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灵儿背着竹篓,挖了许多草药。来到桃源镇上唯一的医馆兼药铺。不光是杨灵儿,许多镇上或者附近村民都会挖草药来换钱。杨灵儿看着前面几个卖药的村民,一大竹篓药材才卖十几文钱。好在没什么成本,够买几斤大米了。
轮到杨灵儿,药童翻看了杨灵儿的竹篓,“挖这些杂草做什么!”说着翻出了一半多的草药。
“这些都是草药!”杨灵儿突然想到了什么,怪不得被挑出的草药比其他草药多,估计这时候的人还没发现它们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到明代才总结出来。虽然架空皇朝,这里的文明除了诗词,其他方面都不如唐代。
药童冷笑,“你懂还是我懂!就收这些,三文钱!”药童指了指竹篓里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草药。
剩余按量,至少也要给五文,很明显,药童故意压价了!杨灵儿索性全部收起草药,不卖了!黑店!一竹篓药材才给十几文钱!随便抓一副药少则二三十文,多则上百上千文!挖药材卖药材,一天十五文,一月还不到五百文,两个月都不够一两银子!维持生计倒是绰绰有余。但要是上学堂,一月攒两百文,至少要攒五个月才够一年的学费!草药也不是天天能挖的!除了下大雨,深秋后草木枯萎,直到来年夏天,也是不能挖的。这样算下来,就算能挖的时候一天也不耽误,也不够学堂的学费!
杨灵儿盘算了一会,好不容易穿越过来,重生一回,是来享福的!再跟上一世一样,天天为了生计工作,那重活一世还有什么意思!卖药材不如看病,就自己那皮毛医术估计都甩这里几条街!
杨灵儿直接坐到医馆对面,找块石头在地上大大的写上,“祖传医术,专治疑难杂症”!竹篓往旁边一放,草药往地上一摆。毕竟自己现在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不说祖传,别人谁信啊!
医馆药童嗤笑,“一个挖药卖药的,还敢在医馆对面行医!还专治疑难杂症!真是牛皮吹破天!”正好一个病人从医馆摇头叹气的出来。药童拉住病人,指了指杨灵儿,“不妨去那里试试。”
病人将信将疑,有医馆药童推荐,抱着不妨一试的态度,病人还是来到杨灵儿面前。看着年仅十四五岁的少女,她真的懂医术吗?祖传医术,药童推荐,或许是真懂。可医馆大夫都束手无策,她能行么?她会医术,也跟药童相识,怎么不进医馆坐诊?病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杨灵儿面前。
杨灵儿还真该感谢药童,虽然他抱着整人看热闹的心思。随着第一个病人上门,周围立即围上了看热闹的人群。谁都想知道杨灵儿是否真的懂医术。是否真的能治疑难杂症。
杨灵儿仔细询问病人的症状,脖子肿大,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在医馆那连吃半月消痈散结的药,非但没什么效果,反而越来越严重!今天来复诊,医馆大夫更是说让自己回家准备后事。
杨灵儿摸了摸病人肿大的脖子,这不就是简单的甲状腺肿大么!自己刚穿越过来,家里穷的连盐都没有。这里既然连甲状腺肿大都认为是不治之症,那就是还没发现海盐!杨灵儿似乎想到了一条长久致富之路。晒海盐!现在还是先治病,等有了启动资金,钱还不是跟流水一样流进自己口袋里!
杨灵儿让病人回家多吃海带,海鱼。病人跟周围众人连忙摇头。海带,海鱼,大海离这太远了!交通又不发达,海产品很难运到内陆。就算有少量的干海带,也不是普通百姓买的起的!
杨灵儿顿时犯了难。种种条件限制,第一个病人就要砸了自己招牌!
就在杨灵儿犯难时,苏文斌突然从人群中挤了进来。“我家有干海带。我可以免费送你替人治病,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小小要求。”
杨灵儿不怎么想跟苏文斌深交,但现在也是无奈之举。“你先说说看,是什么要求。太过分了,免开尊口!”
苏文斌连忙摇头,“对你来说很简单!下个月的中秋节,我在桃源镇举办了一场诗友会,到时你来参加。放心,诗友会上还有别的女眷。这要求不过分吧。”
杨灵儿点头,“好!”一场中秋诗友会而已,若是哪个不开眼,看我虐不死你们!
杨灵儿得了干海带,让病人回去每天少量煮汤服用。这只能缓解,不解决海盐问题,还会更多的人会得这种病。
病人每天回去按杨灵儿所说,取少量煮食服用。五天后,自己脖颈竟真的消肿了许多,呼吸也顺畅了!病人激动得连忙给杨灵儿送去诊金,一两银子!
原本看笑话的医馆药童直接笑不出来了!很多病患更是跑到了杨灵儿那!医馆大夫把药童训斥了一通。亲自把杨灵儿请到医馆内。
医馆大夫是个六十多岁老者,头发皆白,对之前药童压价一事亲自给杨灵儿道歉。杨灵儿看老者一身正气,也未过太多计较。
“姑娘年纪轻轻,医术就如此了得。李某佩服!李某想请杨姑娘以后在医馆坐诊,一则救治更多的病人,二则李某想学习你的医术。”李大夫诚恳说道。“让医术发扬光大,世间少些疾苦!”
杨灵儿自叹不如,看李某胸襟多宽广!可自己医术真的不擅长,况且还有其他事要做。在医馆当个大夫,此生岂不是又要被拴在桃源镇。杨灵儿婉拒了李某好意。街边出诊实在是无奈之举。以后要忙于其他,实在是无暇行医。
李某暗道可惜。
杨灵儿见李某失望,不禁要了些笔墨。针对桃源镇多发病写下治疗之法。许多草药都是这个时代未认可的!就跟药童误认成杂草一样。
李某激动得想立马就试药!若是真的,桃源镇可就有福了!“我代桃源镇百姓谢过杨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