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吕布和内阁头头们还是低估了贾诩的能力。或者说,是低估了贾诩、李儒这俩货的阴损!
攻打昌黎郡的过程,简单粗暴、血腥毒辣!
李儒首先利用锦衣卫的舆情部展开舆论战,一方面宣传吕布新政的美好前景,一方面宣传吕布新军的勇猛无敌。
同时,又命令张超的谍战部不断地策反昌黎郡各路县令、将军,愿意投靠的,皆有美好前程;胆敢抵抗的,死无葬身之地!
遇到一些死不开窍的,张超就把这些人的名单转交到解通的行动部,由行动部采用暗杀、绑架、威胁、恐吓等手段,击破他们的抵抗情绪!
一时间,无数昌黎郡官员崩溃!
……
而正面战场,贾诩直接放飞了自我,把“毫无人性”四个字表现的淋漓尽致!
贾诩先利用鹰扬卫的机动优势,命令赵云在昌黎郡四处游走。
换做稍微正常点的军师,都会要求赵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可贾诩偏不,他让赵云逢山放火、遇桥拆桥、有路断路,连路旁的水井都要填死!
一身正气的赵云拗不过贾诩,只得一边给吕布写信抱怨,一边捏着鼻子干这种生儿子没屁眼的“脏活儿”!
当赵云率领他的鹰扬卫返回大营时,昌黎郡内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被破坏殆尽,柳城、棘城、宾徒、昌黎等城市变成了一座座孤城。
得到赵云复命,贾诩命令徐晃的左威卫出兵,挨个城市攻打,有被锦衣卫策反的,就轻松放过,遇到拼死抵抗的,直接屠城。
赵云又出面苦劝,贾诩也知道人口的重要性,于是改令,只灭门不屠城!
赵云被贾诩的狠辣吓得不行,他天天缠着贾诩要求施行仁政,贾诩被烦的受不了,才说了心里话:“子龙将军,我若此时施行仁政,将来温侯又如何施政?难道要温侯加倍施行仁政?”
这句话让赵云出了一身冷汗。
贾诩看着目瞪口呆的赵云,语重心长的说道:
“对人的好,如同饮蜜,甘甜一时,片刻即忘;
对人的伤,如同刀枪,疼痛难忍,久久铭记!
子龙将军,我们此时不把昌黎郡的百姓打服打怕,将来温侯施政就要困难许多!你是将军,只管打仗,我是谋臣,要考虑长远!”
赵云对着贾诩深施一礼,感动的声音发颤:“子龙错怪先生了,先生为了温侯大业,不惜名声,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名士,强之万倍!”
贾诩哂然一笑:“不是不惜名声,而是我从来不知道名声为何物!”
刚才还被感动的无以复加的赵云,听到贾诩这话,呆立当场!
……
经过一番交谈,原本极为抗拒的赵云,现在纵使心有不忍,也不得不配合贾诩的安排,在昌黎郡大杀四方!
至于左威卫的徐晃,这老小子可算是如鱼得水了。
贾诩的阴损招数,赵云听着倒吸凉气,徐晃听着却甘之如饴。
黄巾出身的他,天然就带着一股子匪气,如今又遇到贾诩这个没下线的谋士,两个人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关系急剧升温,只要不打仗,徐晃总会跟在贾诩身边,一口一个先生,请教对敌之策。
然后,昌黎郡就越发的悲惨了!
……
现在的昌黎,虽然是一个郡,但是被赵云把道路桥梁破坏,拆成了零件,城池之间无法相互支援,被贾诩率军轻易攻下。
可是,令赵云担心的事情随后发生了。
大军无法东进了!
因为道路被截断,军队无法通过。
水井被填死,军队后勤无法保障。
在赵云眼中,贾诩出的这馊主意,妥妥的损人不利己!
然而,忧心的赵云再次见识了贾诩的人性下限。
贾诩把昌黎的百姓驱赶到断路、断桥处,只撂下一句话:“要么把道路修好,要么拿你们的尸体铺路!”
死亡会逼着人类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巨大潜力,昌黎郡百姓证实了这一点!
在赵云呆若木鸡的注视下,
那些被自己费力破坏的道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修好!
那些被自己拆掉的桥梁,硬生生的被昌黎郡拿自家门板铺好!
还有许多插不上手的百姓,怕贾诩嫌弃他们不干活,找理由杀掉他们,于是自告奋勇,在路旁挖井取水,做饭劳军!
更有甚者,拿树枝、石头、土包把小的分支河流给堵死,为大军铸就了一条宽阔大道!
就这样,贾诩带着鹰扬卫、左威卫合计十万大军,在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极为舒坦的一路向东高歌猛进,端的是惬意非常!
……
终于,在柳城这里,贾诩遇到挫折了!
柳城的县令和守将是两个水泼不进的硬骨头,锦衣卫多次策反失败后,解通的行动部对他们发动了刺暗杀,县令当场毙命,守将却逃过一劫,躲在军营中不出来。
眼见贾诩大军即将到达,柳城的守将屠杀了大量的鸡鸭牛羊,扔到四周的水源处,制造瘟疫。
贾诩军中不少士兵中招,幸好有许多实习的医学院学生跟着大军,他们对感染瘟疫的士兵进行治疗,快速的扑灭了传染源。
这件事令贾诩头疼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然后他双眼放光,似乎悟到了某些让他十分激动的事情。
转天,贾诩下令,将柳城附近的百姓全部集合起来,命令他们把污染水源的那些家畜打捞到一处。
百姓中的青壮年则天天聚在军营中,练习如何使用投石车。
等一切准备妥当,贾诩便让这些青壮年用投石车把那些腐烂的家畜扔进柳城!
扔完后,所有接触瘟疫家畜的百姓,被单独关在一起,由医学院的学生进行诊治预防。
没几天的时候,柳城百姓暴动,打开城门献降!
可怜的柳城守将没用贾诩动手,便被手下斩了头颅,挂到城头上。
贾诩为了谨慎起见,并未进城受降,而是先由医学院的人来处理瘟疫,待瘟疫被控制,才率军进城。
……
贾诩用这个办法,一路打到大辽河,无往而不利!
数十年后,昌黎百姓提起贾诩,依旧能止小儿夜啼!
当然,贾诩的毒辣计策给医学院的学生们提供了大量防治瘟疫的经验,他们经过不断总结,竟然摸到了防治瘟疫的门槛儿!
真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