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存和邹德威率五千骑兵进至浑县西北的杨树堡,在此安营休整。杨树堡北临山垣,南靠溪流,易守难攻。
入夜,部下为李继存煮了一壶开水,他正在营帐中烫脚,斥候不断带来浑县前线的侦察情况,邹德威和几个参将正在反复推演进军方案。此时,斥候们带回的消息都是梁军主力尚处于浑县城下,完全不知段宁率领两万步骑经过几日行军,已经悄悄迂回到李继存侧后方。
段宁早已摸清了晋军位置,他率兵接近杨树堡之后,命令手下兵分三路向晋军大营包围过来。他命令士兵熄灭火把、舍弃战马,梁军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向晋军大营移动,一直到距离大营不足五里的地方,才碰见巡逻的晋军,一场大战就此爆发。
外面杀声震天,四周似乎都是敌人,李继存听到声音立即起身,当他穿好铠甲走出营帐,梁军已经杀到了大营外。
“主公,是梁军步兵偷袭大营,事发突然,我军猝不及防,很难组织起像样的抵抗。”邹德威在大营外厮杀一阵,满脸都是血。
“你我各率一部骑兵,且战且退吧,山垣上集合。”李继存没有更好的办法,寄希望于退至山上居高临下抵御梁军。
随即,李继存和邹德威分别上马,率骑兵边战边退,向北边山垣退去。李继存一路狼狈,他也搞不清楚梁军究竟有多少,反正他的骑兵走到哪里都要和梁军步兵绞杀一阵。晋军各部各自为战,一直打到后半夜,李继存与邹德威退守到土山之上,梁军才没有继续追击上来。
半天亮,雾气蒙蒙,树叶被水气沾湿,从山上望不见山下有多少梁军,只是四面皆是梁军做饭的锅碗碰撞声。在段宁将李继存包围于杨树堡之后,后续的晋军立即赶来增援,得知消息的王彦章立即率兵赶来。对他而言,能将李继存困死于此地的意义远大于和浑县城内的晋军鏖战,于是他留下汴郡军阻击石恒,亲率大军赶往杨树堡支援。
天色稍亮,雾气还未完全散去,邹德威不顾劳累,亲自带人四处侦察梁军敌情。
“主公,山下梁军颇多,不过多以步兵为主,其没有一鼓作气打上山来,怕是在等后续援军,”邹德威建议李继存立即突围,“虽然我军兵马困顿,但一旦雾气散去,敌援军赶到,我们必将深陷杨树堡。”
“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困乏,敌人也困乏,我们不能等了。”李继存赞同。
“主公,敌强我弱,我愿率三百骑兵,吸引敌军,掩护主公突围。”邹德威跪下来。
“不,你兄长当年为我而死,如今我不能把你置于险境,你我合力集中突破,是有机会突出重围的。”李继存否定了邹德威的建议。
“主公,此时此刻我们要选择胜算更大的,晋王不仅身系我们沙陀族人的希望,也担负着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我若战死,晋军不至战败,晋王若处于险境,晋军绝无胜算,还请以大局为重。”邹德威单膝下跪,埋在潮湿的沙土里。
“多带点人,突围后我们往西北走,五十里外麻黄渡会合。”李继存知道,邹德威说得对,不按他说得来,他俩谁都跑不了,于是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
准备了一会之后,邹德威率一千骑兵向东突围,他们打出李继存旗号,阵势颇大,自上而下,向着梁军步兵冲击而去。大概一个时辰之后,李继存才率其余骑兵向西突围,寂静了一段时间的杨树堡又被厮杀声笼罩。
李继存率领骑兵反复冲杀,终于突出重围,在路上正好遇见朱守胤的援军。
“邹德威生死未卜,快去接应他。”说罢,李继存欲调转马头。
“晋王太过劳累,不宜再战,接应邹将军任务交给我,”说罢,朱守胤让几个士兵拉住李继存的马,“护送晋王回杨刘城,晋王若有事,你们提头来见。”
望着远去的朱守胤的背影,冥冥中李继存有种不详的预感。他觉得自己的意识逐渐模糊,似乎回到了许多年前,在万江城郊的靖源驿,邹德海将军与自己并肩作战。那艘竹筏救了自己却最终埋葬了父亲手下的一代名将,如今回想邹德威率兵向东而去的背影,似乎与其兄有着某种相像的地方,都是那样的魁梧、伟岸、果敢,那是这世上真正的勇士。