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曹丕即位后,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连同华歆、王朗、辛毗、贾诩、刘廙、刘晔、陈矫、陈群、桓阶等一班文武官僚四十多人进内殿劝谏汉献帝,请禅位于魏王曹丕。
华歆、李伏、许芝、王朗等人以夜观天象,汉朝气数已尽,陛下帝星不明为由逼献帝让位。
献帝一人哪能说得过那么多人,又忧又气,哭着退回后宫。
第二天,众官员又聚集在大殿请献帝上朝。
献帝心惊胆战,不敢出朝。
曹洪、曹休直接带剑进入后宫,献帝只得更衣上朝。
华歆上奏说,陛下要赶紧主动让位,不要再耽搁了,否则必有大祸。
献帝浑身颤抖,话都说不出来,曹洪、曹休拔剑大喊说,掌印宦官在哪里?
祖弼应声而出说,我在这里!
曹洪直接逼要玉玺。
祖弼呵斥说,玉玺是天子之宝,哪里轮得到你要啊?
曹洪不想多说,直接喝令武士推出去斩首。
祖弼一直大骂不停,至死才休。
献帝抬头一看,整个大殿全是魏王的人,知道自己不从不行,只好哭着说,我愿意禅位给魏王,希望能留我一条命,颐养天年。
汉献帝只好下禅位诏书了!
此消息一出更是引的群臣哗然,这是献帝在后宫痛哭许久才下的决定,原本对于自己的安危他想着拼死一搏,谁成想,这位魏王竟然以尧、舜为例,暗示绝不加害于他,失败者的安全出局给了献帝一丝求生的希望。
但更为奇怪的是,曹丕仍旧拒绝了此次禅让,并称会一如既往地辅佐汉室江山,并且功成身退后还要辞职还乡。
但曹丕只是一个劲的拒绝,对劝进的官员却是好言抚慰,偶尔有朝堂上几人的反对声音,这些人也会在之后的不久外调的外调,降职的降职,其中的深意自是不言而喻。
一时间朝堂劝进的表章多如飞雪,不管是大汉朝廷的官员还是魏王府的官员,都以写劝进表为自身殊荣,曹丕每日的事居然就是看这些劝进的表章,且一份比一份露骨,一份比一份肉麻,好像曹丕不称帝这世界要末日了一样。
汉献帝忍不住被火架着烤,第二次下了禅位诏书,而曹丕在火里好像更显得优哉游哉,说什么都不接受,并称自己宁可跳进东海里自杀,也不敢接受汉朝的禅位诏书。将忠臣贤王的样子扮演的入木十分。
所有人都知道,好像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禅让和拒绝并不是没有意义,朝堂中反对的声音好像在某一天忽然都没了,所有的官员都达成共识,觉得曹丕称帝理所应当,觉得大汉气数已尽,这位毫无功绩的魏王却让整个朝堂都觉得他已经贤明无比,且名正言顺。
公元220年10月13日,在长达九个月的禅让和拒绝里,由华歆率领文武百官再次上书,请求汉献帝将皇位禅让于魏王曹丕,此次的曹丕再也没有拒绝,只是在交付玉玺时“再三推让”,这场从头至尾由曹丕导演的一次假惺惺的禅让终于落下帷幕,百官人人都有劝进之功,所以朝堂一派欢天喜地。
而天下的百姓认为是汉献帝自己不想当皇帝了,他们未来的君主已经推辞了很多次,只是最终推辞不了了而已,这天下还是安稳的。
曹丕继位后,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大魏,下旨大赦天下,追封父亲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华歆上奏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帝既然已经禅位,理应离开国都。还请圣上降下明旨,对刘氏予以安置。
说完,就把献帝扶下来跪在地上听旨。
曹丕降旨封献帝为山阳公。
华歆握着宝剑指着献帝说,立一帝,废一帝,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圣上仁慈不忍加害你的性命,封你为山阳公。你今天马上起程,没有宣召不许入朝!
献帝含着眼泪拜谢后,上马而去。
坛下军民百姓见到这个情形无不伤感落泪。
文武百官请曹丕答谢天地。
曹丕正要下拜,忽然坛前卷起一阵怪风,飞砂走石,急如骤雨,能见度极低,对面都看不见人;坛上的蜡烛全部熄灭。
曹丕不知道什么情况,吓得昏倒在坛上,百官赶紧急救,过了两个小时才慢慢醒了过来。
侍臣扶进宫去,好几天都不能上朝。
病稍微好一点后,才上朝接受百官朝贺。
曹丕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大小官僚,全部封赏。
曹丕身体一直没有完全痊愈,就觉得许昌的宫殿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就下令迁都洛阳,在洛阳大建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