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在下刘备
  4. 第10章 刘备的营销手段
设置

第10章 刘备的营销手段(1 / 1)


闻着鼻尖四溢的酒香,牵招闭上眼,颇为满足地吸了吸鼻子后,好奇出声:“这便是刘君所酿的‘玄德酒’?”

对于这个以刘备的表字为名的酒,牵招早有耳闻,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得偿所愿。

没有其他原因,自然是因为它那昂贵的价格,以及刘备定下的古怪的规矩。

据说这种酒,买酒人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买酒人需要有钱的同时,人的品行还要得到刘备的认可。

对于他所不认可的人,即便是黄金千两也不换;对于他所认可的人,这酒却如同白开水一样廉价。

因此,当地的游侠儿,亦或者是豪族,都以喝上一口“玄德酒”而自豪。

然而,牵招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刘备对外的营销手段。

若牵招也来自后世,那他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高超的营销手段。

不过,与能将一块“碳”卖出天价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至少,他的产品还是具有,同时代其他产品所没有的竞争力的。

前者利用了女人对爱情永恒的渴望,后者则是利用了这时代的人对名声的渴望。

至于,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名声十分的渴望?

这要从汉代入仕的途径说起,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任子”和“内侍”。“任子”也就是“两千石”(郡太守一级的高官),在任期满三年后,就可以任选一子弟做郎官。郎官是什么?

就是扛着戟宿卫宫廷的卫士,当然不是真的让你守门,就是让你站在皇帝旁边,培养培养感情,熟悉熟悉国家是怎么运转的,相当于“实习生”。

做郎官可是很荣耀的一件事,汉乐府中有一首诗描写得十分贴切,《鸡鸣》:“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jiong,三声)颎何煌煌!”

除此之外,郎指代为美男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例如夸周瑜是个帅哥,就叫他“美周郎”。

而“内侍”也就是皇帝的侍从,是需要照顾皇帝起居的。例如,拿皇帝的尿壶,那叫做“执虎子”。

汉武帝就曾让当时的名儒,孔安国当过内侍,因为他是个著名的知识分子,也就没让他“执虎子”,而改让他“御唾壶”(痰盂)。当时“朝廷荣之”——他的同僚们十分的羡慕。

而“郎官”和“内侍”主要来源是宠臣和权贵子弟。像霍去病因为卫青的原因(卫青是霍去病的亲舅舅),而成为一名“侍中”(内侍的一种)。而霍光因为霍去病的原因(同父异母的弟弟),而成为一名光荣的郎官。

一般来说,这途径和一般的“豪右”,没有什么关系。(顶级关系户,划掉)

第二种,吏道。首先,需要,具备成为一名“文法吏”的专业技能。然后,被郡县长官征辟。最后,根据业绩,再开始熬资历,从小吏迁任大吏,是三条路里,优先度最低的。

第三种,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察举制。分为不定期举行的“特科”和定期举行的“岁科”。

“特科”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贤良文学”或者称“贤良方正”,主要看皇帝喜好,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有善于骂人的(进谏),有擅长搞玄学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等……需要经过皇帝的策问;

第二种“特科”不需要经过皇帝的策问,主要是选拔特种人才的,例如懂得经学的、懂得法律的、懂得治水的、又或者是勇猛懂得兵法的。

而“岁科”又分为“孝廉”、“茂才”(原本叫秀才,因为需要避讳光武帝的名字,才改的名)、“察廉”、“光禄四行”等四科。

“孝廉”由郡守举荐,每有二十万人口便多一个名额,主要考察一个“孝”字,这也是为什么汉朝以孝治理天下。因为前途远大,一般被称为“正途”、“清流”。

进入仕途后,也是从一名郎官干起。

其他三科一般都是从现有的官吏中,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拔的。

茂才,才能突出,举主为三公或者是州一级的长官,一州一个,一般直接任命为县令一级的大官。

察廉,品行高洁,举主只要是你的上司就行,十分的广泛。

光禄四行,老实人,没啥突出贡献,熬资历熬到头了。

后两者可以归属到“吏道”。

由此可见,只有三种途径入仕,走“特科”、“孝廉”和“吏道”。

也就是说,对于白身而言,最难的是“入仕”这一关,只要融进了“圈子”,后面就好说了。

像俺们的“卢老师”,就是因为“武”而出名,想走“特招”。然而皇帝老儿并不认可,走不了“勇猛知兵法”这条路。

最后,又因为不想走“吏道”,等了好久,最后,走了“明经”(懂经学)的这条路,成为了一名“博士”官。

“卢老师”的要求还挺高的嘛,只想当“中央”的公务员,不想当“地方”的公务员。不过,也能理解,“皇权至上”的时代,离皇帝越近,越容易得到升迁。

而“入仕”这一关,恰恰需要名气,能盖过“关系户”的名气。

而刘备是只小虾米,自然比不了“四世五公”的汝南袁家,以及“四世三公”的弘农杨家。(没错)

但凭借他手下游侠儿组成的“宣传部门”,在涿郡这块地儿,还是有那么些分量的。

相比于,压榨苦哈哈地“在地里刨食”的普通百姓的钱,他还是对赚那些为了博名的“豪大家”的钱,更感兴趣。

双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不是吗?

也许,前期运营有些困难。但至今为止,结果还是好的。

他也成功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了些许话语权。

并且,由于那些“豪大家”的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这种话语权还在不断地加强。

而且,这可不是刘备瞎琢磨的,在这个时代,同样具备操作的可行性。

远在汝南的许劭(shao,四声)、许靖两兄弟,开创的“月旦评”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们公司开创业务的理念,和咱们可是师出同门的。

连“曹老板”这样的人物,想要出名,也不得不折腰,去向他求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品评。

注:此乃笔者戏言,笔者还是倾向于汉代文人有风骨的。品评人物之风的形成,是和“党锢之祸”有关系的,这点后面会讲。

“子经好眼力,这可是我窖藏多年的美酒。”

现代高浓度的酒,会发生“酯化反应”,因此放得越久,变得越香。

而汉代的酒,因为其中水的含量高,一般都是现酿现喝。放久了,反而容易导致酒变酸,因此有“日昃(ze,四声)不饮酒”的说法。

“今日,在下也是托了子经的脸面,才能一饱口福。”

张角自然也是听说过此等美酒。不过,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与刘备之间,素未谋面。若不是看在牵子经的脸面上,这刘君未必会拿出这等宝贵的东西,来招待他的。

显然,这位大贤良师想多了,这“张角”的大名对于刘备,反而比“牵招”更熟悉。

“嘿……嘿……”

刘备咧开嘴,叉着双手,整暇以待,正准备看这二人的笑话。

而一旁的韩当,则是无奈地摇摇头,他早已见怪不怪了。他这个家主,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显示出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

平常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让韩当忘记他仅仅是“舞勺之年”(男子十三到十五岁)。

“咳……咳……咳……”

果然,当牵招和张角,喝下手中的酒后,整张脸“嗖”地一下,便涨得通红起来,口中则是不停地咳嗽着。

喝惯了低度酒的二人,乍然间,遇上这高度酒时,自然是没有绷住,被呛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玄德……你……好啊……你……”

牵招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握拳,只伸出食指和拇指,不停地点着刘备。

张角缓了口气后,也抛去了读书人端着的礼节,笑骂道:“你这小子,我这一把骨头,可经不起你的折腾!”

“哈……哈……哈……”

随后,三人对视一眼,纷纷大笑起来。

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后,三人的感情,便更进了一步。

于是,刘备也放开了姿态,学着他的发小,简雍的坐姿,像簸箕一样,岔开两条腿,怎么舒服怎么来。

同时,还不忘抱怨道:“这胡人野蛮是野蛮了些,但他们的一些东西还是挺有用的。

“只可惜,因为走得匆忙,那胡椅没有带来,不然也不用让我的双腿受罪了喽……”(汉代跪坐的姿势,可以参考日本、韩国,他们就是从我们这儿学的。)

牵招是豪爽之人,对这礼法本就没有那么看重。而张角也不是迂腐的读书人,不然也不会学习非主流学说,以及走上那条路。

二人并没有觉得,刘备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刘备待他们,如同多年的老友一般,心中更多了几番亲近。

“哦……玄德到底也是高祖皇帝之后,与当今尊上的喜好相似。

“前些年,在下往河南游学之际,见京中公卿竞相穿胡服,吃胡饭。

“询问之下,才明白原来是当今尊上喜好这些,这才引得满朝公卿争相模仿,“上行下效”莫不如是。”

张角的嘴角,显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显然,他是将这社会环境的困顿和政治的黑暗,都归咎到汉灵帝的身上。

——————

ps.和仕途有关的史料太多了,就不一一贴出来了。

注:

·“植虽布衣,以武素有名誉……武并不能用。州郡数命,植皆不就。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日昃不饮酒,酒必酸。”——《法言》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记·内则》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適。”——《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后汉书·志第十三·五行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