能完全归于年轻。
年轻是资本,不是托辞。
在郑易明看来,这些还都是最基本的操作,他并不苛刻。
但,即便是刚做文员时的郑易明,也会办得更高阶——郑易明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先思考。要在极短时间内考虑到,领导对于这个会议最关心的是什么?——除了上述基本信息,郑易明还会汇报清楚,是关于谁的任命,为什么是今天而不是常规的七个工作日结束,这么多人的会场领导安排在了哪个座次,会议期间只需记录,无需发言,因此要携带必要文具……
领导不是“傻瓜”,但如果要把工作做到位,有时候还真得把领导想象成“傻瓜”——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安排周到、汇报详细,减少领导的疑惑和思考。
这不是媚上,而是职业范围内的更高要求。
在这种单位里,假如一个人能习惯性地站在领导角度思考问题,知道他当前最关心的是什么、他在纠结什么、他想说但不适合说出口的话是什么……既而考虑工作有前瞻性;能预判问题的发生;日常工作有侧重、有聚焦;找得准发力点;从他嘴里能说出领导的心里话……那这个人在行政事务方面便修炼到了一定程度,而且大概率,这个人不会抱怨“怀才不遇”。
小李还差的远。
但一直以来,郑易明都对这个小李非常谨慎,平日里都以肯定鼓励为主,批评指导较少,不仅仅是出于对年轻人的敬畏,更是因为小李的入职不同寻常。
小李没做到位的,就需要作为领导的郑易明自己来做了。
郑易明虽然在飞速思考着,但他没多问,直接回复道:“好的小李。一会儿我过去。你忙去吧。”
郑易明立刻打开了前阵子发布的张广昌公示通知,仔细一看才发现,通知上赫然写着:公示期七个日历日。
真是活久见。
郑易明诧异着:工作这么多年,见过太多的任前公示,所有的公示期无一例外都是七个工作日,怎么到了张广昌,公示期就变成了七个日历日。
同样是数字七,这差距有点大了。周五下午贴出公示公告,常规情况下,七个工作日的公示期,俨然到了下下个周二结束,但七个日历日则是下个周日结束。
千万别小看这多出的两三天公示期,有可能就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铁证都是历经几天的搜集整理才能固化。
这着实有点蹊跷了。郑易明清楚,这种安排虽然并不违反上级关于干部提拔和任前公示的规定,只要公示期不低于五个工作日,便是合规的。但这明显不符合常规惯例。
郑易明自然是理解上级安排的。毕竟,褒贬不一、夜长梦多。
那要是这样,无论多少封举报信也是徒劳嘛,还费什么劲进行公示呢,有什么意义呢。
郑易明又较真了。
转眼,离开会时间还剩十五分钟,郑易明不得不更提前一点前往会场,他虽然大概清楚自己的座位,应该在第一排或第二排,但毕竟未出差的参会干部数量不确定,因此具体座次自然也不确定。想象一下,假如晚到了,那么多人一同涌入阶梯教室式的中心会议室,很有可能要在众目睽睽下寻找自己的桌签,更有可能在抵达自己位置时要劳烦已就坐的同事起身让行……
尴尬不重要,重要的是,会场里面那群“人精”,会立马判断出郑易明入场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座位——小李的工作不细致——郑易明育下无方。
小李是他的下属,他可以批评,但郑易明不想让别的部门领导对她有微辞。更何况,他也并不是育下无方,而是他压根就没有“育”。
郑易明随手带了纸和笔,端着一个简单的玻璃水杯便去了会场。
郑易明看了一眼主席台上摆放着的桌签,知道今天来的最高领导是上级单位的副书记。
宣布任命就好像是“送干部上马”,什么级别的领导来宣布,这里面颇有些学问,不仅仅是念几页纸、讲几句话这么简单,谁来站台、谁来背书,这直接体现着对新上任干部的支持力度。
今天的安排,中规中矩。
会议开始后,副书记的一番讲话颇有深意、耐人寻味——
“同志们:这次主要干部调整,是组织从全局、全系统角度来考虑,经过深思熟虑谋划、认真严肃考察的结果。希望各位干部从思想上认同、情感上拥护、行动上支持!”
一番空洞无物的讲话后,领导话锋一转:“这次调整,我们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不少人通过不同形式反映不同问题,我们都认真做了记录。在此我想强调两点:一是大家所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在人选拟定前,我们就已经清楚,因此,组织上是在充分掌握这些情况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决定。二是张广昌同志经验丰富、工作细致,领悟力和执行力较强,是当前工作形势下最需要也是最合适的人选,希望张广昌同志正确认识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掌声四起,但掌声里却充满着疲弱的气息,夹杂着对上级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标准的疑惑和不解。
听听这掌声,完全是出于礼貌,没有张力、没有活力、没有生命力。
所谓,选人用人。绝不是只影响一个人的升迁荣辱,而是关乎到整个单位的干事创业氛围。
“提拔一人,鼓舞一群”,“程序走一遍,打击一大片”,这两者截然不同的后果,都会对整个单位产生深远影响。
何妨?干部大会随着张广昌慷慨激昂的表态发言结束而“圆满”结束,从此刻起,该变得都会变,谁又真的在乎那些受了打击的人?
有人受打击,就有人弹冠相庆。
职场再正常不过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