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一生鸡毛
  4. 第24章 番外3
设置

第24章 番外3(1 / 1)


游记

一 闲散,与情调无关

《雨巷》是戴望舒先生的惆怅、彷徨乃至绝望,却让《雨巷》成为了特定的场景代名词。国庆午夜,昆明至束河7小时的车程我们跑了15个小时,爬行的堵、蠕动的堵、停滞的堵无法不让人烦躁与憋闷。雨,似停非停,偶尔,清风过柳,洒下一把把细沫,霏落;青石板,湿漉漉的,黝黑,青亮,映着灯火、映着车轮的颠簸;一排排客栈,一挂挂灯笼,两三层,三五串,微温,却不昏黄;探出车窗,似乎有些许白气弥散,是雨的末梢、柳的呼吸;夜空低矮,不见星辰,微微凉;束河,是沁在湿润里的幽静,却不曾想,忘我与涤荡竟是这一瞬之功;我,轻声念叨了一句:雨巷,不知这静夜是否听得。

下车,生怕打扰这柔软的午夜,却见漫步的旅人裹着外套走在青石板路,沙沙作响,不疾不缓;三角架后专注的雨披,闪光嚓嚓,划过;虽只偶尔景象,却令人不觉夜深,只察人之不静,心中浅笑,惬意起来。这里的时光,似走非走,不徐不急。拎着沉沉的行李,忽的发现脚旁方方正正的沟渠里竟有清泉匆匆,像在运兵,快速而静默,像在欢歌,陶醉、旁若无人。是夜,却得见其清亮,是夜,亦得闻其溪声,心下大悦,倦意顿消。方明雪山之水,育民一方,方知束河古镇,养人一隅。

次日晨,雨依旧,婆娑、断续,我们的伞撑了又收,收了又撑。这里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时光,如马儿,碎步悠然,没有匆忙的身影,没有赶路的焦急。开店的缓缓,一板一拍,出游的缓缓,走走停停,长毛的狗懒懒的趴在地上,半醒的猫坐在墙头眼神散碎,有马走过,踏在石板路上悠闲、缓慢。这里的时日无需钟点,一切随意、一切缓缓,连云雨都飘得缓慢。反倒是那清澈的泉流得欢腾,哗哗如铃,甚是悦耳,有藤蔓从壁上延至水中跟着飘荡,几分得意,几分骄纵。

非洲手鼓、淘碟、和着吉他的吟唱,没错,只有音乐此起彼伏,未必应景却得其乐也。显然音乐是束河不可或缺的元素,风格单一却不乏味。其实追求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如同手鼓的节奏、吉他的和弦、吟唱的轻灵,随意、自在、松弛。听着、走着、逛着、拍着,像《清明上河图》里那样的自然,像你想象里那样的自由,甚至,比你想象里的还要自由。没错,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呼吸,这样的闲散,不需要思考什么、不需要着急什么、更不需要忧虑什么。甚至,忘了手机与手表这两样催促我们奔忙、提醒我们存在的物件。我们欲求太多,所以强迫和抑郁;我们欲求太多,所以憔悴仓惶、所以不自觉的悲悯和自怜。给自己时间将自己带到这里,你会像一小朵蒲公英恣意的飘着找到依附,你会像一粒砂糖被迅速融化,不需要过滤、不需要沉淀就旋起了透明的愉悦。只想一杯清茶、一壶浊酒、几个朋友,生活,在这里遇到惊喜,生活,在这里竟如此简单,而简单正是我们的求索。

我们总习惯将小桥流水当成情调的象征,束河,遍布小桥流水,或长或短,一色的青石。而我是绝不同意将其与情调挂钩的。因为自由高于情调、因为情调游离于自然之外、因为闲散的松弛是刻意的情调不可替代的。束河的小桥流水古朴、敦实、潺潺,不带丝毫粉饰和矫情,自由是返璞的归宿,闲散是归真的放飞。情感是个宽泛的词语,却被情调以情爱或小资之名捆绑束缚,显得造作奢糜,那不是雪山泉水的叮咚,不是无所不包的宽容,不是浸入鼻翼的呼吸。在束河没有什么会引人惊诧,没有什么会牵绊你的手眼,用钢笔画一幅河景,用镜头俯拍一株花草,用手鼓表达一股欢快,一切只会淡然一笑,然后散在柔和里、揉在晨曦中、融在散漫的生命里。

傍晚来了,各色酒肆饭馆客栈祭出了夜的香气,热闹而不喧嚣,暖暖而不拥挤。小桥流水映上了夜的颜色,一路有歌,小河清泉,灯笼轻晃。客栈小院里,一人一条沙发,歪靠斜坐,把酒言欢。

长假、长途,驿动风景 二

虎跳惊涛,敬畏丛生

雷霆远闻,千军暗伏,

叠嶂间,滚滚无绝,

凭栏俯,惊惧,

浊浪搏石,轰鸣憾腑,

滔天怒,万马腾,

山峦无言,大江东去。

从白水台返回束河的路上,当我们再次行驶在虎跳峡盘山公路的时候禁不住啧啧惊叹。狭窄的两车道,一边是笔直的偶有落石的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车辆只能缓行于九曲十八弯的险道。我们贴山而行,峡谷那边的山脉高耸入云,我们在议论那山到底是哈巴还是梅里,终不得果。我们只有限的知道虎跳峡就是夹在两大雪山之间的著名奇景,同时在替行于路那边的车担心。这样的路单人单骑尚且得减速慢行,如果会车,如果旅游大巴那种个头经过悬崖边,而且很长的路段边上没有遮挡,那该是如何的惊险?其实想来,若是路那边的车定会想像贴山而行的这厢是否有落石之忧?行路那天天气晴好,经过的路边确有呈小堆零散的落石,如果下雨,如果起雾,如果堵车?真是想想后怕。而人是否总在瞻前顾后中行进呢?蜀路难,难于上青天,路之艰险,行者之难怎可比筑者之辛,而筑者该做何想或许才该是我们要追寻的答案吧?

行车时5、6点钟,挨近的山已成墨色,深黑宁静,稍远的山却是明亮之极,亮的比暗的高了一头,两者紧挨着反差强烈,而我们始终想远眺山巅白雪,就追逐着那亮,好在此时车稀人少。角度好时就停车拍照,奈何山尖云雾似乎永不消散,任相机伸长了脖子也只能窥个大概。这两座雪山山脉绵延,伟岸之极,绝不同于云南其他山脉,云南虽山多却少有这般气势,肃穆巍峨,山尖处天地相连云雾缭绕,想必气候诡变,野兽出没,必是人迹罕至。而这也正是我们此行最妙之处:每一处都景致迥异,都令人大开眼界。

行车许久觅得一开阔地,遥看山峰拍得明月一轮:雾伴山,云其中,月之上。山谷之中已可见金沙奔流。

想起那日面对滔滔浊浪静静出神,至今还缓不过气来。拾级而下不时有观景平台供人拍照,背景是滚滚而来的江水,心下急迫不由得想快快近览那虎跳惊涛,像是被那轰鸣吸引召唤,也更像是被那奔腾拖拽而下。大自然的气魄在于山水,由远及近的江水由缓至急,在观景平台外的深坎下跌宕汹涌,前赴后继,形成大朵大朵的浪群,汇集着,澎湃着,冲击着江中巨石,轰鸣震耳,浪花四溅。泥色的江水毫无惧色的纵身跃下深坎,瞬间腾身又起,形成一朵朵一群群密集而巨大的“银耳”,不间歇的绽开不停顿的汇聚,昂首的浪头义无反顾的砸向江中巨石,排山倒海,惊天动地。于是轰鸣不绝,水气蒸腾,似交响恢弘磅礴,似乐章钟鼓齐鸣,山峦夹着怒涛激荡不止。

每个人屏住了呼吸任由轻薄水雾恣意,是震撼,是出神,更是深深的敬畏。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沉浸在自然的咆哮中。将眼神定睛于怒涛,勿需多时会感觉随流而上,盘旋着,旖旎着,在漩涡中没有了时空没有了声响,周遭都是茫茫水色,随之漂流飞旋。那是一种腾空的感觉,仿佛被江水带入漩涡,四顾茫茫,慌乱无助。又似梦境,仿佛被激流带离了三维空间,飘荡着,游离着,有些虚妄。

我情愿在这水岸久久凝视,盘旋着,旖旎着,没有杂念没有所思所想。那一刻敬畏丛生,就宁愿被这样震撼着冲刷着,不去、不能、也不想思考什么。那一刻只会意识到渺小与孱弱,聪明的人类、万恶的人类不要妄图改变自然,更不要妄想人定胜天之大谬。巧取豪夺非自然法度,因果循环乃自然法则。珍爱自然,保护自然,敬畏生命,方能生生不息。

长假、长途,驿动风景 三 藏区

10月3号从束河出发,经虎跳峡后进入香格里拉。我们更习惯将香格里拉叫作中甸,如同将普洱叫作思茅。我是极不赞同当下这种附庸风雅的改名潮的,尊重历史是常识,却不想也经不住名利的诱惑。

中甸明显有别于汉人聚居地,平坦,开阔,路边的藏民民居两层,方正,旁边是高耸的草垛,然后是宽阔的草坝相间,偶有猪牛横穿,对车置若罔闻,沿途概莫如此。此时,人,可以饱览天际,看天看云,没有遮挡没有阻碍,连呼吸都无需窘迫了,尽管敞开心肺,因为氧气真的稀薄。而一方水土一方风情,这是城里不可见的平坦,开阔,还有自由。人,其实最向往草坝中悠然的牦牛,甚至是肆无忌惮过路的猪,因为那就是自由,最自然的自由。身处此境,每个人只想张开双臂,仰天,闭目,任由地转天旋。自由,是飞的感觉,是想象脱缰的情形,是想拥抱大地蓝天的心情。忘却是福,想不起来亦是福,此地此景已是福,无需焦虑无需操劳。

路边停车照几张相吧:远处方方正正的房子,上边是蓝天白云,下边是细流和牧草。整个坝子黄绿间杂,星罗棋布的散着红色的植株,低矮,通红似血,一簇簇一蓬蓬,牦牛三五成群,窃窃私语,悠然自得。路边小景颇有些地广人稀之意,可以像牛一样恣意,也可以随走随拍 ,旅行,再一次流连忘返。

中甸也和大理丽江一样有四方街,青石路、客栈、酒肆。最大区别是在商业化上的不同,彼地玉店如麻,此地刀店林立,民风不同,大概于此吧。只不过这里的四方街是不能用情调、意境、艳遇来描述的,倒是感觉粗糙和蛮荒。构架上的模仿只能是模仿而非特点所在,同为四方街不过小镇居所罢了。而我们此行重点在普达措。

有一种美叫倒影,山水相映,相得益彰。有一种艺术叫剪影,轮廓侧影,浮想翩翩。有一种写意叫摄影,勾魂摄魄,心神荡漾。此刻当我回看普达措的照片时真的是为之震撼。每个人心中未必有仙境却必有梦境,这里的山和树几乎都映在水里,每一步都是照片,每一眼都是油画。平日里的风景需要用心发现,需要有心的慧眼,而在普达措,不需要刻意,因为整个人就浸泡在景里,梦游一般,分不清幻真。山静静,微雾蔼蔼,树静静,红绿参差,水静静,波澜不惊。静谧如种涵养和包容,任你轻狂嬉笑,顷刻自觉形秽。倒映的风景瞬间让人震撼痴醉,也许单列其一并不觉美,也许心还会有浮躁,也许成见告知不过如此,但这倒影之景仿佛刹那展开的画卷,绵长而惊艳,交融,胜过万千之美。

大自然的层次如树交错,斑斓交叠,天工浑然。再巧的画师也画不出一笔一阕。湖水没有一丝波澜像停滞的时光,定格空间,洗尽铅华。倒影分明就是多情的女子,款款落落。倒映之美竟是如此真切、如此撼人心魄又如此梦幻,言语已然多余,镜头已然迷失。

姹紫嫣红是花,而花娇弱。树之多彩呈于秋色,深沉浑厚,像尚未干透的卷轴,多姿而质感,肃立而风情绰约。常绿在说春、紫红在叙夏、泥黄在言秋,还有那许许多多的颜色在百家争鸣。了人心事的湖水便把他统统收纳,笑而不答,甚至就那么不做声色。起伏的山像是幕布,随着故事更迭、随着四季变迁无声无息的换上背景,只是静静,只是默默。于是深秋的普达措犹如连续的情节,一帧帧、一幅幅、一页页信手翻阅,似乎不留痕迹,却已镌刻于心。原来风景的雕刻不在千秋,只在瞬间的震慑;原来倒影的多姿不是图画,只是是勾魂的梵音;原来山水的交融不是幻像,只是心中的美好。

走在蜿蜒的木栈道,丛林间,水色旁,绿意浸润,灵气沁脾,人们少有言语,害怕错失分秒的幻觉。每一刻的贪婪都是目不暇接,每一分的醉意都是身不由己。已然是一朵梦里飘飞的小花,停在树胡子上捋一捋、落在山尖上望一望、躺在草地里闻一闻。有细细不觉的雨、有轻轻升腾的雾、有慢慢滑过的歌。是梦的芬芳,是久久不愿醒来的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