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烟花的结果和舍利的前身
  4. 第3章 去来
设置

第3章 去来(1 / 1)


第3章 去来

1

既然到少室山来了,自然应到太室山。太者,泰也,太室山为中岳主山,山顶的中岳庙是几千年来帝王祭祀中岳的地方。

古代帝王祭祀五方天神,是在山下或郊外进行的,称为郊祀。至始皇帝时,改郊祀为“禅”的仪式,更增加登上山顶进行“封”的仪式,合称“封禅”,以封为主。

道教出现后,中岳庙为道教占据。北魏时信奉佛教,在少室山建少林寺,又在太室山建嵩岳寺(嵩阳寺),更建成当时建筑技术最高的建筑——嵩岳寺塔。

隋朝时,将嵩阳寺改为嵩阳观,为道教占据。

唐朝时,道教压倒佛教。武则天从嵩阳县登山,到中岳庙举行“封”的仪式,并向山中投一金简。金简由道士打造,刻上告天的祈祷词,如同一封禀奏书简,投向山中。嵩阳县由此改为登封县。

五代后周时,嵩阳观改为太室书院,又称嵩阳书院,为儒教占据。

宋末元初,道教中创立全真派,以中岳庙为总坛。

从北宋开始,儒、道、释三派分别占据嵩阳书院、中岳庙、少林寺,使嵩山成为三教汇流、集粹之地。

无见法师来到中岳庙,却也见不到一个道士,道教供奉的神仙雕像也全部被毁,空余庙观建筑。幸运的是,因为庙观建在极高的山上,并没有被人拆除。

嵩阳书院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清代重修的教育建筑物遗存,所以保存完好,而建于北魏时期的嵩岳寺塔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不得损毁,还需保护。

2

从新郑到郑州,路上总有大片的梨园,用梨园弟子来称呼豫剧演员最适当不过。这些梨树,比豫南的高大,所结的梨子也比豫南的大。在豫南,杏树比桃梨多,而中原很少有杏树。

中原有两种常见的高大树木,本土物种是泡桐,另一外来物种是法国梧桐。泡桐树在乡下,法国梧桐在城市中。泡桐树长得快,长得高,长得粗,是造船的良好木柴。对黄河两岸来说,自古需要大量的船只,这也是泡桐树多植的一个重要原因。

粮食作物之外,平原上种有许多棉花、烟叶,新郑的卷烟和郑州的纺织业远近闻名。无见法师本不吸烟,但却买了一包黄金叶香烟,刚吸时有些呛人。他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男人都爱吸烟呢?甚至女人也吸。烟厂将这种烟草作物的叶子称为黄金叶,对烟厂来说,利润堪比淘金。

郑州成为省会只有短短的十八年,已是一个拥有八十万人口的大城市,核心区为郑州火车站所在的二七区和省委所在的金水区。

城市由郊区扩建而成,没有很高的楼房,二七纪念塔是最高的建筑,据说在塔顶能眺望到四十里外的黄河。城市中树木很多,因此有个美丽的外号,名叫绿城。其实,无见法师走过的每一座城市,都可以称为绿城,只是没有郑州市大而已。

新建的马路和街道都是直的,金水区南北的街道称为经路、东西的街道称为纬路,经纬分明。南北大道主要有郑邙公路、文化路、郑花公路,郑邙公路与京广铁路平行。东西大道主要有陇海路、金水路、农业路,陇海路与陇海铁路平行。

街道上行驶的电动公交车,是用两节车厢联结成的,犹如将两辆客车拼接在一起;公交车道与自行车车道被石栏隔离开来。无见法师试着坐了一回电车,只坐了一站路;此前他从未坐过客车。

这里的人喜吃羊肉,喜吃包子和烩面,喜欢用凉菜下酒,年轻人喜欢上海啤酒。无见法师点了一碗烩面,不要葱花,又点了一瓶昂贵的上海黄啤。黄啤有着小麦般的金色光泽,却有一股潲水的味道,真不知道年轻人为什么爱喝啤酒。

一条南北穿城而过的河叫金水河,过东风路注入东风渠。东风渠是引黄灌溉工程,灌溉东风路以北的郊区,这片郊区名叫邙山区。

3

在无见法师所掌握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中,邙山或北邙山是在洛阳的,为什么郑州会有邙山?自己的出生地,郑州的北邙山,和洛阳的北邙山有什么关系?

无见法师顺着郑花公路走,他想先到花园口,看看一九三八年曾给郑州带来灭顶之灾的这个渡口。

这是一个苦难的城市,以它为都的国家都不久远。商王仲丁于此建造商城,二十多年后就迁走了,都城遗址却保留至今,在河南省迁省会于郑州后才被发现。周朝管叔鲜封国于此建造管城,不几年管国就被灭了,至今没有发现管城遗址,却成为一个回民区。郑国、韩国并不以管城为都,都城在新郑。

郑州以北有两个古老渡口,一个是桃花峪,另一个是花园口。至少在元朝以后,花园口渡口的位置更重要一些,北通新乡、安阳以至都城北京。桃花、花园,这里的人民是多爱花呀!

无见法师来到花园口,这里是邙山区花园口人民公社。河堤是一条石砌的公路,下面是古老的沿河土路。土路临河的一侧,树木稀疏;公路临河的一侧,树木整整齐齐。

公路堤的内侧,有一条三丈宽的水渠,从黄河取水;跨渠有一座混凝土桥梁,郑花公路的终点便是这里。桥东侧建有一个水闸,可将渠中之水注入郑花公路边的东风渠中。郑花公路和东风渠两侧尽是良田,一碧万顷种着水稻;一条比较宽的田埂路上立着“农、业、学、大、寨”的五个牌子。

沿河土路有几个码头伸入河中。码头是一个长土台,两边种有树木。长台两侧有下到水边登船的小路,渡船就泊在小路入水处。码头两边的渡船较大,是机器驱动的木船。一些小船散系在河边树上,是由古老的渡船人单独或两人操纵的,依靠人力。大船要买票,定点开船,小舟则是包船。

那些沿习古老技艺的弄船人,船夫或称船匠,多是青年、壮年,也有一位老者,年龄与无见法师差不多大。无见法师有些好奇,这位老者,是如何取得划船资质的?

老船匠皮肤晒得和渡船一般黑,弓腰驼背,却有一身健壮的肌肉,赤着上身。他坐在河边树下,用烟袋吸着旱烟,似看水又不看水,似看人又不看人。“白花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写的就是这样的老者。无见法师很想和他对饮,可惜并没有酒钱,也非相识。

他很想坐船渡过河去,估计身上的钱还够,于是就上了老人的小船。老人将旱烟袋别在腰后,解开缆绳,就过来划桨,扔给无见法师一件救生衣,他自己却不穿。无见法师问过船钱,知道够一个来回。他只是要体验一下在黄河中乘船的感觉,并非真的要去河的对岸。

他问老人,这里不是邙山么?老人答,邙山在西边。

远吗?不远,十里路就到了。

你年龄这么大怎么还划船呢?我划了四十年了,身体好得很。

这里怎么叫花园口呢?

老人说:这名字已有四五百年了。据祖上讲,从前这里叫桂花庄,有很多桂树,和河岸上的一样。明朝时有位吏部尚书,是桂家庄人,回乡后在这里建了一座五百多亩的庄园。庄园里种植四季花草,春天有桃花、梨花、兰花,夏天有荷花,秋天有桂花、菊花,冬天有梅花,因此人们将桂家庄园称为花园。后来,黄河在这里决堤了,冲毁了桂家庄和花园,但一些树木还在,人们就将此地改称花园口。

黄河在花园口河面很宽,水流却不迅猛。老人说:若是大风大雨的天气,是不允许他们划船的。渡口有专业的救援队,但只有一艘快艇。你若是坐那快艇,几分钟就能过河。

过河后,无见法师让老人休息一会儿,说等会儿还要坐他的船回去。老人很惊讶,说黄河有什么好看的,坐船也体验不到什么,平静的时候就像一个池塘,要看只看他汹涌的时候。

对面没有石砌的堤岸,全是土岸,渡船和这边却差不多。对岸也全是稻田,青青一片。老人说,这里是新乡地区原阳县,“原阳大米”很有名的,郑州人吃的都是原阳大米。

4

无见法师在花园口睡了一夜,听了一夜的涛声,以及蛙鸣。他想,有了这石砌的堤岸,黄河是再难向南决堤了,除非特别大的洪水。自有记录以来,黄河一共决堤了一千多次,平均每三年就要决堤两次,但人为的决堤却只有两次。一次是南宋为了抗金,一次是蒋介石为了抗日。虽然都是为了抵御外敌,但怎么就能置百姓的生命于不顾?一九三八年的花园口事件,更是导致了一九四二年的河南省大饥荒。

如果没有战争和水患,中原该是多么富裕啊。无论在历史哪个时期,中原都养育了中国最多的人口,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这里的人总能在短暂的伤痛之后,就能重建家园。一九四二年之后,仅过了十二年,这里就成为了面貌一新的省会城市。

邙山人民公社,紧邻花园口人民公社,地势渐高,终于看到远处有一座山了,这座山就是邙山。经过几天的走访,无见大师终于明白了邙山的来历。

郑州到荥阳的邙山,过去曾叫广武山、岳山,但当地人叫它邙山,也叫邙山头。邙山头,也就是北邙山的东头。狭义的邙山,从孟津到巩义,到荥阳西北的汜水关(虎牢关)。广义的邙山,延伸到桃花峪渡口,整个荥阳境内都叫邙山。因为洛阳覆盖的区域只到荥阳西北的汜水关,所以那一段山脉古称邙山,被认为是丧葬的风水宝地。荥阳北到郑州北的邙山余脉较矮一些,但当地人都称之为邙山,临近黄河桃花裕渡口还有个邙山村。狭义的邙山不到两百里,广义的邙山有三百余里。

洛阳、巩义邙山与荥阳、郑州邙山的区别,犹如太室山与少室山的区别,前者都属邙山山脉,后者都叫嵩山。

和孟津一样,桃花峪也是黄河上数千年来重要的渡口。黄河流到桃花峪渡口,一连拐了两个九十度的弯,所以桃花峪的水势不是很急,而且河面也不宽。因此,桃花峪便是天选的黄河渡口了。京广铁路线之所以不是垂直从安阳、新乡经花园口到郑州火车站,而是绕一个弯经过桃花峪,便是因为这里的河面不宽、水流不急而适合架桥。

郑州的邙山和邙山风景区,就在桃花峪和铁路桥之间。临黄河的一座山,名叫三皇山。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叫三皇山,究竟是哪三皇。

古代人过黄河真是不易,通常几十里才能寻到一个小的渡口,但小的渡口并不安全。较大的比较安全的渡口,通常相距上百里。

桃花峪这个古老的渡口,使许多南来北往的人由此改变路线。过河后,多数旅客并不径直向北,而是往东北到河北省、向西北到山西省,正北是太行山脉。

因为接近山区,邙山人民公社的地比田多一些。河对岸的焦作地区武陟县,虽然全部是平原,但放眼望去,却不是像原阳县那样的稻田,而是麦地。

无见法师从黄河铁路桥下走到桃花峪渡口,又从桃花峪渡口走到三皇山。登山远眺,黄河九曲从天际奔来,如一条被风吹荡的白练曲曲折折,极远处细如一线。

5

这算是寻到自己的根了吗?佛教说,人有六根,眼、耳、鼻、舌、心、意,但出家人没有祖根。凡是寻祖根的,可谓六根不净。

但师父和自己来寻祖根,并不是与家人再有任何来往。对自己来说,不过是行万里路,来这里看一看黄河,看一看邙山,也看一看世人。佛祖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修行人要跳出自身的三界,却不能跳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又一场大雨来了,无见法师走到河边的一棵柳树下,只为看看汹涌的黄河,像那位老船匠所说的。风雨之中,黄河岸边见不到一个人,只有东南来的风在摇晃着树木。

雨天,黄河的水势真大啊,像千军嘶喊,像万马奔腾,又像巨龙游走,看不到龙头,只看到龙身。一条黄龙在岸中翻滚。

轰隆一声,无见法师所站的堤岸垮塌了。他随着那棵柳树,一下子从两三丈高的堤岸坠入河中,随着汹涌的波涛向下游冲去。无见法师并不挣扎,临死前,他终于见到汹涌的洪水了。或许自己将沉入泥沙,成为鱼虾的食物。那些鱼虾会吃肉吗?来不及想,他已经失去思维能力了。

无见法师的魂魄离开身体,升腾在半空之中。这是一种会飞的感觉,不怕雨淋,也不怕风吹。既没有阴曹地府的牛头马面来捉拿他,也没有天使来迎接他,他一下子成了空气中的另一团空气。他不知道自己像是什么,像裹在一个球体之中,却能凭意念驱动这个球体,也能看到球体外的一切。

但是这样的暴雨天仍有光,微弱的阳光射在他灵动的身体上,十分刺痛。他明白了,阴魂终究是见不得光的,若遇强烈的阳光,肯定会魂飞魄散,终究散入到空气中。魂魄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永远地活在黑暗中,这黑暗便是地狱。

他在人世时就只有一个朋友,现在成为魂魄了更没有朋友了。黑暗之中藏有无数的鬼魂,那是一个比人类更加可怕的世界,他不能等到黑夜。

忍受微弱的阳光带来的刺痛,他飞行在雨中,回到了那个他生前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这是一场面积好大的雨,从黄河边直到大别山区,若非如此,他不能回来。

两个月过去,鲁班庙就夷为平地了,连一块砖一块瓦也没有留下。唯有那三棵古柏,和三块巨石还在那里。他将空气般的身体藏在柏树中,思考着下一步去往哪里。还是去看一看林响泉吧,可以躲在他的屋子中,即使阳光出来也不会照射自己。

林响泉正站在窗前看雨,并没有感觉到他的到来。雨打芭蕉,真是一幅动人的景致,这样的景致只有南方才有。或许芭蕉叶就是为雨而生的,既能吸收阳光,也能痛饮雨水。

忽然,林响泉家的大门被推开了,从院子中走进来一位少妇,挺着个大肚子。这不是他在师父火化那天见到的那位平舆女子么?一模一样。那她一定是那位女子的女儿了。

只听那孕妇喊道:八爷,饭做好了,请您到我家去喝酒。

林响泉答应了一声,那女子就又撑着伞打算回去了。

在这一刻,无见法师的魂魄做了一个极速的决定,趁那女子转身之前,他一下子钻进了那她的肚子,转化为一个胎儿的魂魄。那女子感到腹中抖动了一下,第一次感觉出胎儿在她的腹中活动了。虽然有些疼痛,但她的心中满是欢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