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成赘婿的烟火日常
  4. 第8章 镇上之行1
设置

第8章 镇上之行1(1 / 1)


晨时的第一缕光线,穿透窗户,打在熟睡的方知知的面孔上,将她缓缓唤起。

方知知睁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穿起了衣服,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五月已经是初夏,天亮的比冬天早,起来也不会觉得寒冷。

这个时辰村民们已经吃完早饭,背着锄头和一些劳作工具急急忙忙地往田里走。

这个季节正是农忙的时候。

庄稼人得趁着五月把秧苗栽插于水田里,时间晚了就会耽搁水稻的收获。插秧需要一直佝偻着腰将小苗栽到田里,又是个很累的技术活,需要插的很均匀,横竖都在一条线上,还需空出适当的空间,给水稻留有生长空间。如果插的七倒八歪的,那收获期大概率是产量低下的。

插秧时,脚要在泥水里不停的走动,腰也必须一直佝偻着,手还要不停的把秧苗插在泥土里,保持一定距离,这是十分累的。

在插秧前,还得做些准备工作,庄稼人需要把水田里的湿地翻一翻,对田里进行清理和一些准备工作,这样就能让湿土更加肥沃,还有助于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牛是个金贵的东西,很少家里会买牛。如果要去牛铺子去买牛,那可得花不少银两,这赶得上一家几口好几年的开销。

所以一般在农忙时,家里一大家子都分工十分明确,汉子们甭管大小都去田里忙活,妇人们则管着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中午喊小的拎着馒头和炒的菜去田里送饭,汉子们找个阴凉处席地而坐,应付了午饭。

方知知家里前段时间已经把家里的十亩旱田种好了小麦。当年分家的时候,方母只给方大分了十亩旱地,所以方知知家里的农活比起别人家来说,没有别的村民家里活重,别人家不仅有旱田、还有水田等。

在大滁,把田分给农民种地,男子一般能得十亩地,姑娘较少一些,大约是男丁的一半。男丁十亩包括五亩旱地和五亩水田,姑娘则五亩全是旱地。每年收成后,农民则需要缴纳一定的税,三十税一,意思是粮食收成三十石上一石的税,按照农民手里的田来算,税率大概是百分之三,算是很不错了。

因为先前大滁政局不稳,连年战争,近些年跟大梁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友好协议。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便定下了较轻的税率,以便更好的生存。

而菱东村位置好,温度十分适宜,适合小麦和水稻生存。村里人一般会留下一两行 田垄,种上吃的菜,有豆子、花生、萝卜、红薯一类,够自家吃的就成。田里种的粮食类,菜园子里一般种的蔬菜类,家里又养了鸡和猪,日子都还过得去。

方知知从菜园子里扯了四个西红柿,洗净,再用热水烫掉皮,切成碎末,放置一边。再打三个鸡蛋往里添些盐,搅合在一起。

灶膛生火,锅里放置猪油,待火将猪油融化,热油下西红柿,炒出汁水,再将鸡蛋下锅待鸡蛋结成大块,翻炒出香味。往锅里添水,将昨儿晚上擀的手工面条下进去。西红柿汁水将面条浸没,透出独特的酸甜的滋味。最后撒一把葱花,色彩鲜明,西红柿鸡蛋面就算是完成了。

闻着酸酸甜甜的,嘴里不自觉地泛起口水,开胃极了。

父女俩吃饱后,便把家里收拾了一下,。

快到和朱老二约定的时间,方知知背了个小竹篓,方大把银两揣在内衬袋里,便挑起竹篓,把院子门带上了锁,喊着女儿往村门口去。

方知知家位于青花湖的中下游,出门往后走是青花山。往东走就是村口,离得不远,走过去不到一刻钟。

父女俩刚走到村门口, 朱老二和朱婶已经坐着牛车在那里等着了。牛车旁边还有几个背着竹篓的婶子,背篓里满满一筐野菜,看着像是刚采完野菜回来,正在和朱婶在那闲聊。朱老二皱着眉头在一边坐着,谁也不搭理。

走近后,方大冲着各个婶子点了个头,示意了声,便把扁担和竹篓放在牛车上,往朱老二的方向凑了过去。

方知知笑着和婶子们打了声招呼,几个婶子围在一起,无外乎“吃饭了吗?”、“背着竹篓去哪儿呢?”

众人的说话声,又惊扰了其他的村民,其他的婶子们也放下了手上的活计,纷纷停下步伐,扎堆过来。

“知知,这是背着竹篓去哪呢?”

“和爹爹去镇上一趟。”

“哦,这是要去置办成亲的东西吧?”

“是啊婶子。”

“啥时候成婚?听说是隔壁村的书生,那可真不错啊知知!定好日子了没?定好了日子可一定要喊婶子我去吃酒席,这可是村里头一份入赘的书生呢!”

“那可不,不过这书生听说不怎么样!”

“哎呀,知知,我这不是说你,你就算选个书生入赘,怎么不选个好点的,方大多有本事啊,让他再多给你看看呗,我家那个侄子就不错,就是前段时间去田里干活,不小心摔断了腿,不过方大夫都说了,以后走路没问题,知知,你要不要...”

“你这个恶毒婆娘,也不怕以后遭报应,你这是把人往火坑里推。”

“哎,李大家的,你怎么说话的呢,我跟知知说话呢,碍着你什么事儿了,多管什么闲事呢?你又好的到哪里去?”

“你....”

知知被一个个问题砸晕了头,还没来得及回应,见嫂子们掐成一团,你一句我一句,净往对方心窝子里捅,谁也不落下风,都是一个村里的,谁家没点破事儿,邻里之间最是清楚不过。要有点什么事儿,不说本村的,就连隔壁村的都能听几嘴。

村里没有不透风的墙。

方大见自己女儿被围的里一层外一层,便咳嗽了声,喊道,“知知,时间不早了,再不去镇上就晚了。”

方知知歉意的看着婶子们,“婶子们,实在不好意思,我该走了,下次再聊。”

说完便被方大拉上了牛车。

朱老二鞭子一挥,牛的前腿一踹,把前面的土包给踹开,散了一地灰。

“哎,朱老二你怎么赶的牛。”

“就是,有牛了不起啊!”

“呸呸,全是泥,这该死的朱老二,我的新衣服....”

他可不管这些嘴碎的臭婆娘,一天到晚搬弄是非,弄得别人家宅不宁的。

也不管后面的骂骂咧咧,赶着自家的爱牛往镇上的方向走。

微风拂起了方知知的衣裳,耳边逐渐远离了村子里的闲言碎语,开始期待起今天的镇上之旅。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