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琴翻看着书本,脸上的欢喜渐渐平复下来。
“你去京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用觉得对不起谁。况且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会选择去京都。”
方箬微怔,随即心里一阵感激。
付小琴将书合拢,仰头说:“既然都决定了就不要婆婆妈妈的,去京都好好干,争取让咱们话剧社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戏班子,这样以后我也能跟着有面子。”
“还有啊,我虽然没去过京都,但也听人说过不少京都的事情,你别看他们都说京都是如何如何的繁华,随随便便就能挣钱。其实他们都没说真便,这钱真有那么好挣的话,这世上就没有穷人了。”
“总之,你自己多加小心,实在不行就回来,有我在饿不死你。”付小琴道。
方箬眼眶一热,还没说话呢,付小琴就急忙打断她,“别给我说些肉麻的话,我听不惯。”
方箬不由失笑,“不说就不说,等我在京都安定了,你也可以找个时间过去,到时候我给你提前搜罗好京都最畅销的话本。”
付小琴哼哼两声,倒也没拒绝。
*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终于到了方箬他们出发的这天。
马车停靠在门口,后面的板车上都是随行的物件,有换洗的衣物,厚实的被子,还有一些露宿野外的锅碗器具。
方箬换了身利落的男装,便去后院找苏情堂。
原本皮老大的意思是想让苏情堂跟着他们第二批出发,他怕苏情堂发病的时候,方箬控制不住。
可方箬却不放心,苏情堂身体每况愈下,如今天又冷,她担心苏情堂会出事。
虽说带在自己身边要辛苦一些,但好歹心安。
“师父,该出发了。”方箬走进院子喊道。
苏情堂仰躺在摇椅上,目光没有焦距的看着院子里的那棵枯树,乱糟糟的头发也没收拾,宽大的袄子像是挂在他身上一样。
方箬扫过桌上的早点,竟是一口没动。
“师父?”方箬又喊了一声,走了过去。
苏情堂这才出声道:“十五年前,我带着你如丧家犬一样逃出京都。十五年后,你又带着我回到京都。十五年了,可我怎么觉得那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呢。”
方箬抿唇,不想在这个时候刺激到苏情堂。
“师父,大家都在等我们呢。”方箬再次催促道。
苏情堂仰头,看着方箬,“锦儿,爹爹喉咙疼。”
方箬瞬间如鲠在喉,胸口像是堵着一团棉花,轻飘飘的却无法忽视,半晌只能无奈重复说:“师父,该出发了。”
苏情堂眨了眨眼睛,终于扶着摇椅站了起来。
“他们欠我的,都要还给我。”苏情堂自言自语的说着,步履蹒跚的离开了院子。
方箬深深叹了口气,忙跟了上去。
最前面一辆马车坐的是方箬,苏情堂以及念春,赶车的是李让。
后面一辆马车坐的是裴荧、敛秋以及李乙三人,赶车的车夫是这马车的主人。
最后面则跟着一辆装满东西的板车。
方箬要离开的事情除了一些亲近的人,街坊邻里还不知道,所以大早上也没什么人注意。
“大哥,你们出发的前一天就给我写信,等你们到的时候我让丫鬟或者李让去城门口等你们,你们人多,路上千万不要着急,安全为重。”方箬不忘叮嘱说。
皮老四插话说:“我们十几二十号人都顶的上一个商队了,你不用担心我们,多顾着自己。”
皮老大点头,“一路小心,尽量找客栈住下,实在没找到住宿的地方,晚上一定要让人守夜。”
方箬一一应下,最终在李让的催促下上了马车,回头看了眼门头,之前没觉得,这会儿竟满心都是不舍。
“方姑娘,坐好了。”李让提醒道。
方箬放下车帘,坐到了里面。
“驾~”
只听李让吆喝一声,马车往城外跑去。
刚到城门口,马车就停了下来。
李让调侃说:“你们都堵这儿,是不想让我们走了是吧?”
方箬挑起车帘,愣了愣,随即笑了起来。
只见付小琴,刘剑虹,赵烈,元仵作以及话剧社的众人都来送别了,十几个男男女女站在城门口,不知道的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儿。
方箬与众人一一道别,心中虽有不舍,但俗话说的好,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来日终会相聚。
*
离开定阳城之后,马车就一路往北,直奔京都。
因为裴修安是在板桥镇之后才失踪的,所以从定阳城到板桥镇的这段路,方箬他们几乎没怎么停留。
除了晚上找客栈住宿,以及给马儿喂草料之外,每天都在赶路。
苏情堂中途发病过两次,但因为身子大不如前,所以折腾起来也没以前那么厉害了,逃跑的时候被李让绊了一跤,摔得脸颊都肿了。
方箬给他擦药的时候,心里难受又自责,但又没别的法子。
经过板桥镇的时候,方箬为了避免被人认出,一直带着面巾。
他们在板桥镇住了两天,敛秋和李让都出去打听了,跟之前一样,什么消息都没打听到。
倒是有关钦差大人剿匪的壮举,大街小巷至今都在津津乐道。
两天后,方箬他们不得不继续赶路。
接下来凡是经过有人烟的地方他们都会停下来,少则一日,多则三日。
打听到的有关书生的故事倒是不少,有些是当真发生过的,有些甚至是当地人胡编乱造的,有用的信息少得可怜。
“再往前走半天就能到照田了。”敛秋提醒说。
方箬睁开眼睛,看向窗外,只觉得寒风刺骨,外面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一片荒凉。
“那中午就不停了,大家在车上随便吃点,尽快赶到照田再休息。”方箬道。
连续小半个月赶路,他们已经是人疲马倦,这会儿停下来就更不想走了,倒不如一鼓作气赶到照田。
照田因为墨而出名,还未进城,在沿途的官道上就已经能看到有人在路边设起了小摊子,卖的都是墨条,品类繁多,造型也十分多样。
“这些都是粗制滥造的残次品,主要就是骗一些不懂行的外来人,真正的好墨都在城里。”念春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